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這是我的兒子, 我所揀選的, 你們要聽從衪! - 主日讀經釋義 - 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這是我的兒子, 我所揀選的, 你們要聽從衪!

主日讀經釋義
四旬期第二主日
2010年2月28日

讀經一:創世紀 15:5-12, 17-18
1. 這些事以後,有上主的話在神視中對亞巴郎說:「亞巴郎,你不要怕,我是你的盾牌;你得的報酬必很豐厚! 」
2. 亞巴郎說:「我主上主! 你能給我什麼﹖我一直沒有兒子;繼承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厄里則爾。」
3. 亞巴郎又說:「你既沒有賜給我後裔,那麼只有一個家僕來作我的承繼人。」
4. 有上主的話答覆他說:「這人決不會是你的承繼人,而是你親生的要做你的承繼人。」
5. 上主遂領他到外面說:「請你仰觀蒼天,數點星辰,你能夠數清嗎﹖」繼而對他說:「你的後裔也將這樣。」
6. 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
7. 上主又對他說:「我是上主,我從加色丁人的烏爾領你出來,是為將這地賜給你作為產業。」
8. 亞巴郎說:「我主上主!我如何知道我要佔有此地為產業﹖」
9. 上主對他說:「你給我拿來一隻三歲的母牛,一隻三歲的母山羊,一隻三歲的公綿羊,一隻斑鳩和一隻雛鴿。」
10. 亞巴郎便把這一切拿了來,每樣從中剖開,將一半與另一半相對排列,只有飛鳥沒有剖開。
11. 有鷙鳥落在獸屍上,亞巴郎就把牠們趕走。
12. 太陽快要西落時,亞巴郎昏沉地睡去,忽覺陰森萬分,遂害怕起來。
13. 上主對亞巴郎說:「你當知道,你的後裔必要寄居在異邦,受人奴役虐待四百年之久。
14. 但是,我要親自懲罰他們所要服事的民族;如此你的後裔必要帶著豐富的財物由那裏出來。
15. 至於你,你要享受高壽,以後平安回到你列祖那裏,被人埋葬。
16. 到了第四代,他們必要回到這裏,因為阿摩黎人的罪惡至今尚未滿貫。」
17. 當日落天黑的時候,看,有冒煙的火爐和燃著的火炬,由那些肉塊間經過。
18. 在這一天,上主與亞巴郎立約說:「我要賜給你後裔的這土地,是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的河,
19. 就是刻尼人、刻納次人、卡德摩尼人、
20. 赫特人、培黎齊人、勒法因人、
21. 阿摩黎人、客納罕人、基爾加士人和耶步斯人的土地。」

    若大家有仔細地閱讀這段經文的話,就會留意到文中問題眾多。在第12和17節中,立約儀式發生於日落時份,但在第5節中,時已深夜。在第8節中亞巴郎表達出他的懷疑,但在第6節中,作者則強調他的信德。雅威的名字在第7節才啟示出來,但在第2節中這名字就已經為亞巴郎所知。但假若我們把1-6節、13-16節(有關後裔的部分),從7-12節、17-21節(有關應許之地的立約禮儀)中分拆開來的話,文中的不協調就會隨之消失。是故,這段經文至少是由兩組不同的傳統結合而來,儘管編者小心的把這結合建構起來。

    這整段經文的首六節展示出先知傳統和膜拜傳統兩者的元素。開首的一句:「有上主的話在神視中對亞巴郎說」,是先知經文中常見的(試比較依1:1;則1:1;亞1:1),這一句使我們想到,作者在天主對亞巴郎的召叫就好像在召叫一位先知一樣。文中的膜拜脈絡非常清晰,因為這段經文的結構跟膜拜儀式的形式很吻合:天主的自己啟示(1節)接著是救贖神諭(4, 5節)及義人宣認(6節)。雅威勸諭亞巴郎不要害怕的這動作並不奇怪,因為在古時,遇神相遇是一件充滿恐怖的事。我們可不時在舊約中發現,「不要怕」和天主的顯現一起出現(見民6:23;依41:10)。「盾牌」這一名銜常用於天主,以展現祂身為保護者和拯救者(見詠3:3, 18:2, 28:7等)。這是從膜拜儀式而來的頭銜,而在聖祖史(創12-50章)中,就只出現於此。雅威許諾賜給亞巴郎的獎勵,肯定要與第14章亞巴郎空手而回作個對比。

    第2節的希伯來原文的艱澀使其譯本含糊其辭。然而,第3節卻非常清晰,而且與第2節的意思相近:亞巴郎相當憂慮,因為在他家內出生的奴僕要作他的繼承人。一對無子嗣的夫婦的財產由奴僕繼承,是主前十五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慣例,這慣例並有從努之(Nuzi)出土的法律文獻所支持。雅威給予亞巴郎的答案,可不是純粹的重複無盡子嗣的諾言,而是具體地指出他的後裔要作他的繼承人。亞巴郎的回應是對雅威的信德。他完全地相信雅威,並把他的懷疑與憂慮置於一旁。聖經作者就是基於這回應來肯定他的正義。他對雅威的完全依賴使他進入了與雅威的正確關係之中。

    第7節是以天主的第二次自我啟示開始的,這啟示的形式是來自膜拜儀式的。現在這許諾集中於土地,而非後裔。對雅威就土地的許諾的肯定可見於從9-11節、17-20節的立約儀式中。這首次禮儀及其重要性,在耶34:18有詳盡的論述,而在上世紀的考古發現就展示出,以這種方式來立約,在古近東地區是很普遍的。把動物斬開兩半並從中走過,使雙方被所立之約所約束。若果他們違反了誓約的內容,則被詛咒他們的結局與立約祭品的命運相同。落在獸屍上的鷙鳥,可被詮釋為邪魔的預兆,但這預兆的準確意思則不明。亞巴郎昏沉地睡去,這是暫時喪失活動能力的狀態,他才可在這段時間內獲得天主的啟示。這立約儀式以一個冒煙的火爐和燃著的火炬在肉塊中間經過來結束(17節)。火常是天主臨在的記號,而這肯定是本文所要表達的。天主主動進入了這契約並同意受之約束。最末數節(18-21節)具體地指出了應許之地的範圍,這範圍與在撒羅滿轄下的達味王國的版圖相同。

    第13-16節打亂了對立約儀式的描述。這幾節解釋了為甚麼是亞巴郎的子孫而不是他自己擁有那片土地。雅威並不缺乏能力;不過,阿摩黎人在被上主審判之前還有少許時間。這幾節也展示出歷史神學,在歷史中天主主宰歷史,並在歷史中實現對亞巴郎的許諾。

    總的來說,第十五章確認了天主與亞巴郎所立的約:他將要有一個兒子,祂將要有許多後裔,而終有一天,他們要擁有那塊土地。

答唱詠:詠27:1, 7-8, 8-9, 13-14
【答】: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詠27:1)
領: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我還畏懼何人?上主是我生命穩固的保障,我還害怕何人?【答】
領:上主,求你俯聽我的呼號,上主,求你憐憫我,垂允我。論及你,我心中時常在想:「你應該尋求他的儀容。」【答】
領:上主,我在尋求你的儀容。求你不要向我掩住你的臉面;你發怒時,不要將你僕人趕散。你向來就是我唯一的救援,不要棄我不顧。【答】
領:我深信在此活人地區,定會享見上主的幸福。你要鼓起勇氣,期望上主!你要振作精神,期望上主!【答】

    傳統給了我們這一篇由兩部分所組成的聖詠,1-6節和7-14節,而儘管這是一篇聖詠,兩部分卻可各自獨立。首部分是一首信任之歌,而第二部分則是一首哀歌。而團結這兩部分的共同主題就是:凡在聖殿裏尋求上主的人必受保護(見4-6節和9節)。在第1節中滿載聖詠作者對上主的臨在所提供的保護確信不已。7-13節是一篇憂心忡忡的祈禱,他憂心那拯救者的臨在從他自己身上撤去,因他正身處仇敵的危險之中。14節則是結束這類聖詠的典型結語。

讀經二: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3:17-4:1
17. 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 也要注意那些按我們的表樣生活行動的人,
18. 因為有許多人,我曾多次對你們說過,如今再含淚對你們說:他們行事為人,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
19. 他們的結局是喪亡,他們的天主是肚腹,以羞辱為光榮,只恩念地上的事。
20. 至於我們,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等待主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從那裏降來,
21. 衪必要按衪能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衪光榮的身體。

1. 為此,我所親愛的和所懷念的弟兄,我的喜樂和我的冠冕,我可愛的諸位!你們應這樣屹立在主內。

    在這段講述在天上的公民身份的勸諭之中,保祿呼召斐理伯人要仿效他自己及在團體中其他像他一樣生活的人。這些基督徒生活的楷模是非常重要的,保祿含淚告訴我們,尤其是當有人生活得好像十架的基督的敵人一樣,有人貶低那施虐和處死的工具的重要性和難堪,有人以進食的法律包裝自己,並創造出一個規矩之神,從而只關注地上的事物,然而真正的基督公民身份是屬天上的。那可是基督徒一直等待的救主耶穌基督來臨的地方。於此再來,這救主將靠祂那無遠弗屆的德能把我們的身體轉變得相似於祂光榮的身體(得前4:16-17)。保祿的觀點,並不是要說此世只有邪惡,而是基督徒生活能給予的較此世的生活要多得多。這一點,是保祿認為他的對手所沒看重的。

    保祿以一則對斐理伯人的呼籲來總結這一部分,這群他所愛和懷念的弟兄,他的喜樂和冠冕,要他們不要對他的敵人讓步,要「在主內」站穩。

福音:路加福音 9:28-36
28: 講了這些道理以後,大約過了八天,耶穌帶著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去祈禱。
29: 正當衪祈禱時,衪的面容改變,衪的衣服潔白發光。
30: 忽然,有兩個人,即梅瑟和厄里亞,同衪談話。
31: 他們出現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即衪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
32: 伯多祿和同衪在一起的,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就看見衪的光耀和在衪旁侍立的兩個人。
33: 那二人正要離開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 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他原來不知道說什麼了。
34: 他說這話的時候,有一片雲彩遮蔽了他們。他們進入雲彩時,門徒們就害怕起來。
35: 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衪!」
36: 正有這聲音時,只見耶穌獨自一人。在那些日子,他們都守了秘密,把所見的事一點也沒有告訴任何人。

    顯聖容跟受苦和謙抑自下形成了一個使人眼花瞭亂的對比。這兩極端需要同處一地,就常如福音傳統一樣,為接受耶穌祂本身──既是人子、又是天主子。文中的一些細節使我們聯想到在西乃上與天主相遇的經驗:梅瑟、山上、雲彩(出24:9-18)。在祂屬天的光榮中,耶穌被視為天主子。祂「面容改變」(29節),就如在祂備受光榮的復活的身體一樣(谷16:12)。同祂一起出現的是在舊約中兩位重要人物:法律的授予者梅瑟和先知厄里亞。他們是耶穌將會實現希伯來人民所期望的一切的標記。事實上,他們談論到耶穌自己的「出谷逾越」──祂的死亡、復活,以及在路加神學中尤其中重要的,祂的升天──即祂將會在耶路撒冷所「完成」的一切。

    這三位「親信」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他們不自覺的睡著了,就如他們將會在緊急關頭再是這樣(22:45)。伯多祿,面對著天主的光榮,竟然沒有再稱耶穌為「主」,一個相稱於祂拯救者身份的稱謂,並不知所以地說要為天上的聖人建地上的帳棚。是次啟示,就好像耶穌受洗時一樣,以雲彩中的聲音達致高峰。祂是天主的兒子,祂所揀選的那一位(詠2:7;依42:1)。那道命令「你們要聽從祂」強調出祂一直而來所講的──有關祂的使命和門徒身份的本質──的重要性。

梁展熙

參考資料:
- Hoppe, Leslie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6: Deuteronomy.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Clifford, Richard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22: Psalms 1-72.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Flanagan, Neal M.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3: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Havener, Ivan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8: First Thessalonians, Philippians, Philemon, Second Thessalonians, Colossians, Ephesians.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大年初一中華聖母瞻禮暨新春團拜

本堂已於二月十四日(主日)大年初一舉行中華聖母瞻禮, 並於彌撒後舉行新春團拜, 盛況如下:

 輔祭進堂, (站在祭台上的是羅啟瑞神父)

 神職班進堂 (前左: 劉神父; 前右: 潘神父; 後:黎主教)




 黎主教向祭台及祭台旁的十架獻香

 讀經一: 米該亞先知書 5:1-4
厄弗辣大白冷!你在猶大群邑中雖是最小的,但是將由你從我生出一位統治以色列的人,他的來歷源自亙古,遠自永遠的時代。因此,上主必將遺棄他們,直到孕婦生產之時,那時他弟兄中的遺民必將歸來,與以色列子民團聚。他必卓然屹立,以上主的能力及上主他們的天主之名的權威,牧放自己的羊群。他們將獲得安居,因為他必大有權勢,直達地極。他本人將是和平!
 讀經二: 宗徒大事錄1:12-14
那時,他們從名叫橄欖的山上,回了耶路撒冷,這山離耶路撒冷不遠,有一安息日的路程。他們進了城,就上了那座他們所居住的樓房,在那裏有伯多祿、若望、雅各伯、安德肋、斐理伯、多默、巴爾多祿茂、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熱誠者西滿及雅各伯的兄弟猶達。這些人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 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




 福音: 若望福音 19:25-27
 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




 主教講道

 信友禱文

 負責彌撒歌詠的"聖母聖誕歌詠團"

禮品遊行

 主祭接受禮品
 
 輔祭向全體信友獻香




 "聖父, 我們懇求你, 派遣聖神, 聖化這些禮品, 使成為我們的主, 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

 "你們大家拿去吃, 這就是我的身體, 將為你們而犧牲!"

 "你們大家拿去喝, 這一杯就是我的血, 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將為你們和眾人傾流, 以赦免罪惡! 你們要為紀念我而舉行這事."

 "全能天主父, 願一切崇敬和榮耀, 藉著基督, 偕同基督, 在基督內, 並在聖神的團結中, 都歸於你, 直到永遠."

 "請看! 天主的羔羊. 請看! 除免世罪者. 蒙召來赴聖宴的人是有福的."




 在堂區教友的一連串拜年活動之後, 各神長向堂區教友派利是



 茶會盛況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主日讀經釋義 - 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主日讀經釋義
四旬期第一主日
2010年2月21日


讀經一:申命紀 26:4-10
1: 當你進入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作產業的土地,佔領後住在那裏時,
2: 應由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土地上,將一切田產的初熟之物,取出一部分放在筐裏,往上主你的天主選定立自己名號的地方去,
3: 到當時供職的司祭前,對他說:「我今日向上主我的天主明認,我已來到了上主對我們的祖先誓許賜與我們的地方。」
4: 司祭就由你手中接過筐子,放在上主你的天主的祭壇前;
5: 然後你就在上主你的天主面前聲明說:「我的祖先原是個飄泊的阿蘭人,下到埃及,同少數的家人寄居在那裏,竟成了一強大有力,人口眾多的民族。
6: 埃及虐待我們,壓迫我們,勒令我們做苦工。
7: 我們向上主我們祖先的天主呼號,上主俯聽了我們的哀聲,垂視了我們的苦痛、勞役和所受的壓迫。
8: 上主以強力的手,伸展的臂,巨大的恐嚇,神蹟奇事,領我們出了埃及,
9: 來到這地方,將這流奶流蜜的土地賜給了我們。
10: 上主,請看! 我現今帶來了你賜給我的田地裏所出產的初熟之物。」遂將這初熟之物放在上主你的天主面前,俯伏朝拜上主你的天主。
11: 然後你與肋未人,和住在你中間的外方人,歡樂享受上主你的天主賜與你和你家庭的一切福分。

古以色列禮儀乃對那賜給了以色列一塊豐碩土地的天主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為表那份謝意,以色列也會記念天主之前所作的一切,這一切的意義較那塊土地的更為重要。那就是「出谷事件」,這事件使以色列由一個奴役的國家轉變為一個自由的民族。

今天的讀經一所屬的整段讀經(1-11節),乃是由感恩的以色列子民所作的年度農作奉獻。申命紀作者在這裏所描寫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農人,把他的奉獻呈到主祭台。他的這次奉獻聚會,所包括的不單是他的家庭,而且也包括那些肋未人和旅居的外方人。整個居住團體也因為天主賦予以色列的豐饒而獲益,亦因此整個以色列民族都要參與感恩禮儀。

這段讀經的中心是,隨著被置於上主前的奉獻,以色列民所作的信仰宣認(5-10節)。朝拜者承認他們本是沒有土地和自由的民族。他們現在之所以能夠呈上祭品,全賴天主把一塊豐饒的土地賜給他們作為新的居所。

在禮儀過後,由富裕農人所聚集的整個團體,都以盛宴來慶祝天主所賜予的富饒。這與典型的申命紀作者對祭獻作為一餐盛宴由參與者共享的典型看法相吻合。

答唱詠:詠91:1-2, 10-11, 12-13, 14-15
【答】:上主,當我困苦時,求你與我同在。(參閱詠91:15)
領:你這在至高者護佑下居住的人,你這在全能者蔭庇下居住的人,請向上主說:「我的避難所,我的碉堡,我的天主,我投靠你。」【答】
領:災殃不會走近你的身邊,禍患也不臨近你的帳幔。因為上主必為你委派自己的天使,在你行走的每條道路上,保護你。【答】
領:天使把你托在自己的手掌,不讓你的腳在石頭上碰傷。你可在獅子和毒蛇身上走過,你可踐踏在猛獅和毒龍身上。【答】
領:上主說:「因為他依靠我,我必拯救他;他承認我的名,我必保護他。他若呼求我,我必應允;他若有困苦,我必與他同在。我必拯救他,也必光榮他。」【答】

這首信靠之歌必定來自一位曾經驗過聖殿的庇護的人。在至高者的翼蔭下(1-2節;見列上6:23-28),聖詠作者肯定在天主那克勝一切的正義要戰勝一切困厄。3-13節是一連串的許諾,那就是只要人求上主為他的避難所的話,上主的救恩必臨到他身上。在14-16節中,上主直接對那些在面對生命中的困難和痛苦而仍然對祂信任不已的人說話。這篇聖詠借用救恩的許諾來邀請那些身陷危難的人來進入那最終的保護和至愛的關係中。

讀經二:致羅馬人書 10:8-13
5: 關於出自法律的正義,梅瑟曾寫過:『遵守法律的人,必因法律而生活。』
6: 但是,出自信仰的正義卻這樣說:『你心裏不要說:誰能升到天上去﹖』意思是說:使基督從那裡下來;
7: 也不要說:『誰能下到深淵裏去﹖』意思是說:把基督從死者中領上來。
8: 正義到底說了什麼﹖她說:『天主的話離你很近,就在你的口裏,就在你的心中。』這就是指我們關於信仰的宣講。
9: 如果你口裏承認耶穌為主,心裏相信天主使祂從死者中復活起來了,你便可獲得救恩,
10: 因為心裏相信,可使人成義;口裏承認,可使人獲得救恩。
11: 經上又說:『凡相信祂的人,不致蒙羞。』
12: 其實,並沒有猶太人與希臘人的區別,因為眾人都有同一的主,祂對一切呼號祂的人都是富有慈惠的。
13: 的確,『凡呼號上主名號的人,必然獲救。』

就好像保祿常常作的那樣,他引用聖經來證明他在第4節所說過的「法律的終向是基督,使凡信祂的人獲得正義」。這一連串的經文看下去跟聖經內三份的位格觀的基礎有關:手-足、口-耳,和心-眼。肋18:5提到手-足:凡服從妥拉(意即法律,指梅瑟五書)就能生活。這裏的重點是做和完成。

然而,要緊的是,正義就是信德。信德映照出心-眼的區域。事實上,這就是申30:11-14(其實,我今天吩咐你的這誡命,為你並不太難,也不是達不到的。這誡命不在天上,以致你能說:「誰能為我們上到天上,給我們取下,使我們聽了好能遵行呢﹖」也不在海外,以致你能說:「誰能為我們渡到海外,給我們取來,使我們聽了好能遵行呢﹖」其實,這話離你很近,就在你口裏,就在你心裏,使你遵行)所反映的,一如保祿為他的目的所採用它一樣。儘管這段經文本來是為應用於妥拉的,但保祿將於應用於耶穌。無人需要上到天上(手-足)給我們把祂取下,因為基督已經以人的形體來到地上。亦無人需要下去從死者中把祂帶上來(手-足),因為祂已被舉揚。天主的救恩,在耶穌基督內,已被彰顯。

在你口中的話(口-耳)和在你心中的話(心-眼)。留意保祿如何把這兩個部份的行動和做的部分(手-足)整合。具強調性的結語是凡相信耶穌的人都無不會被迷惑和欺騙。全民都將會以同一方法被拯救:猶太人和外邦人也都一樣。

結尾的引述(11和13節)以同樣的強調形式來確認申命紀的經文。依28:16是一段心-眼經文:凡相信祂的人必不受羞辱。岳3:5是一段口-耳經文:凡呼號上主名號的人,必然獲救。重要的要去明認和承認耶穌是主,這一句很可能是借用初期教會崇拜中的禮文的。


福音:路加福音 4:1-13
1: 耶穌充滿聖神,由約旦河回來,就被聖神引到荒野裏去了,
2: 四十天的工夫受魔鬼試探;衪在那日期內什麼也沒有吃,過了那日期就餓了。
3: 魔鬼對衪說:「你若是天主子,命這塊石頭變成餅吧!」
4: 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
5: 魔鬼引衪到高處,頃刻間把普世萬國指給衪看,
6: 並對衪說:這一切權勢及其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全交給我了;我願意把它給誰,就給誰。
7: 所以你若是朝拜我,這一切都是你的。」
8: 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衪。』」
9: 魔鬼又引衪到耶路撒冷,把衪放在聖殿頂上,向衪說:「你若是天主子,從這裡跳下去吧!
10: 因為經上記載:『衪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保護你,
11: 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12: 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13: 魔鬼用盡了各種試探後,就離開了衪,再等時機。

在耶穌出去宣講和醫治之前,耶穌被聖神引領到猶大的曠野作一個四十天的預備。巴勒斯坦曠野並不是像撒哈拉那般沙塵撲撲。死海旁的部分幾乎全都是不毛之地,但巴勒斯坦曠野的大部分都算是半荒蕪,還有少許野草,冬天時份尤甚。那是一處危險的地方,無人知曉,佈滿野生動物和強盜。人們相信魔鬼常出沒於曠野之中(依13:21; 34:14);所以耶穌在曠野中遇見魔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耶穌在曠野的四十天,是要與出谷後以色列在曠野的四十年作出連繫。斯德望在宗徒大事錄形容那些年頭是天主子民的試驗與失敗之年(宗7:39-43)。而耶穌也在曠野中受到試探,但他就能保持誠信。

馬爾谷的版本只提到耶穌受到了試探,但瑪竇和路加就描寫出三次試探。這些實是耶穌在面對他的生命時所受到的典型試探,也是祂的跟隨者所要承受到典型試探。在第一和第三次試探中,魔鬼稱耶穌為天主子,但就要使他離開他那份對聖父的身為兒子的服從。耶穌受試探,魔鬼叫祂變石為餅,即是叫祂為自己的緣故,而非為因聖父的計劃的默西亞的緣故而使用祂的能力;祂又被挑釁去試探祂聖父的話,而不是在信德繼續祂的傳教使命。第二次試探,就是嘗試要耶穌把本屬於聖父的忠誠給予了其他的人(即魔鬼)。魔鬼宣稱權能與光榮都由牠所支配;牠是說謊的人,並不可信,但在耶穌之前或之後,仍有許多人跌落了陷阱。

耶穌全都以聖經中天主的話來回應三次試探,都出自申命紀,文中正講述以色列在曠野中變節(申8:3; 6:13-16)。魔鬼自己也甚至利用了聖經中的話(路4:10-11),但耶穌很快的就克勝對祂聖父誠信的挑戰。若被錯誤詮釋的話,聖經的話也就跟廢話沒有兩樣。在路加和瑪竇兩福音中第二次和第三次試探位置互換,然而可肯定的是兩者是來自同一的寫作來源。很可能改變次序的是路加,為的是把故事的高峰放在耶路撒冷,他把耶穌的救恩工作和初期教會的生活的焦點和中樞放在耶路撒冷(路9:51;宗1:4)。故事以魔鬼「再等時機」作結。讀者們將會在路加的受難始末之始留意到魔鬼活動的顯著(22:3)。

梁展熙

參考資料:
- Hoppe, Leslie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6: Deuteronomy.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Clifford, Richard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23: Psalms 73-150.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Flanagan, Neal M.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3: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Pilch, John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6: Galations and Romans.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0年四旬期期文告 - "天主的正義藉著對基督的信德已顯示出來"


教宗本篤十六世
二零一零年四旬期文告
「天主的正義藉著對基督的信德已顯示出來」
(羅3:21-22
親愛的兄弟姊妹們:
在每年的四旬期時份,教會邀請我們在福音教導的光照下誠懇地檢討我們的生活。今年,就以保祿的證言作開始:天主的正義藉著對基督的信德已顯示出來」(參見羅3:21-22),我想向你們在寬闊的主題──正義下,提出一些反思。
正義:給予每個人他所擁有的dare cuique suum
首先,我想推敲一下「正義」一詞的意思。根據第三世紀羅馬法學家阿爾比安(Ulpian)的名言,這詞一般的用意是指「給予每個人他所應得的」。然而,事實上,這經典定義卻未能具體指出何謂「應得的」。法律並不能保證人最需要的。為把生命活得完滿,人需要一些更親密的事物,它只能像禮物般給予:我們可以說,人賴以生存的那份愛,只有天主才能給予,因為是祂以自己的肖像和模樣創造了人類。物質財富當然是有用、且是必需的──終究耶穌本人也曾著緊地治好病人、飽養那跟隨祂的群眾並確實地責斥人們的冷漠;就是這份冷漠使今天數以億計的人因缺乏食物、食水和藥物而喪失生命──然而,「分配」正義未能使人完整的獲享他所「應得的」。就如人需要餅,但同樣地他更需要天主。聖奧斯定這樣寫道:若「正義就是給予每人所『應得的』的德行,那麼,當人離開了真神天主之後,人的正義還在哪裏?」(天主之城,XIX21)。
甚麼是不義的成因?
聖史馬爾谷在他的福音中在有關潔與不潔的辯論中,加插了以下耶穌的話:「不是從人外面進入他內的,能污穢人,而是從人裏面出來的,才污穢人。凡從人裏面出來的,那才使人污穢,因為從裏面,從人心裏出來的是些惡念」(谷7:15, 20-21)。除了有關食物的問題外,我們可以察覺到法利塞人的反應正是存於每個人心中的誘惑:把邪惡的來源置於人心之外。許多當代的意識形態,打從心底都有這項假設:由於不義來自「外面」,那麼,為使正義得以伸張,只要把那些能成就不義的成因移除就足夠了。耶穌卻警告:這種思想是天真而短視的。不義,即邪惡之果,並不單單來自外部因素;它的源頭就在人心,在其內隱含著與邪惡神秘地合作的種子。縱然苦澀,聖詠作者也這樣確認:「是的,我自出世便染上了罪惡,我的母親在罪惡中懷孕了我」(詠51:7)。事實上,人被一份強烈的影響所削弱,這影響傷害了人與別人一同進入共融的能力。人會自由地與人分享,這是與生俱來的,但他發現在他內有一股奇怪的力量,像地心吸力般使他轉向自我,並確信自己優於別人、與別人唱反調:這就是自我主義(egoism),是原罪的惡果。亞當和厄娃,被撒旦的謊言所引誘,摘下了禁果,違反了天主的命令,以懷疑和競爭的邏輯來取代在愛中信任的邏輯;以擔憂地抓住並執行自己意願的邏輯(參見創3:16)來取代接受他人和有信心地對他人有所期待的邏輯,結果,人類就經驗著一份不安和茫然的感覺。人怎樣才能從這份自私的影響中得到釋放,並向愛開放自己呢?
正義與Sedaqah
在以色列智慧的中心,我們可找到對那「從塵埃裏提拔弱小的人」(詠113:7)的天主的信德和對鄰人的正義的根本關聯。義德的希伯來本字Sedaqah,很能表達出這思想。事實上,Sedaqah一字指出一方面對以色列的天主的旨意的全然接受;另一方面,就是與鄰人的平等(參見出20:12-17),特別是那些貧窮人、陌生人、孤兒和寡婦(參見申10:18-19)。而這兩個意思被連繫起來,是因為對以色列人來說,財政上支持貧窮人,和向那因祂子民的可憐而施行憐憫的天主歸還他們所虧欠的,是同一件事。在西乃山上把約板賜給梅瑟的事,發生於橫渡紅海之後,這安排絕非偶然。聆聽法律,就假定了對那先「聽見了祂子民的哀號」並「下去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參見出3:8)的天主的信德。天主既傾聽貧窮人的哀號,反過來,祂也要求被人所聆聽:祂要求對貧窮人的正義(參見德4:4-5, 8-9)、對陌生人的正義(參見出22:20)、對奴隸的正義(參見申15:12-18)。為了進入正義,我們必須遠離那自給自足的過份自大,那是自我封閉的根本狀態,那實是不義的源頭。換言之,我們所需要的,是比天主偕同梅瑟一起完成的「出谷」還更深層,那是心的解放;而就這個層面而言,法律是無能為力的。如此,人真的可對正義有任何希望嗎?
基督──天主的正義
基督徒的喜訊正面地回應了人對正義的渴求,一如聖保祿在《致羅馬人書》中所確認的:「但是如今,天主的正義,在法律之外已顯示出來;...天主的正義,因為對耶穌基督的信德,毫無區別地,賜給了凡信仰的人,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所以眾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在耶穌基督內蒙救贖,成為義人。這耶穌即是天主公開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為信仰祂的人作贖罪祭的」(3:21-25)。那麼,基督的正義是甚麼?首先,這是來自恩寵的正義,那可不是透過人的補償從而救治自己及他人。那「贖價」是來自基督的「血」,這事實說明了,並不是人的犧牲把人從他的過錯中釋放出來,而是天主的愛的行動,祂打開自己到極點,甚至自己承受了人應得的「詛咒」,好使人能承受神應得的祝福讚美(參見迦3:13-14)。但這就立即引來反對:「義人為罪人而死,而罪人反而獲得了義人才應接受的祝福,這是甚麼樣的正義?這不就是意指人會獲得相反於他本應得的嗎?」事實上,我們在此找到了天主的正義,那與人的正義全然不同。為了我們的緣故,天主給出了贖價──祂的兒子,這真是過份地高的贖價。在十架的正義面前,人是可以反抗的,因這就正正揭示出人不是能自給自足的,人需要「另一位」才可完全地實現他自己。皈依基督,信從福音,最終的意義是如此:要離開自以為可自給自足的幻象,從而發現並接受人自身的需要──對別人及天主的需要,對祂的寬恕和祂的友誼的需要。我們現在才明白信仰是怎樣與一份自然的、感覺良好的、明顯的事實有所分別:謙卑就是要接受我需要「另一位」來把我從「屬我的一切」中釋放出來,並白白地給予我「屬祂的一切」。這尤其發生於修和聖事和感恩聖事當中。由於基督的行動,我們可以進入「最偉大」的正義,那就是愛的正義(參見羅13:8-10),那份何時何地都以自己為欠債人多於債權人,因為我們已接受了比我們本來所不能期望的還要多。被這份經驗所堅強,基督徒備受打動,並為創建正義的社會作出貢獻。在一個正義的社會裏,每人都根據他作為人類所應有的尊嚴而獲得他生活的所需;在一個正義的社會裏,正義因愛而有生氣。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四旬期在逾越節三日慶典中致臻高峰;而在今年的逾越節三日慶典中,我們都會慶祝天主的正義──愛德、恩寵、救恩的完滿。願這懺悔的時期為每個基督徒都是一個真正悔改皈依和對基督奧蹟熱切認識的時期,祂的來臨實現了各種不同幅度的正義。懷此心情,我誠摯地向各位送上我們的宗座遐福。
教宗本篤十六世
二零零九年十月三十日
發自梵蒂岡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上週六(二月十三日) 是為農曆除夕, 本堂舉行農曆除夕謝主彌撒, 盛況如下:

輔祭步上祭台

本堂主任司鐸(主禮者) 劉炎新神父步上祭台

主禮添香



  主禮(右) 和本堂副主任司鐸潘保庭神父(左, 共祭神父)向祭台獻香

主禮把吊爐交還輔祭

集禱經:
主, 聖父, 感謝你在過去一年中給我們各種恩惠, 求你使我們對來年所懷的希望, 亦能因你的仁慈得以實現, 使我們常在你聖子內精盛團結, 成為一個大家庭, 一心一意仰望你, 事奉你.
以上所求是靠你的子,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祂和你及聖神, 是唯一天主, 永生永王. [亞孟]

劉神父講道

 由堂區教友把禮品呈上祭台

 劉神父和潘神父接受禮品

輔祭向全體教友獻香

劉神父誦唸頌謝詞:
主, 聖父, 全能永生的天主, 藉著我們的主基督, 我們時時讚美你, 處處感謝你, 實在是理所當然的, 並能使人能救.
在此除夕良辰, 大眾團聚的佳節, 我們更應讚美你, 感謝你, 因為你藉著你的愛子, 主耶穌基督, 創造了萬物, 且在祂內予以保存, 並使之成長發展;同時又藉主基督, 向我們顯示了你的慈愛, 召集我們成為你特選的子女, 使我們與你歡樂團聚.
因此, 我們隨同天使, 總能天使, 以及一切天朝神聖, 不停地歡呼:

".... 我們懇求你, 派遣聖神, 聖化這些禮品,使成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 ..."



"你們大家拿去吃, 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
"你們大家拿去喝, 這一杯就是我的血, 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 將為你們和眾人傾流, 以赦免罪惡. 你們要這樣做, 來紀念我."



"全能天主父, 願一切崇敬和榮耀, 藉著基督, 偕同基督, 在基督內, 並在聖神的團結中, 都歸於你, 直到永遠."

"請看, 天主的羔羊! 請看, 除免世罪者! 蒙召來赴聖宴的人是有福的!"

於彌撒後, 劉神父和潘神父把天主的祝福送給每個家庭,願新的一年大家家庭和睦, 主竉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