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主日訊息 -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讀經一: 耶33: 14-16
答唱詠: 詠25:1(重句), 4-5, 8-9, 10, 14.
讀經二: 得前3:12-4:2
福 音: 路21:25-28, 34-36

讀經經文請按: http://catholic-dlc.org.hk/frame3.htm

在這主日, 我們進入了新的禮儀周期, 丙年. 將臨期(Advent), 所指的當然是上主的再來. 所以, 這個四星期, 更準確的說, 是四主日的將臨期是讓我們好好準備自己, 迎接主的再來的時期. 教會呼召我們悔改, 改變自己, 好使我們能在祂的誕辰, 祂與我們現在的共處, 以及祂在末世的再來時, 真正地, 堪當地慶祝祂的再來. 所以, 在整個將臨期中, 我們必定要留意讀經給我們的, 有關如何改變我們自己的教導.

這主日的讀經一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 耶肋米亞是在流徙時期的先知. 而對於那些相信天主不會把他們送到敵人手中的以色列民 / 猶太人 來說, 流徙可算是一大打擊. 在第14節中, 提到天主祂會親自實現祂的許諾, 並不假手於人. 當中分別提到"以色列家"和"猶大家", 指的實是全以色列國, 即北國和南國. 在接下來的第15節, 就明確的闡釋了那許諾: "由達味出生一枝正義的苗芽". 這苗芽是達味的後裔, 他會"執行公道和正義". 甚麼是公道和正義, 就是符合天主旨意的事. 而這篇讀經最末的一節, 就描寫出許諾實現後的結果: "猶大必獲救, 耶路撒冷必享安寧".

答唱詠, 是信友在聽畢讀經一後, 對其所作的回應. 詠25被分類一首個人哀歌, 但又可說是一首信德之詩. 在第4-5節中, 聖詠作者明認到上主是教師, 是嚮導, 是救主, 可見他實是一位好的神學家. 而在第8-9節中, 作者進一步強週上主是教師和嚮導的身份, 並指出上主愛罪人(迷途者)和謙卑的人. 第10節則指出, 只要實行上主的話的人, 就能經驗到上主的仁慈和不朽的愛. 最後, 在第14節中, 作者指出, 只有敬畏上主的人, 上主才會親近他, 作他的朋友; 而祂的盟約, 就是給我們在世者為人的指示.

讀經二的這篇讀經, 是禮儀學家特別為將臨期而選的, 因為這篇讀經所指向的, 就是基督的再來. 在3:12, 聖保祿先許了一個願:
  • 愛的量: 增長滿溢
  • 愛的幅度: 對眾人
聖保祿在接著的一節, 3:13中解釋了愛要增長的原因:
  • 堅固他們的心
  • 在聖德上無可指摘
而在4:1中, 聖保祿就講解了作為基督徒讀者, 我們該如何準備上主的再來:
  • 行事為中悅天主
  • 還要更向前邁進; 而這一點跟保祿在讀經開首所作的許願同出一轍
而在讀經的最後一節中, 保祿宗徒指出了基督徒已得知到誡命是甚麼了, 故並無藉口推三搪四.

今週的福音再次提到末日的景象. 第25節, 就列舉了末日時, 天地的異象, 而接著的第26節, 就描寫了人的反應, 緊接的第27節, 就繪出人子再來時的外表. 到了第28節, 耶穌卻要信徒們"挺起身來, 抬起頭". 值得留意的是福音所描寫的, 在末日眾人(不信者)的反應, 是恐欋; 而福音卻要求信徒們在末日時要挺身抬頭. 甚麼是挺身抬頭, 就是"不要害怕, 要勇敢"的動作. 而為甚麼末日時信友無須害怕? 答案在同一節: "因為你們的救援近了".

對, 末日來臨時, 我們的救援就近了. 但我們該如何作準備? 讀經二告訴了我們該作些甚麼, 而福音則告誡我們不要作些甚麼, 包括: "宴飲, 沉醉, 為人生牽掛所拖累"(34節), 因為凡此種種, 都會蒙蔽我們的心. 在同一節中, 福音作者還告訴我們, 這一天的來臨非常突然, 所以我們該無時無刻都做好準備. 而且, 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因為第35節這樣說: "那日子有如羅網, 臨於全地面的一切居民", 無人倖免. 職是之故, 作者在接下來的一節中勸勉大家要"時時醒寤祈禱", 為的就是"能逃脫即將發生的這一切事,並能立於人子之前".

將臨期是要我們準備上主來臨的時期, 祂的三個來臨: 聖誕, 到我們中間, 及末世再來. 第一篇讀經要求我們相信上主的許諾. 對上主的這麼一份信任, 就把我們就與祂, 與我們自身的未來聯繫起來. 我們要記著, 上主是守信的上主, 祂決不食言. 而第二篇讀經則要我們為耶穌的第二次來臨(即末世再來)作好準備, 就是要愛, 愛得滿溢, 且是對眾人的愛, 大愛, 不是揀擇的愛. 此外, 我們還要在聖德上無可指責, 就是要揭力躲避罪惡. 尤須留意的是, 在聖德上, 不是在事功上. 太著重外在事功, 而忽略內在聖德, 就很容易成了瑪爾大. 而且, 有些人會以為多作外在事功, 就可完全不理會內在聖德, 這實是大錯特錯. 人看外表, 主看內心. 最後, 福音邀請我們要時時醒寤祈禱. 我們要努力作這一切, 為的就是能在那一天, 立於人子面前.

梁展熙
學術資料來源: Arnold Monera 教授, 新約釋經學博士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由林瑞琪博士主講: "在真理中實踐愛德" 講義

---------------------------------------------------

簡介《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並論全球化

林瑞琪,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教宗本篤十六世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擁有很多共通點,其中之一就是很喜歡稱譽教宗保祿六世為「偉大的教宗」。
一九六七年,教宗保祿六世,有鑒於當時世界各地的民族尋求脫離殖民統治的運動如火如茶,成就驕人,但另一方面新國家又未能擺脫貧窮及國內外紛爭,內戰及國際交戰連綿不斷,於是發表了著名的《民族發展》通諭,帶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發展是和平的新名字」。(民族發展76),提出扶助弱小民族作可持續發展,才是建樹世界和平的真正方式。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紀念《民族發展》通諭頒佈二十年,發表了《社會事務關懷》通諭,除了再次肯定《民族發展》通諭的劃時代及超時代意義外,更審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球經濟困境對貧富各國的衝擊。
二零零九年,正值世界又一次面對嚴峻的金融危機,教宗本篤十六世寫了一篇綿長而生動的通諭《在真理中實踐愛德》(以下簡稱「真理中」),指出解決問題之道,同時向兩位偉大的前任致敬。誠如本篤十六世所說,歷來只有教宗良十三世一八九一年發表的《新事物》通諭,曾受到同樣的高度推崇。(真理中8)
這是本篤十六世任內第三道通諭,亦是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九九一年發表《百年》通諭之後的天主教會最新一份社會訓導通諭。新通諭頒佈於二零零九年六月廿九日,正式於七月七日以意、法、英、德、葡和西班牙文面世。中文譯本亦已於九月中面世。
《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回應了目前的全球經濟危機,指出要消除世界飢餓問題和推動真正的民族發展,便得顧及相關的倫理價值;基督徒務必履行愛德,此舉讓人明白要建設美善社會、要追求真正而整全的發展,基督信仰的價值是不可或缺的。
新通諭要處理兩項重大問題:每一個別人的價值的問題,以及整體人類前景的問題。(真理中18)為教宗本篤十六世來說,這兩個問題深刻相關相扣。因此,維護生命尊嚴及生命權利,成了維護社會公義的基石。在這理念下,一九六八年教宗保祿六世發表的的《人類生命》通諭及一九七五年的《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喻,又成了天主教社會訓導的重要註釋。(真理中15)
《在真理中實踐愛德》洋洋大觀,筆者希望稍後有機會與讀者逐一探視主線部份的各項問題,包括利潤、自由經濟問題、科技與經濟,以及天主教信仰如何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等。主線問題以外,很多細節亦寫得非常精彩,例如:
-墮胎與安樂老如何損及真正的發展(真理中28,下同)
-宗教自由與經濟發展的關係(29)
-公民社會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38)
-援助機構佔用援助資源的問題(47)
-譴責「色情旅遊業」對民族的傷害(61)
-推廣「有尊嚴的工作」的概念(63)
-商品的「公平貿易」原則(66)

《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與全球化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當中,著墨最多的單一議題,大概會包括「全球化現象」及「全球化進程」。天主教會與許多非政府組織及壓力團體不同,教會並不視「全球化現象」為一件壞事。
教宗本篤十六世宗首先引用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二零零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宗座社會科學院所發表的名句。「全球化,在本質上並不屬於善或惡,它端視人們如果處理它。」(42)
在《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中,教宗指出問題所在,「社會愈來愈全球化,這令到我們成為鄰居,卻未有使我們成為手足。理性本質上有能力抓緊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性,並維持他們在社會上共存的穩定性。但理性並不能建樹友愛。」(19)
不過,教宗也不忘提出人們的誤解,「有時,全球化會被理解為一個致人於死地的名詞,似乎其所涉及的能量是不知名的反人性力量或獨立於人性意向以外的體制所產生的力量。」(42)

全球化有其價值
然而,實質上卻是,「在有形可見的(全球化)進程中,也反映出人類本質上是愈來愈相互緊扣的;是由無數個人及民族合在一起,承擔個人及集體方面各自的責任,才使這(全球化)過程能締造出裨益及發展。」(42)
因此,教宗警告說,「盲目反對全球化,會是一項錯誤,亦是帶有偏見的看法,將無法體認出全球化進程的正面價值,因而可能失卻借助全球化而促進人類發展的眾多機緣。」(42)
教宗同時提出全球化現象的正反兩面,值得我們深思。「全球化進程,當得到正確的理解及引導時,將有機會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開展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財富再分配。但假如全球化進程受到惡劣的引導,將會帶來更多貧乏及不平等,甚至觸發一次全球的危機。因此,必須糾正目前錯誤的手法,這些錯誤十分嚴重,引致民族之間及民族之內出現新的分裂。我們亦應設法確保財富的再分配不會引發赤貧的擴展及增加。假如目前的處境得不到良好的處理,這樣的危險將確實存在。」(42)
教宗指出,「國際邊界的解體,不光是一個物質性的事實:它在原因及結果上都是一項文化事件。假如我們用命定論的觀點去了解全球化進程,則會喪失正確審量及帶引全球化進程的準則。全球化進程確是人類實況,是多元文化的產物,必須由人們加以辨別。」(42)

全球化引伸出的問題
全球化的使命之一,就是對貧乏的民族伸出援手。「長久以來,不少人認為貧困民族的發展應停留在某一階段,亦應滿足於已發展民族對他們的善心施予。教宗保祿六世在《民族發展》通諭中強烈反對這種觀點。」(42)
「今時今日,世界可用於拯救民族脫離赤貧的資源較往日豐富得多。但往往這些資源都操控在已發展的國家手中,他們反過來是從資本與勞力在世界的自由流動獲益最多的一群。」(42)
教宗本篤十六世亦提到全球化之下的國與國之間不合理問題,「在許多國家的預算案政策,往往受到國際金融機構的壓力而被迫削減社會開支,結果讓他們的公民束手無策地面對種種新舊的風險。這份束手無策,亦因為工會組織未能對他們提供有效保護而日益惡化。」(25)
本篤十六世提到,一如若望保祿二世所觀察到的,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分野已不如《民族發展》通諭發表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麼清晰。世界財富的絕對值不斷增長,但不均等的現象卻有增無已。(22)以致「在某些較窮困的區域,卻有一些群體享受著『超前發展』的待遇,他們的浮奢及消費主義行為,與當地周遭持續出現的人性受損所產生的對比,絕對使人無法接受。」(22)
放眼神州大地,在人均年收入約一千五百美元的低水平的光景下,不少富豪竟然以「一飯萬金」互相攀比,其實背後正埋藏著大量生態受損人文生活受到嚴重剝削的財富傾斜,這正是教宗要譴責的不合理現象。
「全球化要經過一段過渡時期,充滿困難險阻,要克服這一切就一定要掌握那以人為本及道德的精神,這精神從人心的深處,把全球化推向整個社會更團結及更符合人的本性。」(42)「可惜這精神屢次被個人和功利的道德觀和文化取態所推翻、所窒息。」(42)
「今日世上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宗教派別,由小團體甚至個人組成,還有一些混合宗教,形成一股離散和缺乏承擔的風氣。全球化可能有的一個負面效果是助長這類混合宗教,滋長某些所謂宗教,把人們彼此隔離而不是使之相遇,更使他們與事實脫節。」(55)
本篤十六世引用保祿六世在《八十周年》公函中所論述的,「全球化進程會使意識形態被科技發展所取代,並讓科技成為意識形態力量,人類就會受困於一個先驗的判斷中,使得人們不敢面對存在及真理的領域。」(70)

全球化與傳播媒體的責任
在種種新事物中,教宗本篤十六世特別提到傳播媒體與全球化的關係。他說,「基於傳播媒體最基本的重要性,在於有能力改變人們對人對事的取態,因此我們必須仔細反省其影響力,特別是涉及全球化進程中的倫理文化,以及民族在團結共融中的發展。」(73)
有關普世教會對社會傳播媒體的訓示,有三份教廷文告值得大家首先閱讀,第一是梵二文獻中的《社會傳播工具法令》(中譯本作「大眾傳播工具法令」);第二是一九七一年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發表的《溝通與發展》(Communio et Progressio)文告;第三篇是教宗本篤十六世本人去年發表的普世傳播節宗座文告:《自我宣傳抑服務他人──今日媒體何去何從》。
教宗在二零零八年的文告中清楚提出,「傳媒以反映現實為名,會把那些歪曲了的個人、家庭及社會生活模式合理化,或把它們強加於人身上。」(2008宗座文告 2)
「今日媒體越來越不只反映真相,而是主宰真相。」(2008宗座文告 3)
「媒體可以及必須對宣揚人性尊嚴的真理作出貢獻,並抗衡那些傾向於否認或摧毀人性尊嚴的人士。我們甚至可以說,尋找及展示有關人性尊嚴的真理,構成社會傳播的最崇高使命。」(2008宗座文告 5)
教宗秉承前人的智慧而加以發揚的,在於清楚界分「真相」與「真理」的區別。教宗要求傳播媒體傳達的核心是真理及人性尊嚴。明白到這一點,我們對以下的段落就更當有更透徹的掌握。
「既然全球化進程及民族發展必須考慮倫理氛圍,傳播媒體的意義及目的,亦應從人類學視野中去探索。這表示我們不但要幸賴於科技發展,提高了資訊交流的可能性,而達致文明的效果,更在一切之上有賴合乎人性的,其反映真正的普世價值。」(73)
「單就社會傳播工具提高了人際連繫及思想傳遞的可能性,並不就能促進自由,及為所有人帶來國際化的發展與民主。要達成這些目的,必須專注於提昇個人及民族的尊嚴,他們必須明顯地受愛心所啟動,而置身服務於真理、善意、以及本性和超性的友愛中。」(73)
「事實上,人類自由與這些崇高的價值息息相關。傳播媒體在用來提昇普世對正義的探求時,能為此作出重大的貢獻,去促進人類大家庭共融的增長,及社會的愛心。」(73)
揭示真相,只關乎科技;揭示真理,則關乎倫理。總結一句,教宗明白指出,社會傳播工具在人類發展中的成敗,不是一個科技問題,而是一個倫理問題。



結論
本篤十六世提到,「真正全球化進程的以及其基本的倫理要求,是來自人類大家庭的團結及人類向善的發展。因此,有賴可持續的委身,以推進個人為基礎及以社區及主導的全球性文化融合的進程,這進程也向超性價值開放。」(42)
「《民族發展》通諭頒佈四十多年後,『發展』這個基本主題依然是個未解決的問題。尤其在目前的經濟金融危機中,它更顯得嚴峻且迫切。雖然地球上某些從前為貧窮所困的地區,在經濟上及在參與世界生產方面,有了顯著的改進,其他地區卻依然生活在赤貧的情況之下,與保祿六世時的情形相若,甚至有些情形更可說是一個退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引起這狀況的原因,早已在《民族發展》通諭中道出,譬如: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實施高關稅,阻止來自貧窮國家的產品進入富有國家的市場。另些原因在通諭中只被暗示,後來才較明顯地呈顯出來了。這正是對當時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去殖民過程作評價的情況。保祿六世那時期望它是一個自主的進程,在自由及在和平中完成。過了四十多年,我們得承認這條路是如何重重困難,一方面由於一些新型態的殖民主義的興起,以及舊的和新的強權國家的操控,另方面也由於獨立起來的國家內部嚴重的不負責任。」(33)
「最主要的新因素是:一個全球性的彼此依存經已來臨,這已被通稱為全球化。對這事保祿六世已預知一隅,然而它發展的規模及衝擊的程度,卻是出人意表的。這過程源自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卻自然地牽動了各地的經濟。它尤其推動了不少地區脫離貧窮,這本來是一個大好的機遇。不過,沒有了在真理中的愛作引導,這全球性的推進有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損害,並在人類家庭中造成新的分裂。因此真理及愛把一個空前及富挑戰性的責任置放在我們面前,這固然是個非常大及複雜的責任。也就是說我們要擴闊我們的理性,使它能認識及引導這些新的發展,促使它向『愛的文明』邁進,這文明的種子天主早已散播在每個民族、每個文化中。」(33)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領袖,在全球充滿相對主義之下,教宗很勇敢地提出,全球化的成功,與信仰幅度實在息息相關。「全球化是一個多面體及極其複雜的現象,人類必須在這眾多不同的幅度,包括神學的幅度中,掌握全球進程的多元不同性及其一致性。」(42) 人類未能正視將發展與信仰脫離所產生的惡果,正是目前全球化產生出種種問題的根源所在。

相信在讀畢新通諭有關全球化的段落之後,我們的社運人士將對自己的使命有更清楚的理解;我們要做的,是反對「全球化」進程中非人性的幅度;而不是勉強將「全球化」進程煞停。畢竟,全球化已是一項不能逆轉的過程,即使是反對全球化的民間抗爭運動,本身亦已充份「全球化」了。

堂區報告 - 2009/Nov/22

堂區報告 - 2009/Nov/22

  1. 最新一期(No.140)的信訊雙週刊經已出版, 歡迎各位到聖堂門口取閱, 稍後亦可於此網誌下載.
  2. 教區青年牧民中心將於本年冬至日續辦"冬至送暖行動", 預算探訪60戶有需要家庭及獨居長者, 現正招募70位義工及籌募活動經費約三萬元正, 呼籲各界鼎力支持!
    探訪日期: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冬至) 下午四時.
    義工報名截止: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報名費用: 20元(作活動經費)
    義工培育活動(務必出席):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晚上八時正
    報名及捐款, 可親臨該中心, 地址: 羅若翰神父街30號 (聖心英文部斜對面)
    查詢可於辦公時間 (星期二至日, 下午三時至十時) 致電該中心 2821 0758.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主日訊息 - 基督君王節

乙年基督君王節

讀經一: 達 7:13-14
答唱詠: (重句)詠 93: 1; 詠 93: 1, 1-2, 5
讀經二: 默 1:5-8
福音: 若 18: 33-37

主日讀經原文請按此: http://catholic-dlc.org.hk/frame3.htm

這主日是整個禮儀年的最後一個主日, 我們天主教的禮儀年曆, 是由將臨期開始, 到基督君王節結束. 而在一年之始, 將臨期中我們所等待的, 就是一年之末要慶祝的基督君王.

達尼爾先知書, 就如我上週所講的, 是一部默示作品. 要了解默示作品, 就是要讀懂其中所用的象徵, 標記, 圖象等. 在讀經一的第十三節中, 先知書作者見到"一位類似人子者"(13節), 就是具有人的外表的那麼一個人, "乘著天上的雲彩而來"(同上). 為甚麼作者要特別提到這位具人的外表的仁兄? 我們就要先看看其上文. 作者在神視中見到四巨獸從海中出來(3節). 為要把這一位從牠們中區分出來, 所以要說祂是"一位類似人子者".

大家一聽到"人子"一詞, 必定聯想到耶穌基督, 因為祂常採用這稱謂. 的確, 耶穌並非無中生有, 替自己取這麼一個名字. 祂就正正是從這裏借用這一稱謂的. 人子, 希伯來語"ברנשא"(barnasha), 希臘語"ὁ υἱὸς τοὺ ἀνθρώπου"(ho huios tou anthropou), 就是取自此處. 順帶一提, 耶穌本人喜用"人子"的稱謂多於"默西亞", 還記得瑪竇福音中, 耶穌問眾門徒, 人們說人子是誰, 他們答說是厄里亞, 洗者若翰等等, 然後伯多祿答: "你是默西亞, 永生天主之子", 然後耶穌給伯多祿起名"磐石", 並說要在這磐石上建立祂的教會(見瑪16:13-20). 故事結束是, 耶穌是禁止門徒對任何人說祂是默西亞. 當然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名銜於當時所附帶的政治意味. 無論如何, "人子"這稱謂在新約中出現了約92次之多, 可見其於新約作品中的地位.

除此以外, 這人子乘天上彩雲而來. 在聖經默啟作品的用字習慣中, 乘天上雲彩而來的, 就是來自天主的, 而來自海的, 就是來自撒旦的. 所以之前所提到的那四隻巨獸, 是來自撒旦的, 而乘天上雲彩而來的人子, 是來自天主的. 而你們或會留意得到, 這將會在第二篇讀經中再次出現.

第一篇讀經中佈滿著"統治權", "王權", "國度"等字眼. 其主題就是"王權", 但我們必須把"王權"(kingship)和"王國"(kingdom)分清楚. 及至"天主經"中, "願祢的國來臨"一句, 當中要強調的不是"國", 而是"祢". 此外, 我要補充的是, "人子"在新約中就當然是專指耶穌, 而在舊約, 其定義就是"至高處的聖者"(the Holy Ones in the most high). 留意此乃"集合名詞"(collective noun), 尤如天堂, 即"自有者"所在之處, 是"諸天"(heaven's', 希臘文"ouranoi").

第一篇讀經對"人子"的描述:
  • 乘著天上的雲彩而來
  • 被引到萬古常存者(按: 天父)面前
  • 被賜予統治權、尊榮和國度
  • 各民族、各邦國及各種語言的人民,都要事奉祂
對祂王權的描述:
  • 永存不替(按: 即不落於他人之手)
  • 永不滅亡.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的著作"納匝肋人耶穌"中, 指出天主的國的其中一種幅度(按: 也就是基督的王國)就是教會(見: Jesus of Nazareth by Pope Benedict XVI, chapter 3 pp 49-50 (Bloomsbury 2007).). 那麼, 要教會永存不替, 永不滅亡, 教會就不可以與任何政權, 任何財閥成婚 (按: 神學上, 教會是基督的淨配. 但有誰不知, 在中世紀黑暗時代, 教會"紅杏出牆"了多少遍). 因為, 所有政權, 所有財閥, 都有個時限, 它們來了又去, 去了又來. 若果教會跟任何政權或財閥成婚, 那麼到下一代, 她注定要成為寡婦了.

"上主為王, 以尊威作衣冠"(詠93:1). 是這主日答唱詠的重句. 要答出這一句, 是多麼的容易. 但要心悅誠服地答出這一句, 至少為現代人, 就是很難. 有多少人, 以為權力就是自己的全部, 遇到對自己的權力有所挑戰的人時, 就在對方發展完成以前就打壓對方. 黑落德王就是一個十分好的例子. 他一知道有個王者在白冷誕生, 就下令殺了所有在白冷內兩歲以下的嬰孩. 這些人, 不也就是自信嚴重不足, 極度自卑. 順帶一提, 他因為害怕自己的權位被謀去, 連自己的兩個兒子, 岳母, 妻子, 都一一殺害. 這種人, 就是死也不會認上主為主的.

讀經二也是選自默啟作品的, 似乎在禮儀年結束時, 我們怎麼也逃不出默啟作品的"魔掌". 當中, 5-7節是默啟預象(apocalyptic prediction), 作者預言著末世是會怎樣怎樣. 這也不是作者無中生有, 憑空想像的. 大家除了可參考讀經一外, 還可看看瑪竇福音24:30一段, 作者該是從這兩處獲得靈感的.

在第5節中, 作者列出了基督的不同頭銜:
  • 忠實的見證
  • 死者中的首生者
  • 地上萬王的元首
當中, 死者中的首生者, 不是從時間上說的, 畢竟祂在祂死而復活以前, 就已行奇蹟使拉匝祿等人復活, 當然他們在當時被基督所復活後, 是要繼續面對世界的時間, 就是要再死, 不然我們就可以探訪他們. 死者中的首先者, 指的是基督的復活, 祂的復活不就是指祂的復活這麼簡單. 耶穌的復活開創了"新時代", 就是祂為王的登基之日, 使祂成為"地上萬王之王".

此外, 讀經二還列出基督作為王者所作的一系列動作:
  • 愛了我們(5節)
  • 解救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過(5節)
  • 使我們成為國度(6節)
  • 使我們成為司祭(6節)
  • 乘著雲彩降來(7節; 按: 與在讀經一相同)
當中我特別要說明的是第四點, "使我們成為司祭". 這實是要實現舊約的其中一個許諾: "的確普世全屬於我, 但你們為我應成為司祭的國家, 聖潔的國民"(谷19: 5-6). 對, 透過聖洗聖事的恩寵, 我們的成了司祭, 就是"普通司祭職"(見教理No.1141, etc). 可是, "成為司祭"指的是甚麼呢? 是服務他人嗎? 不盡然. 且看義工, 社工, 護士, 醫生, 老師, 侍應, 等等... 他們不也在服務嗎? 他們跟司祭有甚麼區別? 司祭是要奉獻犧牲(to offer sacrifice), 是要聖化犧牲(按:見前者, 此處指祭品), 是要跟別人有所不同. 我們就是要作出犧牲, 日常生活中的犧牲, 身為父母的, 照顧子女的辛勞不是犧牲嗎? 為人師表的, 春風化雨不是犧牲嗎? 我們就是要聖化, 聖化我們的子女, 聖化我們的學生. 我們就是要與眾不同, 不是要標奇立異, 而是不隨波逐流...

第8節: "我是「阿耳法」和「敖默加」", 我們的主日經書中http://www.blogger.com/post-create.g?blogID=1499282476276803102分別括著: (元始)和(終極). 這是甚麼意思? 阿耳法, 就是希臘字母表的首個字母: "A"; 敖默加, 希臘字母表的末字母: "Ω". 好像在英語中 "A to Z" 指全部, 這裏也是差不多意思. 要深切體會讀經二的這一句, 就讓我們回味一下聖週六, 復活夜間禮儀中, 主禮祝聖巴斯卦蠟燭的一段話: "往昔和現在全屬於基督; 他是元始和終結; 萬有的真源; 宇宙的依歸; 時間屬於他; 世代屬於他..."

在這主日的福音中, 耶穌兩度明認自己是君王(34, 37節), 但比拉多誤會了祂, 以為祂所指的是地上的君王. 耶穌是一個怎樣的君王? 祂自己已解釋了, 是"給真理作證"的君王. 或許你會提出一個很直接的問題: "甚麼是真理?" 其實, 比拉多也有提出同一道題, 只是這主日的福音沒有選讀而己. 在比拉多提問後, 福音作者沒有記錄耶穌的答覆. 但是,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都知道, 這真理就是: 基督是元始也是終結, 祂是來到世上, 受時間所約束, 為的就是要為我們犧牲, 拯救我們於罪惡之中. 這真理就是, 祂是我們的王, 我們是祂的子民.

就讓我們趁著耶穌君王節的日子, 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態度. 我們有否眷戀權位, 有否時刻記著, 我們的權力, 地上的一切權力, 都來自上天的那一位. 讓我們緊記這一點, 使我們能正確運用因著工作崗位而來的權力, 為普羅大眾謀福祉.

梁展熙
學術資料來源: Arnold Monera教授, 新約釋經學博士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信訊第130期 可供下載


  •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教會祈禱之一百一十
    - 上主的旨意乃信者之光(若望保祿二世) - 默想聖詠第119(118)篇
  • 唸一唸, 想一想
    - "你們得不到, 是因為你們不求; 你們求而不得, 是因為你們求的不當, 想要浪費在你們的淫樂中" (雅4:2-3).
  • 保祿年系列
    - 保祿書信的靈修觀
  • 榕樹頭
    - "我們的教會"與"你們的教會" --- 陳思穎
  • 信訊看世界
    - 聯合國糧農組織宣稱全球15%的人吃不飽是不能接受的事實
    - 調查: 信仰有助培育良好公民
  • 聖人小傳
    - 聖嘉彌祿肋理斯
下載請按: http://www.mediafire.com/file/1qznmo2mwnn/faithnews130.pdf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今週堂區報告 - 2009/Nov/15

如下:
  1. 教宗本篤十六世向全球發放了"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 為了令澳門的信友能更深入地瞭解通諭箇中的精萃, 教理推廣暨信仰堷育協進會將邀請香港聖神研究中心林瑞琪博士專程來澳, 為我們剖析此通論的內容. 講解會的日期是11月22日(主日), 下午3:00-5:00, 地點是主教座堂側之禮堂(舊高德華圖書館), 費用全免. 有興趣的弟兄姊妹請於辦公時間致電教培會的余小姐(2852 2897)或望德堂區的梁小姐(2852 3154)留位.
    另外, 中文版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現已發售, 每本澳門幣十元, 可於各堂區和聖保祿書局購買.
  2. 2010年的澳門天主教教友禮儀記事手冊經已印製好, 每本澳門幣十元, 可於各堂區和聖保祿書局發售.
  3. 教區青年牧民中心將舉辦"冬至送暖行動", 需要七十位義工, 預計探訪六十戶獨居老人及有需要家庭. 呼籲大家的鼎力支持捐助, 以關懷行動傳揚基督的愛! 詳情請留意海報, 義工報名截止日期為12月12日, 有意參加義工或捐款, 請於辦公時間內聯絡教區青年牧民中心, 電話為2821 0758.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 主日訊息

前言: 由本主日起, 這裏將會為大家準備主日讀經的淺析, 希望大家在主日參與禮儀時, 更能明瞭經文的箇中意思. 此外, 此欄目亦將會在信訊中重刊, 以方便那些未能上網的讀者.

另外, 本欄目所用的是思高聖經譯本. 要留意, 澳門教區的主日經集中的讀經並非思高版本, 乃由羅啟瑞神父躬譯的. 我本想使用澳門教區版本, 但在引其他章節時頗為不便, 故唯用思高版本. 此外, 個人認為, 還是羅神父譯的較好.

------------------------------

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讀經一: 達12:1-3
答唱詠: 詠16: 5, 8, 9-10, 11
讀經二: 希10: 11-14, 18
福音: 谷13:24-32

這主日是常年期的第卅三主日, 由於下個主日就是整個禮儀年的結束, 這主日的讀經所圍繞的主題都與末世有關的. 達尼爾先知書, 乃舊約成書最後的一卷, 於主前167年. 由於當時猶太人受希臘王國國王安提約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phanes)蹂躪, 對猶太人百般羞辱, 他取下耶路撒冷時殺了八千人, 另外俘了八千人, 把聖殿改成朝拜奧林匹克神宙斯的廟宇, 又企圖把猶太人希臘化, 把割損禮定為非法行為, 且規定要用豬來作全燔祭. 達尼爾先知書並非先知書, 而是默示作品. 此類作品多用符號圖象來寫成, 且多在民族, 團體等群體受壓迫時寫成的. 用符號圖象, 是因為當權者, 因常是外邦人, 不容易明白圖象符號所隱含的真實意思, 但讀者一看就明白. 然而, 作為二千多年後的讀者, 就當然不能解讀箇中奧妙, 情況有點像今天諷刺時弊的文章作品, 你猜猜把這些作品給一百年的人看, 他們會不會懂" O嘴"有甚麼意思. 無論如何, 達尼爾先知書就是在這麼的一個歷史背景下被寫成的.

第一節"那時保佑你國家子民的偉大護守天使彌額爾必要起來"(思高版): 這就對應了我的個人意見. 思高版於此譯漏了"הַשַּׂר"(希伯來文"e·shr", 王子, 或總領的意思), 本來無傷大雅, 但此處不然. 這"王子"的概念跟我們基督信仰有關"παρουσία"(希臘文"parousia", [基督的]再來)息息相關. 因為這個字的本意, 就是王子的來訪(visitation of the prince). 所以, 我們期待耶穌的再來, 就是要好像古人期待王子來訪一樣, 戰戰兢兢, 唯恐招呼不周, 人頭不保的小心態度. 第二節"許多長眠於塵土中的人,要醒起來": 在聖經中, 常把死去的人說成"睡眠"了. 還記得百夫長的女兒, 她斷了氣以後, 耶穌說她睡著了, 於是旁人都笑耶穌, 耶穌本意就在於此. 此外, 更重要的是, 這裏是整本聖經第一處提到人死後要復活的, 所以說, 復活於猶太信仰, 是後起的觀念. 整段讀經一, 無論是將要起來的彌額爾, 天主要對死後要復活的人賞善罰惡, 智者天上發光, 義人如星閃耀等, 作者想要的, 就是給讀者一個希望, 畢竟, 在逆境中, 人最需要, 就是希望.

既然主題是世末, 以此角度, 答唱詠中有一句最值得玩味: "因為你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10節). 容觀來說, 公審判之日故是世末; 但就個人來說, 我死亡的日子, 不也是世末嗎? 人會恐懼死亡, 多數人不是因為那痛楚, 而是死去不知去向的彷徨. 畢竟, 人最害怕的, 就是不知何去何從的那份彷徨. 但若你在生時能夠堅定地說出: "你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 那麼, 你就不會再害怕死亡, 至少沒以往那麼害怕死亡. 說到這裏, 我想起了宗徒信經: "祂下降陰府, 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 基督祂真的下到了陰府, 祂也真的從那裏出來了, 祂真的已戰勝了死亡, 我何所懼! 再者, 有說祂下到那裏, 是為把一切亡魂都拯救出來. 你還害怕你會被遺棄在陰府嗎?!

究竟懷有希望跟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 要解答就要借用致希伯來人書11章1節: "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 你若想要到銀行借貸, 要的就是擔保, 就算是政府教青局的大學生免費貸款, 也同樣需要擔保. 所以, 要希望, 先要信德, 因為信德就是希望之事的擔保. 反過來, 沒有信德, 就無須談論希望.

在看讀經二之前, 讓我們先了解一件事. 在古時, 就實行其身份司職是的姿勢而言, 司祭常是站著, 而君王常是坐著. 有了這個觀念, 再讀"但是基督只奉獻了一次贖罪的犧牲,以後便永遠坐在天主右邊"(12節), 就說明了基督, 既是司祭, 亦是君王. 這主日的讀經二是接著上週的, 主題都是要比較舊約的司祭職與新約(基督)的司祭職, 論點當然是基督的司祭職遠高於舊約的. 原因有六:
1. 新約的祭祀, 祭品是一個人, 並非無理性的動物. 希10:4道: "因為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斷不能除免罪過。為此基督一進入世界便說:『犧牲與素祭,已非你所要,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
2. 基督同時是司祭, 亦是祭品.
3. 新約的祭獻, 不如舊約的祭獻, 是一次性, 無須重獻. 見希9:25-26: "衪無須再三奉獻自己,好像大司祭每年應帶著不是自己的血進入聖殿一樣,否則,從創世以來,衪就必須多次受苦受難了;可是現今,在今世的末期,只出現了一次 ,以自己作犧牲,除滅了罪過。"
4. 這祭獻是獻於天上聖所的. 見希9:24: "因為基督並非進入了一座人手所造,為實體模型的聖殿,而是進入了上天本境,今後出現在天主面前,為我們轉求。"(按: 此於又見錯譯, 此句的聖殿希臘原文作"ἅγια", 即"至聖", 此處用作名詞性實詞(substantive), 學界多譯"至聖所"; 此外, 希臘原文中沒有與"轉求"有同等意思的字, 此為多譯).
5. 這祭獻發自祭品(即耶穌基督)的自由意志, 非如舊約的牲畜祭品. 見希10:9: "後邊他說:『看,我已來到,為承行你的旨意;』"
6. 這祭獻的有效期直到永遠, 無需如舊約的贖罪祭般年年奉獻. 見希10:14: "因為衪只藉一次奉獻,就永遠使被聖化的人得以成全".

馬爾谷福音第十三章, 也是該部福音中著名的默示作品. 而在這主日的福音中, 毫不意外地, 耶穌講到世界末日來臨時的異象. 有屬天的異象: "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要從天上墜下,天上的萬象也要動搖。那時,人要看見人子帶著大威能和光榮乘雲降來"(24-26節). 聖史筆下的這些異象, 並非無中生有, 可見於依13:10, 則32:7, 岳2:10. 天主在創世時以六天來安排的宇宙秩序, 無然崩解. 然後, 人子從天上的雲彩降來. 天地的新秩序乍現. 接著, 有地上的異象, "你們應由無花果樹取個比喻:幾時它的枝條已經發嫩,生出葉子,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28節). 要明白這一句的意思, 就先要知道, 在猶太思想中, 無花果樹代表的是天主的祝福. 所以, 在早前讀到第十一章, 耶穌見到沒有結果的無花果樹, 儘管聖史明明白白的寫了因季節不合, 耶穌仍詛咒了無花果樹, 因為不結果的祝福之樹, 就顯示出那裏沒有祝福, 那麼祝福之樹, 砍掉也罷. 根據聖史所寫, 無花果樹現為禿樹, 故亦暗指末世之日, 實是祝福之日, 概因天主要完結此塵世, 全地也要往見天主聖容. 然後, 耶穌說: "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31節). 這句意思明顯, 物質世界定必消逝, 唯聖言長存. 這正是基督徒面對世界末日的必要態度. 及後的一段(33-34節), 無非就是要告誡我們"要醒悟".

世界末日, 無論它是多麼的恐怖, 它總有一天要來. 這也是基督信仰核心的一環, 因為在那一天, 我們要為我們的所作所為交賬. 但奈可當代的人, 尤其是基督信徒, 把生命活得就如沒有世界末日一樣. 教會選擇把世界末日的主題放在選經上, 也許就是要提醒我們, 這世代真的有個世界末日, 在那天我們人人都要交賬. 或許有罪性的人, 就只有這樣, 才肯好好的活自己的生命.

梁展熙
學術資料來源: Arnold Monera教授, 新約釋經學博士.


信訊129期 可供下載


  •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教會祈禱之一百零九
    --- 朝拜之詩 --- 默想聖詠第15:2-4的頌歌
  • 唸一唸, 想一想
    --- "耶穌基督昨天, 今天, 直到永遠, 常是一樣." (希13:8)
  • 保祿年系列
    --- 保祿的牧函
  • 信訊看世界
  • 美國矽谷的"花地瑪聖母出遊" --- 白海豚
  • 聖人小傳
    --- 聖文德主教聖師
下載請按: http://www.mediafire.com/file/aghmznhz524/faithnews129.pdf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最新一期 | 2009年11月7日] 信訊139期 可供下載


  •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教會祈禱之一百一十九
    --- 教宗評論有關財富的虛無 --- 默想聖詠49[48]篇
  • 唸一唸, 想一想
    --- 草能枯萎, 花能凋謝, 但我們天主的話永遠常存. (依40:8)
  • 熱烈祝賀羅啟瑞神父, 劉炎新神父兩位神長壽辰
  • 主教座堂於煉靈月為亡者奉獻追思彌撒
  • 聖安多尼堂基督奧體之母成年支團團慶
  • "抉擇成長營"公開接受報名
  • 信訊看世界
    - 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在塞浦路斯對話, 討論了羅馬主教的角色
    - 英國富勒姆的聖公會主教談聖座允許聖公會信徒進入天主教會
    - 教宗天文年接見一百位國際天文學者呼籲: 不要把科學貶為純計算和試驗, 但在要造化中發現天主的愛
    - "點止援交咁簡單"座談會, 張燕莉: 青少年認為身體可賣錢
  • 榕樹頭
    --- 慎終追遠 --- 陳思穎
  • 信者有訊 --- 梁展熙
  • 司鐸年金玉爾音
  • 聖人小傳
    --- 真福徐德新
下載請按: http://www.mediafire.com/file/mzo4qjozdci/faithnews139.pdf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信訊128期 可供下載


  •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教會祈禱之一百零八
    "天主是患難中的保障"(若望保祿二世) --- 默想聖詠第46(45)篇
  • 唸一唸, 想一想:
    "凡願意在基督耶穌內熱心生活的人, 都必要遭受迫害." (弟後3:12)
  • 保祿年系列
    --- 保祿的獄函
  • 聖教冷知識
    澳門花地瑪聖母像出遊小史
  • 信訊看世界
    - 新加玻正教會在天主教中心"尋得安居之所"
    - 美宗教傳媒學者指出, 廿一世紀新聞不能沒有宗教
    - 美居民指教堂鐘聲吵耳, 主教被控製造噪音罪成
  • 聖人小傳
    - 聖女加大利納童貞聖師
下載請按: http://www.mediafire.com/file/twmiqtttgze/faith news 128.pdf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信訊125期 可供下載


  •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教會祈禱之一百零五
    --- 致天主的感恩聖詩 --- 默示祿的頌歌11:17-18和12:10,12)
  • 教宗本篤十六世保祿年談保祿之十二
    --- 論聖保祿與基督再來 --- "主, 來罷! 來到人們尚未認識祢的地方!"
  • 大堂教友慶祝潘保庭神父晉鐸銀禧
  • 大堂上智班同學也為潘保庭神父慶祝晉鐸銀禧
  • 禮節精準 = 虔誠輔祭 --- 白海豚
  • 潘保庭神父專訪
  • 互勉 --- 匹員
  • 聖安多尼堂活動日暨主任司鐸陳寶存神父壽宴
  • 聖教冷知識: 四旬齋期的源起是怎樣的
  • 唸一唸, 想一想: "在耶穌基督內, 我知道, 並深信: 沒有甚麼本身是不潔的; 除非有人想甚麼是不潔的, 那東西為他纔是不潔的." (羅14:14)
  • 信訊看世界
    教廷支持光州總教區對"羅州聖母"顯現的裁決
    聖座生命科學院院長說: 美國決定資助胚胎幹細胞研究是政治勝過道德
    教宗向聖座禮儀聖事部大會與會人員強調: 信友團體需要加強植根信仰於聖體聖事之中
  • 聖人小傳: 聖婦加大利納
下載請按: http://www.mediafire.com/file/uhw5wznfmmt/faith news 125.pdf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本週堂區報告(01/Nov/2009)

1. 教區家庭日
主辦單位: 天主教澳門教區
協辦單位: 澳門各堂區
家庭日籌委會(排名不分先後):美滿家庭協進會、澳門明愛、善牧中心、
Focolare Movement 、澳門夫婦懇談會、
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
活動地點: 鮑思高粵華小學
活動對象: 對象以教友家庭為單位(參加家庭成員最少一1人是教友或慕道者)
活動內容:對象以教友家庭為單位(參加家庭成員最少一1人是教友或慕道者)
家庭成員合作設計遊戲、分享、簡單午餐、感恩祭、家庭祝福。
費 用: 每位十元 (主日學導師及學生免費)
查 詢: 區華年先生 (66211248),阮兆洪先生 (66818030)

報名地點: 澳門各堂區
各籌委會及本中心


2. 堂區年度追思彌撒
本堂區謹定於本月十四日(星期六)下仐四時正於聖味基墳場(舊西洋墳場)舉行追思彌撒, 特為已亡教區神職人員及堂區教友祈禱獻祭. 誠邀各位共同參與聖祭, 於煉靈月內為煉靈多作祈禱, 好使他們早登天鄉, 得見天主榮光.

堂區議會慶祝堂區主任司鐸壽辰




堂區議會定於上主日(十一月一日)舉行例行會議, 適逢主任司鐸劉炎新神父壽辰, 議會全體成員特於會議前替劉神父慶祝壽辰, 並請大家多為劉神父祈禱, 使他繼續帶領大堂區, 向天主榮福邁步.

堂區慶祝羅啟瑞神父, 劉炎新神父兩位神長壽辰

為慶祝榮休司鐸羅啟瑞神父, 及本堂區主任司鐸劉炎新神父壽辰, 於上主日(十一月一日)彌撒中, 堂區教友向兩位神長送上敬意, 聊表對兩位神父一生事奉天主, 牧養教民的工作. 並祝兩位神父神形康泰, 主寵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