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主日讀經釋義 -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主日讀經釋義
丙年常年期第四主日
2010131

讀經一:耶肋米亞先知書1:4-5,17-19
1: 本雅明地內阿納托特城的司祭中,希耳克雅的兒子耶肋米亞的言行錄。──
2: 上主的話傳給他,是在阿孟的兒子約史雅為猶大王執政第十三年;
3: 以後傳給他,是在約史雅的兒子約雅金為猶大王,直到約史雅的兒子漆德克雅為猶大王第十一年年底,即直到是年五月,耶路撒冷居民被擄去充軍時為止。

4: 上主對我說:
5: 「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選定了你作萬民的先知。」
6: 我回答說:「哎呀! 我主上主! 你看,我還太年輕,不會說話」。
7: 上主對我說:「你別說:我太年輕,因為我派你到那裏去,你就應到那裏去;我命你說什麼,你就應說什麼。
8: 你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有我與你同在,保護你──上主的斷語。」
9: 此後,上主伸出手來,觸摸我的口,對我說:「看,我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
10: 看,我今天委派你對萬民和列國,執行拔除、破壞、毀滅、推翻、建設和栽培的任務。」

11: 上主的話傳給我說:「耶肋米亞,你看見什麼﹖」我回答說:「我看見一棵杏樹枝。」
12: 上主對我說:「你看的對,因為我要警醒,看我的話怎樣實現。」
13: 上主的話二次傳給我說:「你看見什麼﹖」我回答說:「我看見一個沸騰的鍋,它的口由北面傾倒過來。」
14: 上主對我說:「災禍將由北方燒起,一直燒到這地上的一切居民。
15: 看啊,我必召集北方的一切國家──上主的斷語──叫各國前來,在耶路撒冷城門口,在城牆四周以及猶大各城市旁,建立自己的寶座。
16: 我要向各城市的人民宣告我的判決,懲罰他們的一切罪惡,因為他們離棄我,向別的神祗獻香,崇拜了他們手製的作品。

17: 至於你,你要束上腰,起來向他們傳示我命令你的一切。在他們面前,你不要畏懼,免得我在他們面前令你畏懼。
18: 看啊,我今天使你成為堅城、銅牆、鐵壁,以對抗猶大君王和首領,司祭和當地的人民。
19: 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得勝你,因為有我與你同在,協助你──上主的斷語。」

耶肋米亞先知書約成書於公元前604年,是由他的秘書巴路克協助而成的。因為原本的第一份手稿被當時的君王下令焚燬。可見,耶肋米亞先知跟當時君王的關係真是差的可以。

同樣,我堅持,若只讀彌撒中讀的一小段,我們並不可能把原來的整個聖經段落讀明白的。故此,我都會將整段經文放在這裏,再慢慢細味。但大家仍可有經文之上找到根據禮儀所讀節錄的聖經節段。

1-3節,是整部耶肋米亞先知書的導言。這幾節就總結出了耶肋米亞從公元626年他領受天主召叫到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覆亡為止,他的工作生涯是怎樣的。這幾節也就作了我們現有的耶肋米亞先知書的標題,因為耶肋米亞先知原來的手稿已被焚燬,現有的只是及後的人收集耶肋米亞的寫作及其生平等整合而成。這種先知書導言成了標題的情況也在其他先知書中出現,例如亞1:1;歐1:1;依1:1;和則1:1-3。先知書的編書人所給出的標題,有助讀者找出有關先知所處的歷史狀況,從而明白書中所真正要表達的是甚麼。

而由1:4-10,寫的就是耶肋米亞的召叫。老實說,除非一位先知是真的由天主所召叫,並由天主所派遣到身負盟約的民族之中,否則人們是無需聽他所說的話。講到有關假先知,天主這樣對耶肋米亞說:我並沒有派遣這些先知,而他們卻去了;我並沒有對他們說過話,而他們卻說預言了23:21)。為了建立他作為先知的可信性,耶肋米亞,以及亞毛斯(亞7:14-15)、依撒意亞(依6:1-13),和厄則克耳(則1:4-3:15),都提醒他們的讀者,他們是直接被天主所召叫,並被天主派遣到身負盟約的人們中間,作天主的傳訊者。在耶肋米亞出生前,天主就已認識祝聖,並選定了他成為萬民的先知,這其實是一種象徵的方式,來說明天主不只要他在以色列的歷史擔當一個角色,並要他在列國萬邦的歷史中出任一個重要的角色(5節)。

耶肋米亞推卻天主的藉口:我還太年輕,不會說話6節),也使我們記起梅瑟是如何想要逃避先知職這份艱苦的工作(見出4:10-13)。耶肋米亞明白到當先知是多麼的孤獨,常被蔑視、迫害,並幾乎無一倖免的在有生之年都不被接納。然而,天主還是命令了耶肋米亞出任先知(7節)。耶肋米亞唯一的安慰,就只是天主的承諾:有我與你同在,保護你8節)。值得安慰的是,天主每每會承諾與那些身受艱苦使命的人「同在」(見出4:12;蘇1:5, 9;民6:16;撒上3:19; 16:13;瑪28:20)。

在第9節中,天主觸摸了耶肋米亞的口,這是在以比喻的方式來表達,耶肋米亞所宣講的一切真的是天主的話,而非人的話(試比較依6:6-7;則3:1-4, 10-11)。而第10節則指出了耶肋米亞的預言的範圍:他不單會處理有關以色列的事,也會處理別的國的事,他的訊息就會是苦樂參半的。他將要預言舊約和當時存在的達味王朝的終結,但他也將要預言一個新的盟約(見30-33章),以及一位新的達味。

而第11-16節的內容,是兩個異象。警醒之樹(杏樹)和沸騰之鍋的神視,應該是在耶肋米亞出任先知以後的事。它們被置於先知書的導言,是為預示耶肋米亞有關巴比倫入侵和耶路撒冷及猶大國的被毀的預言。耶肋米亞可能是在初春之際散步田園,看到乍暖還寒時的初開杏花。天主也在「警醒」──祂在警醒祂的話要在世上實現(11-12節)。向北面傾倒的沸騰之鍋指出當巴比倫人圍攻耶路撒冷(14-16節;見39章)時,他們的來軍方向(13節)。

在最後一段中(17-19節),天主鼓勵耶肋米亞。天主提醒他,在面對敵人時他並非孤軍作戰(17節),天主的德能要堅強他(18節),並因天主與他同在,他最後要勝過他的敵人(19節)。耶肋米亞對天主的保證的需要,可見於他著名的《懺悔錄》(見12:1-6; 15:10-21; 17:14-18; 18:19-23; 20:7-18)。

答唱詠:詠71:1-2, 3-4, 5-6, 15,17
 1上主,我託庇於你,使我永不受羞恥!
 2求你照你的正義解救我,求你側耳聽我,並拯救我。
 3求你作我避難的石壁,獲救的堡壘;因為你是我的磐石,我的堡壘,
 4我的天主,求你由邪惡人的手中將我救出,由兇蠻橫暴者的掌中將我救走。
 5因為,我主上主,你是我的期望,你是我自幼唯一的仰仗。
 6我自從在母胎中,就仰賴了你,尚在母懷中,你就是我的託庇;我全心的希望,時時寄托於你。
 7許多人都把我視作妖怪,你卻作了我有力的仰賴。
 8我要滿口讚頌你,我要終日稱揚你。
 9在我年老時,求你不要拋棄我,在我氣力衰弱時,不要遠離我。
10不然,我的仇敵必要對我說,窺伺我命的人,互相私議說:
11「天主已經捨棄了他,你們追擊他,捕捉他!因為無人再來救他。」
12天主,求你不要遠離我,我的天主,請快來救我。
13願那些謀殺我命的人,走頭無路,願那些設法害我的人,蒙受恥辱!
14我仍不斷地期望你,每日加倍地讚美你。
15我的口要傳述你的寬仁,終日不斷宣揚你的救恩,因為我不知它們的數額。
16我要稱揚我天主的偉大奇能,上主,我要傳述你獨有的寬仁。
17天主,遠自我幼年時,你已教導了我。直至今日,我仍宣示你的微妙。
18天主,即我髮白年老,求你也不要離棄我,直至我將你的威力宣示給這一代,將你的奇能傳述給下一代。
19天主,你的仁慈直達天際,天主,你行大事誰可比你﹖
20你曾使我經歷許多困苦艱難,現今仍然是你使我生活安全,並提拔我脫離了地下的深淵。
21求你增加我的尊位,求你再來給我安慰。
22我的天主,我要彈琴,歌頌你的忠誠,以色列的聖者,我要鼓瑟,向你歌頌。
23當我歌頌你時,我的雙唇要歡騰,我那為你所救的靈魂,也要歡騰。
24我的舌頭也要終日伸述你的仁慈,因為謀圖傷害我的人蒙受了羞恥。

這是一篇出自一位老人(9節)之口的哀歌,他是要在聖殿中尋求庇護。備受敵人壓迫的他,把衰老視為天主的懲罰,聖詠作者轉向公義的天主,他從年青就一直在歌頌的祂。1-4節是對天主──永不動搖的避難磐石──的誠切呼喊。5-9節是一生對天主的讚美所成的希望。10-13節生動地表達出敵人的威脅並祈求他們敗北。而14-21節則在進而發展出一篇向天主祈求拯救的禱詞。天主會否讓這讚美之聲在敵人的攻擊下消失?22-24節是一個讚美之誓;聖詠作者在聖殿中的司祭的保證神諭下,將會繼續那從他年輕時就一直進行的對天主的讚美。

讀經二:格前12:31-13:13
  31. 你們該熱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在把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指給你們。
   1. 我若能說人間的語言,和能說天使的語言, 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
   2. 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
   3. 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我若捨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

   4.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
   5. 不作無禮的事, 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
   6. 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8. 愛永存不朽,而先知之恩,終必消失;語言之恩,終必停止;知識之恩,終必消逝。
   9. 因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只是局部的;我們作先知所講的,也只是局部的;
  10. 及至那圓滿的一來到,局部的,就必要消逝。
  11. 當我是孩子的時候,說話像孩子,看事像孩子,思想像孩子;幾時我一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12. 我們現在是藉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的觀看了。我現在所認識的,只是局部的,那時我就要全認清了,如同我全被認清一樣。
  13. 現今存在的,有信、望、愛這三樣,但其中最大的是愛。

我們今天的讀經二,是接著上兩週的。這格前12:31-13:13,是非常著名的一段,我相信常參與主日彌撒你對這一段定必耳熟能詳。而這一段讀經的重心,不外乎就是「愛.最大」。要讀懂這段著名的讀經,我們必須緊記保祿在寫這愛的上文下理,是團體中的恩寵。這是最好的,也是最基本的,是為每一個人的。「天主的愛」,保祿這樣說,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沒有愛,其他的一切恩寵都只是徒然。保祿是在暗示。他在格林多城中的聽眾會明白這是盡然徒勞的意思。保祿宗徒於上文才剛討論過多種的神恩。保祿現在正討論最可取的三個。然而沒有愛,所有的神恩都歸零。

保祿首先考慮的是格林多人珍而重之的恩寵,了得的口才,就是以人類的甚至超人類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可是沒有了愛,這也儘是茫然。事實上,沒有愛(lovelessness),根據保祿,就使自我成了虛無。在14:7-8中,保祿就以音樂作例子。在13:1,他就好像在安排這比喻。鑼或鈸,儘管可增進別的樂器的和音,但自身卻只是噪音而已。所以這就只是口才而缺乏愛。

甚至是說先知話,保祿他自己把這神恩置於口才(或多種語言)的(14:1-5),沒有了愛也成了虛無。信德也是一樣。信德看起來本就僅僅與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有關。然而,對保祿來說,若有信德而沒有一個由愛所滋養的團體,這也是虛無。沒有了愛,就算是施捨和殉道也不算甚麼。

愛的特質就是相反自我尋求,那正是知識的特質。格林多人的價值觀系統促成了黨派之爭。但基督徒團體是相反這些的。並不像那些強者詛咒弱者般的,愛是含忍的。不像那些弱者責斥強者,愛是慈祥的。那些知識份子和名人會擺架子或期望別人的趨之若鶩,但這並不是愛。那些貧窮人、無家可歸的人、或那些備受忽視的人為他們所受的傷害而憂傷,但愛會教曉他們無限的寬恕和無盡的希望。並不是愛能使格林多人從錯誤中重獲喜樂,就如那些亂倫的人(見5:1-13)。或許保祿並不是要以他的愛之歌來解決格林多人放在他面前的所有問題。但顯然保祿要強調的是,假若格林多人明白到愛的首席地位,在格林多人團體間的分裂或許就不會發生。

愛永不止息。說先知話、操多種語言、知識等,都有盡頭,但愛卻沒有。這一章以這三種神恩的列表來開始,而結尾的列表只剩下兩種(說先知話和知識,13:9)。保祿將會在第14章就說先知話和講多種語言作比較,以展示出說先知話的優越性。因此,保祿現在就集中討論餘下的神恩──知識,這與愛相比,當然相形見拙。

完美會消除不完美,而且完美會使不完美完美。愛會使那不完美的知識達到完美。格林多人對知識趨之若鶩,但保祿告訴他們這正正是他們不成熟的病徵。甚至最清楚明白的知識,與愛相比都不過是影子,因為愛是面對面的。格林多人的理性思想,猶如小孩。隨著他們基督徒智慧的增長,他們將慢慢的學會放下這些小孩子的東西轉而把愛看作是最偉大的智慧來追求。他們看不起他們所不愛的,但當他們成熟了後,他們將明瞭只有愛才恆久。這三個會持續的神恩,還不及愛來的長久。

世上當然有眾多的神恩,但唯有愛才使這團體堪當的被稱為基督徒。愛是衡量所有其他神恩的標準,因為所有神恩都是為建立不同團體(14:1-5)。保祿然後發展他對這概念的理解,利用沒有理智的聲音猶如沒有愛的語言之音(14:6-19)。在團體中的愛的證據對不信者來說是最具影響力和最富見證性的(14:20-25)。最後,保祿為了能使愛能在團體中更能具體的實踐出來而定下了一些規則(14:26:40)。

福音:路4:22-30
14: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衪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
15: 衪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
16: 衪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們的慣例,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
17: 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衪;衪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
18: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19: 宣佈上主恩慈之年。』
20: 衪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衪。
21: 衪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22: 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
23: 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語:醫生,醫治你自己吧! 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裡行吧!
24: 衪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
25: 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飢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
26: 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裡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裡。
27: 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
28: 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
29: 起來把衪趕出城外,領衪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衪推下去。
30: 衪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不知為甚麼教會的禮儀安排要把這個事件分拆成兩部分,在兩個主日作福音讀經。無論如何,我也認為把這個事件一氣呵成的讀完,並稍作淺釋,會較分開來讀更有俾益。

耶穌返到家鄉的一段敘述,可算是整個福音事件的縮影。起初,耶穌受到的是熱情的款待,但人們的反應變得真快,款待轉而成了嫉妒、懷疑,甚至奪命。作為守法的猶太人,耶穌跟隨習俗,到猶太會堂中作崇拜。在安息日的禮儀中,是有兩篇讀經的(當然只讀舊約,因為耶穌時代還沒有新約!),第一篇取自梅瑟五書,第二篇則從多部的先知書中取出。耶穌負責第二篇讀經,這多該是預先安排好的,祂把書卷打開到依61:1-2,並讀出一段天主所作的對復興以色列的許諾。原本的寫作背景,是在為一位先知傅油,但因為耶穌自己於些也用了這段讀經,使之帶有應許的默西亞、那位受傅的王者的意味。祂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天主之神的附有者(依11:2),祂就是那位要開創自由和天主恩慈的新時代的先知和默西亞。

當耶穌坐下來要解釋祂的讀經的時候(猶太會堂的老師是或坐或站的),有一段寂靜的等待時間(一如在祂的受洗3:15)。祂宣告許諾的實現之日已經來到。祂所說的今日正是那上主恩慈之年的開始之日。那一天將要繼續,直到耶穌受光榮(升天)的日子,那時它將成日救恩的永恆之日。聽眾都被祂的宣講所感動,但這時就有一句十分刺耳的話: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這納匝肋之旅的馬爾谷版本,疑雲被描寫得更徹底(谷6:2-3)。路加對馬爾谷的描寫的順序作出了修改,把這個故事放在加里肋亞傳教生活的開端。因此,對在葛法翁中所行之事的描寫(事實上是還須被行之事),就更顯突兀。

耶穌把自己和兩位古以色列的先知相比,並指出他們都服務非以色列民,因為他們的同胞都不願意接受這兩位先知。這裏的暗示是,祂這位也不為自己的同胞所接受的先知,將要把祂的訊息帶給外人。這前景威脅到祂的聽眾,從而激起了他們的殺機。對以色列作同樣的判斷的保祿,也將要受到差不多的結果(宗22:21)。這份敵意暫時還敵不過耶穌;為實現天主的計劃,祂還有祂未完成的〔傳教〕使命。在那份帶來耶穌的死亡的拒絕之中,耶穌將看似被消滅了,但勝利最終會來到(路24:26)。

梁展熙

參考資料:
-          Ellis, Peter F.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14: Jeremiah Baruch.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Clifford, Richard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22: Psalm 1 - 72.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Kodell, Jerome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3: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Getty, Mary Ann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7: First Corinthians Second Corinthians.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信訊下載 - 第144期


  •  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教會祈禱之一百廿四
    - "基督, 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若望保祿二世) --- 評注"致哥羅森人書"的頌歌
  •  唸一唸, 想一想
    - "你為甚麼哭, 不肯用飯? 為甚麼傷心? 難道我對你不比十個兒子還好嗎?" (撒上1:8)
  • 榕樹頭
    - 樂在其中 --- 陳思穎
  •  肇慶勒竹圍,上清灣朝聖之旅
  • 主教座堂聖母軍天主寵愛之母支團添新血
  • 主教座堂為海地地震捐款
  • 聖安多尼堂輔祭團聖誕活動
    - "施比受更有福之曙光中心探訪"
  • 望德堂鳴謝
  • 信者有訊
    - 聖巴斯弟盎 --- 梁展熙
  • 信訊看世界
    - 葡萄牙主教們表示: "教宗葡萄牙之行, 將對信徒與非信徒講話"
  • 司鐸年金玉爾音
  • 聖人小傳
    - 聖多瑪斯天使聖師
下載請按: http://www.mediafire.com/file/cdwnyxokzj1/faithnews144.pdf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主日讀經釋義 -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主日讀經釋義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2010124

讀經一:厄斯德拉下卷(或名乃赫米雅書)8:2-4a,5-6,8-10
7:72b: 到了七月,當時以色列子民還各在本城裏。
1. 所有的人民,都一致聚集到水門前的廣場上,要求厄斯德拉經師,拿出上主命以色列當遵守的梅瑟法律書來。
2. 厄斯德拉司祭便在七月一日,將法律書拿到會眾前,及男女和所有能聽懂的人面前,
3. 在水門前的廣場上,從早晨到中午,在男女和所有能聽懂的人面前,宣讀了法律,所有的人民都側耳靜聽法律書。
4. 厄斯德拉經師站在為此特備的木台上,他右邊站著瑪提提雅、舍瑪、阿納雅、烏黎雅、希耳克雅和瑪阿色雅;他左邊有培達雅、米沙耳、瑪耳基雅、哈雄、哈協巴達納、則加黎雅、和默叔藍。
5. 厄斯德拉在眾目注視下展開了書,因他高立在眾人以上,他展開書時,眾人都立起來。
6. 厄斯德拉先讚頌了上主,偉大的天主,全民眾舉手回答說:「阿們,阿們!」以後跪下,伏首至地,欽崇上主。
7. 肋未人耶叔亞、巴尼、舍勒彼雅、雅明、阿谷布、沙貝泰、曷狄雅、瑪阿色雅、刻里達、阿匝黎雅、約匝巴得、哈南和培拉雅,為民眾講解法律,民眾立在原處不動。
8. 厄斯德拉讀一段天主的法律書,及做翻譯和解釋,如此民眾可以懂清所誦讀的。

9. 乃赫米雅省長和厄斯德拉司祭兼經師,並教導民眾的肋未人,向民眾說:「今天是上主你們天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哭泣!」因為全民眾聽了法律的話,都在哭泣。
10. 為此,乃赫米雅又向他們說:「你們應該去吃肥美的肉,喝甘甜的酒,且贈送一部份,給那些沒有預備的人,因為今天是吾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
11. 肋未人也安慰民眾說:「你們要安靜,因為今天是聖日,不應憂愁!」
12. 民眾遂去吃喝,且贈送一部份給他人,大家異常歡樂,因為都明白了向他們所講的話。

厄斯德拉書和乃赫米雅書(或厄斯德拉上下卷)成書於巴比倫流徙後的二百年間,期中天主的選民成了波斯國的國民。波斯帝國時期始於主前539年,當波斯(即今伊朗)的居魯士大帝從巴比倫人手中控制了整個古近東世界。而這時期則終於主前333年,整個地區就藉亞歷山大大帝落入了希臘人的手中。

更準確點說,厄斯德拉書和乃赫米雅書中所描述的事件,都是在波斯帝國時前的上半部分,即主前538400年。對於猶太人來說,這是回歸故土和重建家鄉的時間。幾代過後,他們就從巴比倫流徙中回流到他們的故土的猶大國(今南巴勒斯坦)。他們在那裏展開重建工作。他們首先著手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並復興在當中舉行的崇拜禮儀。及後,在乃赫米雅的領導下,他們重建耶路撒冷城的城牆,並使耶城的人口重新增長。乃赫米雅和厄斯德拉更開始了就梅瑟律法而作的革新,為要復興猶太民族的身份和尊嚴。是故,回流和復興這兩個過程漸進的,且相互交織,就是要使猶太民族重現生氣,不再死氣沉沉。聖殿被置於耶城中心,城市圍繞著它發展,並得城牆保護。透過梅瑟法律的影響,在耶路撒冷的內部和周圍,一個民族獲得了更新。

大家在讀上面我所給出的經文當中,會看到一些字型較小的字。無他,因為我們教會選用禮儀讀經時,可能因為時間等問題,會刻意刪出聖經原文完整段落中的較不重要的文字,但這樣有時會使得讀經不暢順,甚至有時原來經文中的重要元素也被刪去。所以由這星期起,我也會以此方式把讀經引出來。

要讀懂一篇讀經,就要先知道其上文下理,及其寫作背景。其實今天的讀經一,是7:72b-13:31的開始部分,而這部分的主題,就是以梅瑟律法為中心復興整個猶大團體。而在今天這故事之前的,是列舉回流以色列的名單,再前者,就是城牆築成(見7章)。

由於城牆已築成,一場由司祭兼經師的厄斯德拉主持的,莊嚴的宗教禮儀就要舉行。整個城市成了一個團體,聚集在耶路撒冷的一個公共廣場之中。那天是猶太曆第七個月的開始,是以色列民禮儀曆的高峰(根據戶29章,猶太曆七月的宗教節日分別有:七月初十的贖罪節、七月十五日起計七天的帳棚節。此外,七月初一似乎是一個固定的節日,在戶29:1和肋23:23-25中都沒有給出其名字)。

儘管今天的故事主體是厄斯德拉在宣讀梅瑟法律,但文中的諸多細節似乎都說明了聖經作者想要突出這事件的團體中心性(community centeredness)。首先,文中明確的告訴我們(兩次),這聚會是由整個社區團體所組成──男人、女人、和小童(2-3節)。其次,聖經作者非常注重在禮儀中團體所擔當的角色。其實是團體中的成員開始了這禮儀的,因為是他們要求厄斯德拉宣讀法律的(1節),而且當他閱讀時,他們都「側耳靜聽」(3節)。他們見到他開始書卷並站著閱讀(5節)。他們藉著回答「亞孟」及一些宗教動作表明他們接受了厄斯德拉所宣讀的一切(6節)。他們以淚水回應並及後舉宴歡慶(9-12節)。從頭到尾,整個禮儀的節奏都由團體的參與所標誌。聖經作者重覆地展示出猶太團體明白地並願意地接受梅瑟的誡命。就這一點,從在讀法律時小童的在場就可見一斑。他們就是那些「所有能聽懂的人」(2,3節)。我們也可從對法律的解釋的強調中看出這一要點。第8節把解釋法律的角色安排給厄斯德拉,並強調指出整個團體都明白了法律這一目標。就解釋法律一職,及後的聖經「編輯」把肋未人的輔助也加進經文中(7,9節;比較編下17:7-935:3;在9節中的希伯來文中,動詞是單數,指出解釋法律的就只是厄斯德拉一人。而且乃赫米雅的名字,也是更後期才被加進去的。)一些學者認為文中肋未人的角色是要把經文從希伯來文翻譯成當時這社會團體的當地語言,阿拉美語。而另一些學者則指出肋未人解釋法律。無論如何,12節清楚指出宣讀法律這事件的目標已達到。我們可見到這個主動尋求梅瑟法律的團體不單看到了和聽到了它,並清楚明白了它。

那被莊嚴地宣讀的法律,很可能是構成現在「梅瑟五書」中的一部分。當下的文本指出這法律使團體的注意力放在崇拜的生活中。這可從厄斯德拉在10節中所說的話中(「喜樂於上主」很可能是指崇拜),以及在被修飾過的11節中提到那一天是聖日,這兩點中可看出來。(並可在緊接著的經文8:13-18中一個禮儀節日的復興中看出)。厄斯德拉所讀的那一段聖經,想必揭示出他們的失敗,才致使他們落淚的(試比較在列下22:8-23:24中,約史雅對閱讀法律後的回應和緊隨的禮儀改革)。然而,厄斯德拉安慰團體中的人,教他們不要把那段讀經視為斥責,反之要視其為生命的泉源和力量。在這次閱讀法律之後所發生的,就是一次經已排練純熟的節日。人們帶來最好的食物和飲品,並跟有需要的人共享。(在節日中的分享這種行為亦可見於申16:9-12; 26:11;撒下6:19)。而亦是出自厄斯德拉口中的那些安慰之辭,把我們的思想帶到答唱詠。我們也可把答唱詠視為當時聚會團體對厄斯德拉讀經的回應。

答唱詠:詠19:8, 9, 10, 15
【答】:上主,你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若6:63
領:上主的法律是完善的,能暢快人靈;上主的約章是忠誠的,能開啟愚蒙。【答】
領:上主的規誡是正直的,能悅樂心情;上主的命令是光明的,能燭照眼睛。【答】
領:上主的訓誨是純潔的,永遠常存;上主的判斷是真實的,無不公允。【答】
領:上主,我的磐石,我的救主!願我口中的話,並願我心中的思慮,常在你前蒙受悅納!【答】

今天的答唱詠取自聖詠第19篇的下半部分,可算是一首訓誨之詩,是首非常沉靜的默想妥拉(Torah,即梅瑟五書,字的本義是「法律」,但猶太人對法律的意思的看法與我們今天的看法大相逕庭)所帶來的喜悅的詩篇,而且句句工整。而且這首詩篇跟那偉大的訓誨聖詠第119篇非常相似。

上主的法律是完善的」(8節):法律,如上段所述,來自希臘文Tôrāh,但其實這字更準確的意思是指引、訓示、教導。這個字在聖詠集中共出現33次,分別是要指出「妥拉是為人好的」或「妥拉是天主給予的」,另有一次的意思是「妥拉是給人的訓示」。

8-10節中形容的是天主對人類的引導,當中每個名詞都幾乎是妥拉的近義詞:「法律」、「約章」、「規誡」、「命令」、「訓誨」、「判斷」,這些用字都在詠119中有其蹤影。

「救主」(〔英〕redeemer,〔希伯來〕gō’ēl是指一個人因著姻親關係而替另一人背負債項,這尤其是指婚姻責任,由此天主成了以色列的救主,尤見依41-63:然而,這概念於聖詠中並不常見。

讀經二:格前12:12-30
[各位弟兄:]
12: 就如身體只是一個,郤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
13: 因為我們眾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
14: 原來身體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有許多
15: 如果腳說:「我既然不是手,便不屬於身體;」它並不因此就不屬於身體。
16: 如果耳說:「我既然不是眼,便不屬於身體;」它並不因此不屬於身體。
17: 若全身是眼,哪裡有聽覺?若全身是聽覺,哪裡有嗅覺?
18: 但如今天主卻按自己的意思,把肢體個個都安排在身體上了。
19: 假使全都是一個肢體,哪裡還算身體呢?
20: 但如今肢體雖多,身體卻是一個。
21: 眼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同樣,頭也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們。」
22: 不但如此,而且那些似乎是身體上比較軟弱的肢體,卻更為重要,
23: 並且那些我們以為是身體上比較欠尊貴的肢體,我們就越發加上尊貴的裝飾,我們不端雅的肢體,就越發顯得端雅。
24: 至於我們端雅的肢體,就無需裝飾了。天主這樣配置了身體,對那缺欠的,賜以加倍的尊貴,
25: 免得在身體內發生分裂,反使各肢體彼此互相關照。
26: 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

27: 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
28: 天主在教會內所設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有治病奇恩的、救助人的、治理人的、說各種語言的。
29: 眾人豈能都作宗徒?豈能都做先知?豈能都做教師?豈能都行異能?
30: 豈能都有治病的奇恩?豈能都說各種語言?豈能都解釋語言?
31: 你們該熱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在把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指給你們。

今天的讀經二,是承接著上星期的讀經選段。而同樣地,教會禮儀的讀經刪了整個讀經選段的最後一節。於此,我亦以較小的字體將之引出。

格林多人多讚揚神恩,但對身體的尊重卻不足。作為他矯正之書的一部分,聖保祿把聖神形容為使所有人成為一體的團結力量。他以身體作比喻,以作此教導。根據保祿,萬事萬物都要在基督的光照下被重新評核。因此,即使是「有所欠缺的」身體(見12:24-25),也可提供用以形容聖神工作的最恰當形象。保祿借用了當時非常流行斯多噶哲學中的有關身體的概念。斯多噶學派把國家視為一個整體,一個有許多成員的身體。保祿強有力地使用了這概念以應用於格林多團體的感恩祭獻(見11:17-34)。這身體代表出團體的團結性和多樣性。身體需要各成員的多樣性,就如各成員要依靠其他成員的合作才可像身體的一部分般發揮作用。這份相互關係在經文中以象徵的方式表達出來。

保祿也以這種方法來表達他就基督的教導。保祿從未在他書信中的任何一處明確寫出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但他的而且確把這形象應用到他的收信團體上。透過聖洗聖事,信眾與基督一同參與了死亡和復活。透過感恩聖事,信眾們相互都加入到祂的身體之中。由此,透過這些聖事,所有把人區分開來的不同自然差別都被消除淨盡。聖神使我們能超越所有種族或國籍的差別(「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見13)和社會層面上的差別(「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見13)。迦3:28就再加上不同性別的團結一致。

這身體並非成員中的任何一個,而是眾多的成員合作如一。每位信友都是基督身體的一個成員;而信友的身體也被稱為聖神的殿宇(見格前6:19)。這身體,教會,聚集各成員並使結合為一。每一部分都組合成為一個身體。各成員間的差別反而促成了他們的結合。人不能成為別人,人也不能擁用別人的才能。若一個成員受苦,其他的也一同受苦,其他所有的成員也會本能地為受苦的成員提供補給。同樣地,若一個成員受到表彰,其他成員都雀躍不已,因為他們都一同分享這份榮耀。

格林多人出於自然的重視思想和精神的事物高於物質事物。然而他們明白到思想能影響身體,且反之亦然。就整個的人而言,那些「較不重要」或「較不光彩」的成員透過那些較光彩的成員中獲得了應有的身份。換言之,就如我們的思考管理我們的熱情(passion)致使在我們內不會有矛盾,同樣,聖神使身體內較光彩和較不光彩的成員和諧地走在一起。由此,舉例如,「軟弱的」和「堅強的」得到和解(見格前8:7-13; 10:23-30)。

基督的身體,教會,就是這樣。在同一身體內,每個基督徒都在與其他基督徒的關係中找到新身份。天主賦予教會的神恩眾多,由宗徒職份到說多種語言的都有。文中,宗徒職份似被列於首位,然而保祿卻視之為「最後一等」(格前4:9)。是對天主智慧的那份接受,那份世人認為是愚妄的智慧(4:10),使他們成為宗徒的。他們的功能,尤如保祿所述,是由見到復活的主而來的(9:1; 15:8-10)。宗徒的工作是要宣講福音、組織基督徒團體(9:2)、使地方教會與那更大的教會保持和諧,尤其是耶路撒冷的權威(見迦2:1-10)。「宗徒們」,並不是「那十二位」的同義詞。把「宗徒」一字帶到基督徒世界的保祿,也不用此字來形容曾跟隨過地上耶穌的人。宗徒們的使命是來自天主的,而非他們所屬的團體的願望所能支配的。

列表中宗徒之後的,是先知。這裏保祿對先知的描寫有別於在14:1-5中的。然後是教師,即那些解釋福音背後的意義又能堅強信德的人。我們不清楚,就保祿的思想而言,是否已有一個真正的聖統制度。然而,作為對格林多人──那些相信「說各種語言」是至關重要的人──的矯正之書,保祿最後才列舉這份恩寵。他所要強調的是要發揮作用的有許多不同的職務,而當中無須競爭。每個人都有一份恩寵,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著同一份恩寵。更奪目耀眼的恩寵不一定就是更好的。更好的恩寵就是更能服務團體的那一份。所以,保祿這樣總結,仰慕更好的那位恩寵,而最好的就是愛德。

福音:路1:1-4; 4:14-21
1: 德敖斐羅鈞座:關於在我們中間所完成的事蹟,已有許多人,
2: 依照那些自始親眼見過,並為真道服役的人所傳給我們的,
3: 著手編成了記述,我也從頭仔細訪查了一切,遂立意按著次第給你寫出來,
4: 為使你認清給你所講授的道理,正確無誤。

14: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衪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
15: 衪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
16: 衪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們的慣例,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
17: 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衪;衪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
18: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19: 宣佈上主恩慈之年。』
20: 衪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衪。
21: 衪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進入了丙年這麼久,我們才讀路加福音第一章,可以說,我們今天才真正進入路加的氛圍之中。今天的讀經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1:1-4,是路加福音的序言,而第二部分,則是4:14-21。由於第二部分只是整個故事的上集,故今天我只為福音第一部分作淺釋,第二部分就留待下星期跟整個故事一同作解。而兩個故事之間所隔的,就分別是耶穌誕生、耶穌受洗和三退魔誘等故事。耶穌誕生和受洗的路加版本都在這禮儀年的較早前讀過,而三退魔誘,不用說,當然是留待四旬期。

路加福音的序言就好像貼在手抄本上的備忘一樣,告訴讀者書本的內容和寫作原因。這裏書本的意思不單指路加福音,而且包括其下集,宗徒大事錄。宗徒大事錄亦有其序言,也是致書給德敖斐羅(就假設他是一位突出的皈依基督徒吧!),這就指出宗徒大事錄跟路加福音的關係。

順帶一提,德敖斐羅一字,Theophilus,可解作「愛天主的人」,因Theo-philus 中的Theo,字源Theos,解「天主」或「神」;而philus,則可能是來自動詞philē,即「愛」。而這一名字亦可解作「天主的朋友」,此時philus 的字源就是philos,「朋友」。

在介紹他的著作和他的寫作目的的同時,他也告訴我們關於他自己和他預期的讀者的相當多的細節。他承認他並非耶穌言行的目擊者;他就好像他的讀者一樣,是「第二代」基督徒。他序言的古典希臘文風格展示出他是一位受過高深教育的皈依者,寫信給同他一樣的,散佈羅馬帝國各地的基督徒。透過旅途宣講者和已建立的基督徒團體,在路加寫福音書時福音故事已散播各地,甚至已被置於筆墨之中。然而,在這些「眾多」的最早期文本之中,只有一份能流傳至今──馬爾谷福音,路加寫書時亦以此為資料。

由於對耶穌的故事,路加的讀者已耳熟能詳,那麼把同樣的故事著書又有何俾益?這位作者是否有新的闡釋、新的資料、新的故事?路加不是要以艷俗的內容來吸引讀者;他所要作的是要建立他團體作接受的資料的可靠性。他為了寫作這部福音,曾作了艱苦的鑽研並根據時間順序來寫,以釋去對這些傳承的所有疑慮。一個在希臘世界內冒起的,由猶太人所建立宗教,自然會受到不少懷疑。而且隨著時月逝去,廣佈各地的基督徒團體想要跟其巴勒斯坦淵源一刀兩斷。路加想要幫助他在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去尋根,尋找那歷史中的耶穌(路加福音)並跟隨著早期教會的基督信仰的成長至耶路撒冷及至羅馬和小亞細亞(宗徒大事錄)。

至於福音第四章的故事,則留待下週分解。

梁展熙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主日讀經淺釋 - 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主日讀經釋義
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2010117

讀經一:依62:1-5
1: 為了熙雍我決不緘默,為了耶路撒冷我決不休息,直到她的正義顯現有如光明,她的救恩燃灼有如火炬。
2: 萬民都要見到你的正義,眾王都要看見你的榮耀;人要給你起一個新的名號,是上主親口所指定的。
3: 你將是上主手中的榮冠,是你天主掌中的王冕。
4: 你不再稱為「被遺棄的,」你的地域也不再稱為「荒涼的;」因為你要稱為「我可愛的,」你的地域要稱為「已婚的,」因為上主喜愛你,你的地域將要婚嫁。
5: 就如青年怎樣娶處女,你的建造者也要怎樣娶你;新郎怎樣喜愛新娘,你的天主也要怎樣喜愛你。

這篇讀經是來自《第三依撒意亞先知書》(即依56-65章)。《第二依撒意亞先知書》(依40-55章)成書的歷史背景,是巴比倫流徙的結尾,以民回流本土的前夕(約公元前539年)。而第56-65章的成書日期則較後一點點,是猶太人團體對回流後的問題所作的反省。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依62章的上半部分(1-5節),而其實整個62章可被視為一個完整的段落,其主旨是要提醒天主對以民的諾言。整個62章其實都以正面的(positive)措辭,但字裏行間也反映出以民在回到耶路撒冷後的點點失望。為當時的以色列民來說,他們必需「提醒天主」,因為祂似乎還沒實現祂早前許下的諾言。先知堅持萬事將要順遂,因天主曾這樣許過誓。這首神諭的目的,是要鼓勵回流的人種植五穀,有信心收成不會被全部用來課稅(即交稅),以及鼓勵他們重建耶城。

對天主誓言的堅定,乃強大的激勵因素。然而,這樣的演說存有一定風險。若果土地在耕墾過後依然「荒涼」(4節),那麼許諾與現實間的差距會產生極端的理想幻滅。先知是在嘗試透過正面的思想(而不像其他大部分先知!)來提升人民的士氣,懷著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希望(要知道,在農業世界,一分耕耘能得一分收穫已是上天的莫大眷顧)。假使結果強差人意,先知們的努力或許也能開花結果,至少他們能激勵人民為他們的團體付出過。

答唱詠:詠96:1-2; 2-3; 7-8; 9-10
【答】:請在萬民中,宣揚上主的奇功。(詠96:3
領:請眾齊向上主歌唱新歌,普世大地,請向上主謳歌!請向上主歌唱,讚美他的聖名。【答】
領:一日復一日,宣揚他的救恩。請在列邦中,傳述他的光榮,請在萬民中,宣揚他的奇功。【答】
領:各民各族,請將光榮歸於上主;各家各戶,請將威能歸於上主。請將主名的光榮歸於上主!【答】
領:請穿上聖潔的禮服,叩拜上主。普世大地,要在他面前戰兢!請在萬民中高呼:上主為王!他以正義公道來治理萬邦。【答】

150(151)篇聖詠中,詠93,95-100篇都以雅威的王權為主題,而詠96篇的特別,就在於對萬邦的召喚(7-10節)。──事實上整個創造,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11-12節)──都加入歡欣的歌詠團中的。聖詠的第一部分(1-6節)以新歌為主題,這新歌必須配合大地透過創世所獲得的更新。對創世行動的宣告(「祂的救恩」、「祂的光榮」、「祂的奇功」,2-3),已是對其他別的神的全然拒絕,因為它們沒有作過任何事來創造世界(參見4-5節)。

而聖詠所作的第二份邀請,即邀請萬國攜同他們的禮物在聖殿中獻給上主(7-10節),是富邏輯的來自第一部分。1-6節指出雅威,由於祂的創世工程,顯示出祂遠高於「諸神」,它們是其他別國的守護神;而且創世工程在聖殿中更加可見。

讀經二:格前12:4-11
[各位弟兄:]
4: 神恩雖有區別,郤是同一的聖神所賜;
5: 職份雖有區別,郤是同一的主所賜;
6: 功效雖有區別,郤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
7: 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
8: 這人從聖神蒙受了智慧的言語,另一人郤由同一聖神蒙受了知識的言語;
9: 有人在同一聖神內蒙受了信心, 另有人在同一聖神內郤蒙受了治病的奇恩;
10: 有的能行奇蹟,有的能說先知話,有的能辨別神恩,有的能說各種語言,有的能解釋語言,
11: 可是,這一切都是這唯一而同一的聖神所行的,隨衪的心願,個別分配與人。

這主日的讀經二,取自整個聖經段落(12:1-11),顯而易見的,這段落的主題就是聖神的恩寵。

當格林多人還是異教徒時,他們是很容易被各種謬誤的思想所迷惑。基於一種難以抵制的心理衝動,他們寧願相信那些口啞不能言的偶像也不聽從天主的啟示(12:2)。保祿或許在講論厄里亞(列上18:21-40)。再一次,保祿理所當然地認為他的讀者已對舊約有相當的認識(見格前10:1-13)。

明顯地,格林多人們有著一種思想的傾向,就是凡具說服力的講者或集體的思想衝動(即閃過腦海的念頭)就是聖神的德能的啟示。也許這就能解釋,格林多人在鐵嘴銀牙的阿頗羅和口才稍遜一籌的保祿之間,會讚揚阿頗羅而漠視保祿(見格前2:1; 3:5; 4:6;格後10:1-2; 9-10;宗18:24)。然而,保祿堅持,所有的基督徒宣講,重點不在口才,而是基督的王權。沒有任何「詛咒耶穌」(12:3)的人可受到聖神的感動。保祿可能是在講述那些分裂團體的人。保祿也可能在構想那些變了節的,不能保持他們在基督內的信仰而回到猶太教甚或異教的人。那時,儘管基督信仰和猶太教間的敵意日深,一些基督徒仍然繼續在猶太會堂中作崇拜,當中譴責基督及祂的跟隨者的說話逐漸增多,並愈趨刻薄。這對那些把猶太教視為自己的根的早期基督徒來說,明顯地是不可容忍的。保祿強調,「宣告耶穌是主」這個行動必須透過聖神,而且這宣講必不可是帶來分裂的。這給予信仰之恩的同一聖神,同時給予所有其他恩寵。聖神為各種各樣的恩寵作出美妙的整合。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對基督還是在教會內,信德不足的話,神恩都可能帶來分裂。神恩可帶來嫉妒、驕傲、自大、排外等等。聖神要求教會使用這些神恩來達致團結合一。

同樣地,提供所需服務的牧職人員的才能有時會誘惑人去崇拜他們。但由於所有基督徒都承認同一個主,他們必須明認所有牧職人員都從屬一個主。所有人都藉同一個天主而達致團結和諧,祂就是所有存在的泉源和終向。聖神的每一個彰顯(即每一種神恩),為的不是要頌揚管有該份神恩的人,而是為全人的好處。在12:7的「公益」的概念,是保祿對團體如身體的闡述(12:12-31,即緊接這段聖經段落的下一段)的前奏。

保祿在12:8-10中給出了神恩的多樣性,而他在12:11重申所有神恩都是同一的聖神的彰顯。列表的中各種神恩並不盡錄。相似而不盡相同的列表在保祿書信的其他地方也出現(12:28-30;羅12:6-8;弗4:11)。保祿當然不是說信德只是為有神恩的人。所有成義的人都有共同的信仰。但為某些人來說,這信德是未見之事的可見證明(見希11:1)。為其他人來說,主要的標記就是他們醫治身體和心靈疾病的能力。有些人甚至有能力行神奇的事。這列表的本意並不是要就各項神恩的價值作出評價。說先知話,保祿在其他地方曾說過這一神恩較說各種語言更有價值(14:1-3),在這裏保祿就僅僅將之列為同一聖神的不同彰顯而已。各種神恩都被分發出去,不是依照個人功績,而是聖神的意願。

福音:若2: 1-12
1: 第三天, 在加里肋亞加納有婚宴,耶穌的母親在那裏;
2: 耶穌和衪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婚宴。
3: 酒缺了,耶穌的母親向衪說:「他們沒有酒了。」
4: 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妳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
5: 衪的母親給僕役說:「他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
6: 在那裏放著六口石缸,是為猶太人取潔禮用的;每口可容納兩三桶水。
7: 耶穌向僕役說:「你們把缸灌滿水吧!」他們就灌滿了,直到缸口。
8: 然後,耶穌給他們說:「現在你們舀出來,送給司席。」他們便送去了。
9: 司席一嘗已變成酒的水──並不知是從那裏來的,舀水的僕役卻知道──司席便叫了新郎來,
10: 向他說:「人人都先擺上好酒,當客人都喝夠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卻把好酒保留到現在。」
11: 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跡「更準確的該譯作『標記sign』」,是在加里肋亞納匝肋行的;衪顯示了自己的光榮,衪的門徒們就信從了衪。
12: 此後,衪和衪的母親、弟兄和門徒下到葛法翁,在那裏住了不多幾天。

若望福音2:1-12:50,常被聖經學家們稱為「標記之書」(book of signs),當中不乏以標記來表達若望的神學思想的文筆。而這主的讀經,就是這部分的開始。

這段福音故事,發生於一個名叫加納的小城,它位於加里肋亞的北部,若望亦於此開始了他的標記神學:「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標記」(11節)。而一如在若望福音的其他地方所提出的,我們的問題是:「這標記有甚麼意思?」在這裏可有許多意思,但我們可集中思想於一個基本要點:透過耶穌,新的默世亞時代已來到。在這裏要變的不只是水,而是而是舊約中取潔禮用的水(6節)。它不單是被變成酒,而是最高質素的和數量出奇地多的酒(六缸,每缸可盛1525加侖)。這極多的酒常是默西亞時代的曙光的比喻(亞9:13-14;岳3:18)。這象徵也盛行於耶穌的時代,我們可在幾乎同時代成書的《巴路克二卷》(未被收入聖經正典)第29章:「在每枝葡萄幹上要生有千個枝條,而每枝條上要生出千串葡萄,而每串要結出千顆葡萄,而每顆葡萄要生出一可爾(單位,cor,約120加侖)葡萄酒。因為它們的時期已滿。」

把舊約的水變成默西亞的水,為若望來說,其結果就是標誌著舊去新來。默西亞時代已經來到。婚宴象徵著默西亞宴會。而那提供葡萄酒的,烙著默西亞印記的新郎,就是耶穌自己(3:29)。在4節中,有關耶穌死亡的時辰的關聯甚或指出,若望想他的聽眾思考,這默西亞的酒也將是耶穌死亡的結果和祂的感恩聖事。

第四節:女人,這於我和妳有什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是非常難以解釋。假若把第四節刪去,整個故事會更流暢。把這一節留在文中,就如現在的版本展示給我們的,當中有聖母在問,耶穌的負面回答,但這標記-奇蹟仍然發生。把這一節留在文中的話,我們就必須要問:為何耶穌稱祂的母親「女人」?為何祂給出負面的答覆卻回以正面的行動?耶穌說的是怎樣的「時刻」?對這一切問題,解答有很多,它們的分歧也很大。最有可能的是,當路加還沒有把所有寫作材料組合成書之前,第4節本不在這段敘述之中,原本可能是簡單的聖母請求而聖子就作了正面的回應。然而,聖史或許想要把他的「新時代的開始」這主題放進文中以作了相應的修改,一如其他聖史所作的,就是在耶穌的整個公開生命之中,直到祂的時刻來到之前,祂的工作都全然由聖父的旨意主宰。聖史就以負面的回應和非人稱代名詞的稱謂「女人」來表達這思想。(注:人稱代名詞即「他、她」,另大家都知道在聖經時代「女人」是尊稱,是褒義的,不具貶義。)

若望也利用了這故事來開始他的光榮神學。衪顯示了自己的光榮」(11節):這是若望偉大的光榮概念──光榮就是天主的被彰顯出來的臨在──的開始。當天主在我們身上彰顯祂自己時,祂就在光榮我們;當我們把祂向世界彰顯時,我們就是在光榮祂。這在加納的故事,天主的臨在就在祂的兒子、祂的啟示者身上彰顯。

梁展熙

參考資料:
-          Collins, John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13: Isaiah.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Clifford, Richard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23: Psalms 73-150.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Flanagan, Neal M.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4: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and the Johannine Epistles.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Getty, Mary Ann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7: First Corinthians Second Corinthians.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肇慶勒竹圍, 上清灣朝聖之旅

上週五, 六兩天, 澳門教區主教座堂及望德堂一行二十人, 到訪肇慶勒竹圍聖母無原罪堂, 並出席上清灣天主堂復堂暨祝聖祭台感恩祭, 由澳門教友共募得卅餘萬元為上清灣天主堂淹後重修之用.


在肇慶市內的宋朝古城牆, 有說內有現澳門海星學校的前身, 唯行程未有往內參觀.






勒竹圍聖母無原罪堂, 正中的是聖堂, 右方是聖母亭, 左後方是神父寓所


聖母亭


聖堂正面


聖母亭內聖母像後方的牆壁, 匾上細字為"公元二00一年十二月八日建".


聖堂正門左方的石牌, 細字為: "錄厄弗所書二章二十二節, 為肇慶市聖母無原罪堂重建復堂紀念, 主降一九八六年仲冬立".




堂區為澳門一行人準備的小吃,



堂區並在神父寓所門前豎起此牌: "熱烈歡迎澳門主教座堂神長教友來肇慶參加上清灣天主堂修復感恩慶典"


身處神父寓所的利瑪竇神父像, 由神父的故鄉, 意大利瑪切拉塔市贈. (注: 此乃原文, 非復製品)


這是在神父寓所中的相片,香港特區首長曾蔭權也曾到訪此聖堂



澳門教友們正熱情地享用神父所準備的小吃.


聖堂內觀. 聖堂內設計簡約, 教友可容易把視線集中到祭台上,而在左方有耶穌聖心像, 右方則擺放著聖誕樹和馬槽.


祭台及壁上十架


祭台右方的聖誕樹並馬槽


馬槽


祭台左方的耶穌聖心像


教堂後園植有多棵果樹. 圖為楊桃樹,把圖放大可見已熟透的楊桃在樹的上方.


木瓜樹, 圖正中可見木瓜.







聖堂後方更設有英語角, 供小童學習英語. 大家可見實物上都寫上其英語名稱, 方便學生記憶生字.



澳門團全體教友與李嘉芳神父合照


由李神父介紹我們到麗譙樓參觀










對聯: "星巗朗曜光山海, 硯渚清風播古今"
橫批: "古端名郡".
注: 肇慶自隋朝起被命名為"端州", 此麗譙樓本為趙佶(後即位, 是為宋徽宗)的書樓, 他即位後易端州名為肇慶, 寓其意: "開始帶來吉慶".


現在, 此麗譙樓乃有關利瑪竇生平的展館.


有關利瑪竇的一些史實


麗譙樓簡介



及後來到西江邊的崇禧塔.



崇禧塔對聯


崇禧塔側是中國最早的教堂之一, 仙花寺的遺址. 圖上所見乃當地政府製作的遺址碑, 碑文如下:
"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於公元1853年9月18日明萬曆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抵達肇慶, 在肇居留六年. 在公元1585年, 明萬曆十三年十月初四, 在此建成仙花寺. 這是中國較早的歐式風格建築. 公示1589年8月15日, 明萬曆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利瑪竇離肇後, 仙花寺被改建為劉公生祠.
肇慶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立
公元2006年9月"



第二天,我們就整裝待發, 前往上清灣天主堂, 參與復堂感恩祭.


到達上清灣地方, 於下車步行前往聖堂途中見此民居.
對聯: "聖神[七]恩臨大[地], 基督八端遍人間" (注: 八端即真福八端)
橫批: "聖神降臨"


上清灣天主堂現貌



聖堂門口右方牆上的標語, 感謝各方人士.


慶典橫幅





教堂門外貼出教堂原貌,並聖母亭位置圖, 當日安排流程,聖堂簡史及歷史簡介

上清灣天主堂簡史
- 上清灣天主堂始建於1865年, 原教堂屬磚木結構(仍在).
- 1872年由法國籍黎神父新建現教堂, 採用中西結合磚木混合結構, 聖堂主保嘉辣.
- 1964年教堂停止開放, 1984年復堂.
- 教堂歷經百多年, 由於年久失修, 建築主體樑已多處出現裂縫, 2000年定為危房, 停止使用. 教友為了過宗教生活, 搬回舊聖堂祈禱.
- 2005年承蒙澳門主教座堂神長教友支持, 籌劃修建.
- 2007年2月6日, 高要市人民政府公佈該堂為高要市文物保護單位.
- 2008年12月, 經多方努力, 上清灣天主堂正式啟動修建工程. 按原貌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建, 採用框架結構進行加固.
- 2009年10月, 上清灣教堂修建工程完工.
- 2010年1月9日舉行上清灣天主堂修復感恩慶典.






整團澳門教友都佩戴上"嘉賓"襟花




聖堂正門
對聯: "群嶺繪龍唱和曲, 清潭寫翠表救恩"
橫批: "聖神光照"


輔祭們


聖堂爆滿,連經樓也坐滿了人


祭台右方的耶穌聖心像


祭台及壁上十架


祭台左方的聖母聖心


澳門教友被安排坐於首排
亦可見祭台下有像一對門的裝飾, 上面刻著: "耶穌說: '我是道路, 真理, 生命. 除非經過我, 誰也不能到父那裏去.'"



澳門教友團安坐座位上, 與全體信友一起在感恩祭前練歌



由修女帶領教友練習彌撒中的歌曲



歌詠團及讀經員


手持提爐和乳香匣的輔祭



教堂到祭衣房的門
對聯: "教堂伴青山常在, 信友隨鍾聲早歸."
橫批: "聖神光照"



待奉獻的禮品


門外的供信友"點聖水"的聖水"池"


祭器桌


聖體龕, 上刻有"永生之糧"


彌撒司儀


羅神父和劉神父在首排座位上參與彌撒






輔祭列隊進堂
時唱: "天國眾子民"


輔祭到達祭台






主禮在提爐中添香





主祭向祭台奉香





 



主祭

各位教友, 歡迎您們今天來到參加奉獻聖堂, 祝福祭台的慶典, 這實在是天父關懷教會的憑證. 我們要謹記, 我們是藉同一洗禮而重生, 成為天父的兒女, 基督的弟兄, 又為同一的聖言及聖體所滋養, 成為生活的聖殿, 即聖神的居所, 在生活中為主作證. 現在,讓我們懇求聖父, 派遣聖神, 祝聖這些水, 再次提醒我們蒙召, 接受洗禮加入教會的大恩.

請大家祈禱.天父, 你創造了萬物, 更以莫大的慈心眷顧世人; 你曾以洪水淨世, 又藉紅海的水, 拯救了你的選民; 你派遣你的聖子降生成人, 救贖我們; 祂在約旦河受洗, 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 流出血和水; 祂應許以水和聖神使人重生. 天父,你以大智大能的安排, 使人經過被聖神所聖化的水, 與基督共死同生, 成為基督純潔的肢體, 永生的繼承者. 因此, 我們懇求你降福 十 你所創造的水. 讓我們把這水灑在眾人身上及聖堂的四壁, 感念你聖潔的子女, 聖神的殿宇, 求你恩准我們, 在這聖堂內舉行逾越奧跡的人, 滿渥恩寵, 載欣載奔, 加入諸聖的行列, 同赴永生的盛宴. 因主耶穌基督之名, 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願仁慈的天父駕臨這祈禱之所, 並願聖神的恩寵潔淨我們, 使我們成為祂的居處. (亞孟)




主祭向群眾灑聖水. 時唱: 教會根基,及後, 光榮頌.


集禱經:
聖父, 你藉你的聖子揀選了我們, 如同活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 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 求你使今天的慶典, 成為我們獲得聖寵與喜樂的泉源, 也使我們這個團體在為你樂於居住的活聖殿. 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祂和你及聖神, 是唯一天主, 永生永王.



讀經一: 列上8:54-61
答唱詠: 詠83: 3-6, 8, 11.


祭台上的福音書





福音: 路19:1-10



由李嘉芳神父講道



信友禱文




主祭:
各位教友, 基督十字架的祭獻, 以聖餐的方式, 活現在祭台上, 故此, 祭台同時也是"愛的餐桌"; 天主子民被召喚而來分享主的盛筵, 奉獻自己的生活, 所以, 祭台是全座聖堂和教會生活的中心, 代表著基督的臨在, 使我們藉分享在祭台上所奉獻的祭品, 達成與基督和天父的契合.

全能永生的天主聖父, 你是仁慈的, 你派遣聖子救贖人類, 創立了教會, 並以自己的寶血聖化她,又以聖神管理和保護她, 使她成為聖潔無瑕的淨配, 諸德齊備的良母, 同時也是枝葉茂盛, 蔭庇大地的葡萄樹. 教會既以基督為基石, 建立於使徒身上, 成為聖神的宮殿, 閃耀著羔羊的光芒, 成為眾生瞻仰的聖城. 願這座堂能以同樣的奧秘和美德, 成為教會臨現此地的標記. 聖父, 請你派遣聖神聖化這聖堂及祭台, 使它成為我們慶祝逾越奧跡的聖所, 奉獻基督犧牲的祭壇,願信仰你的人在這聖堂內藉洗禮而重生成為你的子女; 願他們在此得到聖言的啟迪, 環繞基督的餐桌, 分享生命之糧, 同飲共融之杯,在生活中以心神和真理事奉你. 聖父, 願貧苦的人在此得到憐憫, 受壓迫的人得到自由, 萬民獲得福音的光照, 直到有一天, 我們大家都能到達天上的耶路撒冷, 與眾天使及聖徒歡聚, 分享天國的盛宴. 因主耶穌基督之名, 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主祭:
藉此傅油禮, 願上主以大能聖化這座祭壇, 使它成為基督及祂教會的有形標記.



奉獻禮品





預備祭品. 時唱: 敬獻給你



主祭向祭台及祭品奉香


輔祭向主祭奉香


主祭洗手


輔祭向信友奉香


"... 上主, 所以我們懇求你, 藉著聖神, 祝聖我們獻給你的這些禮品, 使成為你的聖子,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 我們遵照祂的命令, 舉行這項奧蹟."



"你們大家拿去吃, 這就是我的身體, 將為你們而犧牲."


"你們大家拿去喝, 這一杯就是我的血, 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 將為你們和眾人傾流, 以赦免罪惡. 你們要為紀念我而舉行這事."


"全能的天主聖父, 願一切崇敬和榮耀, 藉著基督, 偕同基督, 在基督內, 並在聖神的團結中, 都歸於你, 直到永遠."


"請看, 天主的羔羊! 請看, 除免世罪者! 蒙召在赴聖宴的人是有福的."


信友領受聖體


"願全能的天主, 聖父, 聖子, 聖神降福你們!"




全體澳門團教友並李嘉芳神父於聖堂內留影


村長講話


李神父講話


宗教當局講話


羅神父講話


教友代表講話



劉神父接受錦旗


劉神父, 羅神父與主禮神父合照.



澳門團教友和李神父一起, 教友手持錦旗, 一同合照



村民燃放鞭炮慶祝.






當地村民設宴款待參禮的所有嘉賓, 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兩地神職班合照

結語: 活在澳門教區的我, 儘管已多次到人內地教堂朝聖, 然而這麼的跟當地教友一起參與禮儀, 還是頭一次. 原來真的是要親歷其境, 才感受到內地教會的物質貧乏, 而然民風純樸,  或許他們是需要外界資源,但反過來,可能我們還更需要他們的榜樣.請大家為內地的教友們祈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