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信訊第273期:信訊專題--教宗環保通諭中不可不知的十個要點

  教宗方濟各在上月十八日發表了世界期待已久的探討環境議題的通諭《願祢受讚美──論關顧共同的家》【註一】。同日,《華盛頓郵報》宗教版記者貝莎拉撰文【註二】,以這份通諭中本身的言辭來向普羅大眾點出了當中不可錯過的十個要點。現試譯如下:

***


一)氣候改變(climate change)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每年我們都眼睜睜看著數以千計的動植物品種消失無踪,我們將不會認識牠們,我們的孩子將再看不到牠們,因為我們已永遠失去牠們了」(33段)。

「氣候改變是個會在以下範疇帶來嚴重後果的全球性問題:環境、社會、經濟、政治,以至商品分配(the distribution of goods)。它代表著人類現正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也許發展中國家會在未來數十年最能感受到它最嚴重的影響。許多窮人居住在特別受到全球變暖所影響的地方,而他們維持生計的方式則主要依靠大自然的儲備和大自然生態的效勞,如農業、漁業和林業。他們並沒有其他財務手段或資源來適應氣候改變或面對自然災害,而他們所能及的社福服務和保護卻非常有限。……」(25段)。

二)富有的國家正在毀滅貧窮的國家,大地正變得愈來愈暖。「由一些富有國家的大量消費所引致的全球變暖正對世上最貧窮的地方──尤其非洲──產生不良影響。在那裏,溫度上升,再加上乾旱,已證明了對耕作有毀滅性的影響」(51段)。

……還有因為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固體廢物和有毒液體所引致的禍害,以及由那些在發展水平較差的國家運作的大公司所產生的污染。這些公司可不會在自己國家,或在他們籌集資本的國家那樣運作。我們要指出,這樣運作的常是跨國公司。它們會在這裏做的,卻絕不會在已發展國家──或所謂的第一世界──中做……」(51段)。

三)基督徒曾錯誤詮釋聖經,因此基督徒「必須猛然拒絕以下想法:因為我們是以天主肖像受造並獲授治理大地的權力,就可視我們對其他受造物的絕對支配為合理的」(67段)。

「創世紀的兩個創世故事,以其象徵和敘事言辭,記載著有關人類存在及其歷史現實的深層教誨。它們提出,人類生命是基於三份基本而且緊密地纏繞在一起的關係:與天主、與我們的近人,以及與大地本身。根據聖經,這三份極其重要的關係都已被破壞了,無論外在的,還是在我們內的也一樣。這份破裂就是罪。與造物主、與人類以及整個天主創造之間的和諧已被我們僭越天主之位並拒絕承認我們身為受造物的有限而瓦解。這從而扭曲了我們『治理』大地(見創1:28)、『耕作和看守它』(見創2:15)的付託……」(66段)。

四)享有安全飲用水的重要性,是「一項基本的、具普世性的人權」(30段)。

「儘管可獲得水源的質素正不斷下降,但在一些地方,即使水源匱乏,把這資源私有化、使其成為受制於市場規律的日用商品的趨勢仍不斷發展。然而,享有安全飲用水乃是一項基本的、具普世性的人權,因為它尤關人的生存,因此乃行駛其他人權的先決條件。我們世界虧欠了那些沒法享有飲用水的窮人一筆巨大的社會債項(social debt),因為他們並沒有得到與他們不可剝奪的尊嚴相符的人生的權利。這筆債項,可藉增加為窮人提供潔淨水源和公共衛生的資金來作部分償還。但人們仍繼續浪費水源,不單在已發展世界,甚至在擁有充裕水源的發展中國家也一樣」(30段)。

五)技術精英主導世界(technocratic domination)導致大自然的破壞和人的壓榨,而且「單靠市場本身並不能夠保證全人發展和社會包融(social inclusion)」(109段)。

「……一些圈子堅稱現時的經濟和科技將解決所有環境問題,他們並以大眾化的、非專業的口吻主張,單靠市場成長,便可解決環球飢餓和貧窮問題。他們並不關心今天幾乎沒人敢辯護的經濟理論,反而更關心他們在這經濟運行中的實際操作。他們也許不會以言語來確認這些理論,但他們卻以行動,以對更公義的生產水平、更好的財富分配、對環境以及未來世代權利的毫不關心來支持它們。他們的行為顯示出,對他們來說,把利潤最大化便足夠了。然而,單靠市場本身並不能夠保證全人發展和社會包融……」(109段)。

六)人口控制處理不了貧窮問題。「面對著所謂的死亡文化,家庭就是生命文化的心臟」(213段)。而且,「由於一切都相互連繫,對保護大自然的擔心也與墮胎合理化互不相容」(120段)。

「有些人不去解決貧窮問題且不去思考如何使世界變得不一樣,他們反而單單提出降低出生率。有時,發展中國家面對著國際壓力,即取決於某些『健康生育』政策的經濟援助。然而,儘管人口和可獲得資源的不平均分配真的會造成發展和可持續地使用環境的障礙,人們必須認識到人口增長與整全和共享的發展是完全相容的。某些人只怪罪人口增長而不怪罪極端且具選擇性的消費主義,只是拒絕面對問題的一種方式而已……」(50段)。

七)性別差異是重要的,而且「如果我要在與一個不同的人相遇時能夠認出自己,就必須重視自身身體的女性或男性特質」(155段)。

……接受我們的身體為天主的禮物,對於接受整個世界為來自天父的禮物和為我們共同的家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對我們自己的身體享有絕對權力時,這便會時常漸漸地使我們認為我們也對天主的創造享有絕對的權力。學習接受我們的身體,去照顧它以及去尊重其最完滿的意義,是任何真正的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的重要元素。同樣,如果我要在與一個不同的人相遇時能夠認出自己,就必須重視自身身體的女性或男性特質。這樣我們才可喜樂地接受另一個男人或女人──造物主天主的作品──的特定天賦,並可彼此充實。因為不再知道如何面對性別差異便去將之抵銷,並非一個健康的心態」(155段)。

八)國際社會一直以來的行動並未足夠:「近期世界有關環境議題的峰會仍有負所望,因為,由於政治意願不足,他們未能就環境議題作出真正有意義和有效的環球協定」(166段)。教宗繼續寫道:「教會並不擅自解決科學問題或取代政治。但我切願促進一次真誠和公開的辯論,使得某些利益關係或意識型態不會對公共利益不利」(188段)。此外,「我們迫切需要一個真正的世界性政府,正如我的前任真福若望廿三世多年前所指出的」(189段)。

「政治務必不可受制於經濟,而經濟也不應受制於由效率主導的技術專家統治(technocracy)範式。今天,考慮到公共利益,人們迫切需要政治與經濟為生命,尤其為人類生命,開始一場真誠的對話……」(189段)。

九)每個人都必須行動。教宗寫道:「一個完整的生態也是從簡單的日常行動組成,這些行動打破暴力、壓榨和自私的邏輯推導」(230段)。我們也應考慮多用公共交通工具、汽車合夥【註三】、種植樹木、關掉不必要或不在使用中的燈火,以及循環回收或再用。

……也許人們的生態意識正在成長,但並不足以改變他們有害的消費習慣,它們本應漸漸減輕,看來卻日益嚴重。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空調的使用及其馬力的增加。市場,由於是從銷售直接得益的,因此不斷刺激更大的需求。如果有一個外來者看到我們的世界,他或會因這些看來是自我毀滅的行為而驚奇」(55段)。

十)最後,我們為何會在這地球上?教宗問:「我們想把怎樣的世界留給我們之後的人,留給現正成長著的孩童?」(160段)

……當我們問自己想留下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首先想到其總體方向,其意義和價值。除非我們與這些更深層的問題不斷掙扎,我不相信我們對生態環境的關心會產生任何結果。但假若我們有勇氣地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就無可避免地要提出其他尖銳的問題:我們在這世界中的生命的目的是甚麼?我們為何在這裏?我們的工作和一切努力的目的又是甚麼?大地需要我們做些甚麼?那麼,單單說我們應關心下一代,已不再足夠。我們需要明白到,利害尤關的,是我們自己的尊嚴。……」(160段)。

***

由於這份通諭的官方中譯本尚未推出,我希望以上試譯能讓各位先淺嚐到這份通諭的重點。如各位有興趣的話,請到梵蒂岡聖座官方網頁閱讀英語或葡語全文。本欄也會在接著數期為大家剖析一下這份通諭的架構、內容、神學重要性,並整理世界對這份通諭的負面和正面回應。主佑!

梁展熙



----------
【註一】:這份通諭的官方英譯本的副標題是:「On Care for Our Common Home」(=論關懷我們共同的家)。但意大利文本中的(以及其他歐陸語言的)副標題卻是:「Sulla Cura della Casa Comune」(=論關懷共同的家)。
【註二】:詳見http://www.washingtonpost.com/news/acts-of-faith/wp/2015/06/18/10-key-excerpts-from-pope-franciss-encyclical-on-the-environment/

【註三】即carpooling,或譯作私人汽車共用制度,即數人共同擁有一輛汽車,協議輪流使用。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信訊第273期:主教座堂上智班舉行本年度結業禮

  炎夏將至,學生們又準備過休閒的暑假生活;而我們的主日學也告一段落,讓導師、家長及學員得以休息。
  201575日,主教座堂上智班全體學員、導師及家長,在堂區中心地庫舉行2014/2015年度結業禮。禮儀開始,參與者先以聖詠來答謝上主於過去一年給予我們學習的機會;接著,學員及家長一起重溫這一年的學習內容,導師以搶答方式來考核學員對福音金句的認識,結果在學員的努力回應下,所有問題全部答對,讓我們看到上主的奇妙化工;然後,眾人一起回顧這一年所舉辦的各項活動,計有:前往中國神秘果園及百萬葵園的一天遊,慶祝聖誕、新年及學員的生日會,四旬期的拜苦路及守齋,母親節協助籌款的活動,以及聖母月結束的路環朝聖活動等,學員及家長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畫面時,都流露出興奮的表情,繼而用歌聲來讚美天主給予我們的恩典;後,家長和學員代表說出他們這一年參與上智班的心聲:感謝借出地方的主教座堂、每個主日來指導及降福的潘保庭神父,當然少不了教導他們的導師及義工。最後,大家一起祈禱、祝平安,以及上主透過潘神父的手給予我們的祝福,大家還唱出“主愛家庭”及 “記住你 記住我”來提醒大家別忘在假期中善用上主對我們的愛,而導師們同樣會用假期來反省過去一年教學的得失,並為新一年課程做好準備。
  澳門主教座堂上智班是為智障兒童及青少年而設的主日學,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加,下年度的開課日期:九月二十日。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信訊第273期:聖若瑟修院慶祝聖母升天節及男青年司鐸聖召聚會

日期:2015年8月15日(周六)
時間:下午4:45 - 6:30 聖若瑟修院聖堂-唱晚禱及隆重彌撒(粵語、普通話、拉丁文)歡迎大眾參與
下午6:45 - 8:45 修院宏恩堂-司鐸聖召聚會( 粵語、普通話)
對象:歡迎15歲以上男青年教友報名參與(名額25人)
晚會內容:邀請多名國籍神父及修士分享聖召修道體驗、綜藝表演,並在聖瑪利亞、司鐸之母的照護中,共渡慶節!(包括晚餐)
聖召聚會報名:
電郵ssj@macau.ctm.net  或電6290-7392 或傳真2831-2455
( 聯絡:曹嘉華修士 或 葉家祺兄弟6355-2795 )


信訊第273期:教宗方濟各週三要理講授論家庭之二:家庭——母親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晨!

今天我們繼續關於教會的要理講授,反思一下慈母教會。教會是母親。我們的慈母聖教會。

這幾天,教會禮儀把天主之母童貞瑪利亞置於我們眼前。元月一日是天主之母節,之後是紀念賢士來朝的主顯節。聖史瑪竇寫道:"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祂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祂"(瑪二11)。是聖母在生了聖子後,將祂呈現給了世界。她把耶穌給我們,為我們展示耶穌,讓我們看到耶穌。

我們繼續以家庭為題的要理講授,在家庭裡有一個母親,每個人都由母親獲得生命,而且在一生當中,他的人性和靈性培育幾乎離不開這位母親。有許多詩詞,許多富有詩意的美好事物都對母親讚美有加。可是,母親雖然備受讚美,卻很少得到聆聽,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得到幫助。人們很少重視母親在社會中的重要角色,反而經常利用母親樂意為子女犧牲的精神,以便‘節省'社會開支。

在基督徒團體內也有同樣情況,母親的應有價值時常不受重視,她很少得到聆聽,即使耶穌的母親位於教會生活的中心。母親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子女,而且也經常為別人的子女作出許多犧牲,她們更應該得到聆聽。需要更加理解她們為能勝任工作,留意並熱愛家庭而每日進行的奮鬥;為使她們獲得更名副其實的解放,需要更好地瞭解她們渴望什麼。母親與子女總是有問題,總是有事情要做。我記得在家時,我們一共5個兄弟姐妹,一個讓母親做這事,另一個又想讓她做那事,可憐的母親忙個不停,然而她感到幸福。她為我們付出很多。

母親是阻止自私個人主義最強烈的解毒藥。個人意味著"不能被分開的個體"。母親自從懷孕生子,養育子女的時刻起則被"分開了"。她們最憎惡殺死她們兒子的戰爭。我不時想到那些接到信件的母親們,信上寫道:"您的兒子為捍衛祖國而陣亡。"可憐的女人,蒙受多大痛苦的母親啊!她們在見證生命的美。奧斯卡•阿努爾福•羅梅洛(Oscar Arnulfo Romero)總主教說,母親的生活好似"母性殉道"。總主教在為一位被"死亡大隊"殺害的神父舉行殯葬彌撒時,引用梵二大公文獻中的話說:"每個人都應該準備好為我們的信仰犧牲,即使上主沒有賜予我們這個榮譽。獻出生命不僅意味著被殺害;獻出生命,擁有殉道精神,也是盡義務、默默無聞、祈禱、忠實地履行職責;默默地善盡每日的本分,一點一滴地獻出生命。是的,正如一位母親那樣獻出生命,毫無畏懼,以母性殉道的樸實心態懷胎生子,慈愛地養育、照料孩子,使他成長。這就是獻出生命。這就是殉道行為"。羅梅羅總主教的話到此結束。確實,做母親不僅意味著給世界生下一個子女,也是一個生命的抉擇。一位母親選擇什麼,一位母親的生命抉擇是什麼?一位母親的生命抉擇是選擇獻出生命。這是偉大的、美好的。

一個沒有母親的社會將是個無人性的社會,因為即使在最惡劣時刻,母親也知道時常見證溫柔、獻身和道德的力量。母親們也時常傳遞宗教信仰更深層的意義:在孩子學會的最初祈禱和最初虔敬舉止中,銘刻著一個人生活中的信仰價值觀。這是有信仰的母親們不用多加解釋便知道傳遞的訊息,這些解釋隨後會來,但信仰的胚芽就在那最初極為珍貴的時刻生根。若沒有母親,不但沒有新的信徒,信仰也會失去其大部分樸素且深厚的溫情。教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不是孤兒,我們有一位母親!我們有聖母和慈母教會以及我們的母親。我們不是孤兒,我們是教會的兒女,我們是聖母的兒女,我們是我們母親的兒女。

極可愛的母親們,謝謝,謝謝妳們為家庭做的一切,為獻給教會和世界的一切。可愛的教會,謝謝,謝謝妳是我們的母親。瑪利亞,天主之母,謝謝妳讓我們看到耶穌。我們為在座所有的母親熱烈鼓掌!

(二零一五年一月七日)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信訊第273期

教宗方濟各週三要理講授論家庭之一:家庭--納匝肋
教宗方濟各週三要理講授論家庭之二:家庭--母親
聖若望修院慶祝聖母升天節及男青年司鐸聖召聚會
主教座堂上智班舉行年度結業禮
信訊專題:教宗環保通諭中不可不知的要點
古經今讀:乙年常年期第十六、十七主日
永遠懷念林文瑞神父













信訊第273期:教宗方濟各週三要理講授論家庭之一:家庭——納匝肋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晨!
剛剛結束的“家庭”世界主教會議是行程的第一階段,其終點是明年十月以“家庭在教會和當代世界上的聖召和使命”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全體天主子民應該以祈禱和反思陪伴這行程。我希望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慣有的要理講授也納入這段共同的行程。因此,我決定在新的禮儀年與你們一同反思家庭的主題,反思上主自太初便賜予世界的大恩典。那時,上主將生育繁殖、充滿大地的使命委託給了亞當和厄娃(參:創一28)。耶穌在祂的福音中也對這項恩典予以肯定。
聖誕節的來臨為這奧跡點亮了一盞明燈。天主子的降生成人在人類通史中開啟了新紀元。這個新紀元發生在一個家庭中,發生在納匝肋。耶穌在一個家庭中誕生。祂本可轟轟烈烈,或者像武士、帝王般降臨。但祂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作為一個家庭的兒子,在一個家庭中誕生。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要透過聖誕馬槽看到如此美麗的這幕景象。
天主決定生在一個人類家庭,家庭也培育了天主本身。這個家庭地處羅馬帝國邊緣的一個偏僻鄉村。既不是羅馬,羅馬曾是帝國的中心,也不是一座大都市,而是一處幾乎被人忽視的邊緣地區,甚至是蠻荒之地。四部福音也提到這一點,幾乎用同一種口吻說:“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若一46)。或許,在世界許多地方,當我們聽到某個大城市周邊的地名時也會這麼說。可是,那最聖潔、最美好的故事,那降生為人的耶穌的故事,就是從那裡,從偉大帝國的邊緣開始的。那裡是聖家的所在地。
耶穌在這邊緣地區生活了30年。聖史路加記述這段時期說:耶穌“屬他們[即瑪利亞和若瑟]管轄”。可是,有人會問道:“這個來救贖我們的天主不是在那裡,在那個蠻荒的邊緣地區浪費了30年嗎?”不錯,祂浪費了30年!祂願意如此。耶穌的行程是在那個家庭走過的。“祂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二51-52)。福音沒有談到奇蹟、治愈、宣講或跟隨耶穌的群眾,耶穌在那段時期什麼也沒有做。按照一個虔誠而勤奮的猶太家庭的習慣,納匝肋似乎一切都很“正常”。母親在工作,煮飯、做各種家務,熨襯衫,做一切母親所做的事。木匠父親也在工作,教導兒子做木工。30年之久。“神父,這太浪費時間了吧!”天主的道路奇妙無比。祂的家庭就在那裡!這很重要。那可不是浪費!那個家庭的成員是聖善的人:瑪利亞是最虔敬的女人,是始胎無染原罪者;若瑟是最正直的人。這就是聖家。
我們一定想知道有關少年耶穌參與宗教團體生活、履行社會義務的故事;想了解這位小木匠如何與若瑟一同工作,祂以何種方式參與聆聽聖經和聖詠祈禱的活動,以及祂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四部福音對此可謂惜筆如金,對耶穌的童年生活沒有任何記載,把這個任務留給了我們充滿深情的默想。藝術、文學和音樂踏上了這條想像之路。的確,我們不難想像有多少母親學會了聖母對聖子的關愛!有多少父親以義人若瑟為榜樣,效法他在艱難時刻為支持和保護他的妻兒、為他的家庭奉獻生命!更不用說,有多少孩子得到少年耶穌的鼓勵,懂得了潛心培養自身聖召和胸怀大志的必要性及美好意義!耶穌在那30年間培養了祂的聖召,天父派遣祂來正是為此聖召。耶穌在那段時期從未灰心喪氣,而是越來越勇敢地推進祂的使命。
如同瑪利亞和若瑟那樣,首先,每個基督徒家庭都能接納耶穌,聆聽祂的話,與祂交談,守護、保護祂,與祂一起成長,並藉此改善世界。讓我們在心中及每日生活中給上主騰出空間,瑪利亞和若瑟也是這樣做的,但這並不容易:他們要克服多少困難啊!那不是一個虛假的家庭,不是一個不實際的家庭。納匝肋聖家令我們重新發現家庭,每個家庭的聖召和使命。因此,“納匝肋”必然具有了“守護者”的意義,它如同是瑪利亞,一如福音所說的,瑪利亞“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參:路二19 ,51)。正如在納匝肋那30年當中所經歷的那樣,這些事也能在我們身上發生:使愛而非仇恨成為正常的事;使彼此幫助,而非冷漠或敵意成為平常的事。從那時起,每一次只要有一個家庭守護著這奧秘,天主聖子的奧秘,即使這家庭在世界的邊緣地區,耶穌來救贖我們的奧跡都會施展作為。祂來為救贖世界。家庭的重大使命正是如此:給來臨的耶穌騰出地方,把耶穌迎入家中,迎入子女、丈夫、妻子、祖父母的心中,因為耶穌就在那裡。應在那裡迎接祂,好使家庭在靈性上日益成長。願上主在聖誕節前這最後幾天賜予我們這恩寵。謝謝!


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