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慶節讀經釋義 - 中華聖母瞻禮


慶節讀經釋義
中華聖母瞻禮
2010214

讀經一:米該亞先知書 5:1-4
   14.  被圍攻的女子,現在你要抓傷己身,〔更準確的該譯作:在保護柵內的婢女(Bat-gader),要築起欄柵保護自己。〕他們已圍困住我們,用棍杖搫打以色列民長的面頰。

   1. 厄弗辣大白冷!你在猶大群邑中雖是最小的,但是將由你從我生出一位統治以色列的人,他的來歷源自亙古,遠自永遠〔更準確的該譯作:古老〕的時代。
   2. 因此,上主必將遺棄他們,直到孕婦生產之時,那時他弟兄中的遺民必將歸來,與以色列子民團聚。
   3. 他必卓然屹立,以上主的能力及上主他們的天主之名的權威,牧放自己的羊群。他們將獲得安居,因為他必大有權勢,直達地極。
   4. 他本人將是和平!當亞述人侵入我們地域,蹂躪我們領土時,必有七個牧者,八個人民首領奮起對抗。
   5. 他們必用刀統治亞述,用劍管轄默洛得地。當亞述侵入我們地域,蹂躪我們的境域時,他必救援我們。

儘管兩部書在舊約中的排序有點差距,但先知米該亞和先知〔第一〕依撒意亞乃同時代的人,然而依撒意亞則較米該亞早一些出道。他們要面對的大抵是亞述帝國的入侵。故此,先知米該亞的職務期約紿於公元前727年,但就肯定早於撒瑪黎雅的覆亡(公元前721年);約終於701年,同時猶大國被亞述王散乃黑黎布入侵。

今天讀經一的選段,乃一段完整讀經(4:14-5:5)的一部分。但14節中的文字遊戲,使我們難以肯定其準確歷史背景;但這背景很可能是在公元前701亞述王散乃黑黎布遣其軍隊圍攻耶路撒冷的時候(見列下18:13-19:37;依36-37章)。至少在神學上,米該亞和依撒意亞都明白到眼下的達味王朝的無望;甚至連虔誠的希則克雅王面對國內的道德淪亡也顯得無能為力,但卻對亞述帝國用兵。因此,兩位先知唯有把希望寄託於一位未來的達味帝國君王。就米該亞而言,他就是利用以下寫作手法來表達他的這項思想:把注意力從強大的、國際性的、而道德放縱的耶路撒冷轉而到細小的、誠實的、和敬畏天主的白冷,即撒慕爾先知曾去到揀選了一位君王的地方(撒上16:1-13)。而上主當時喜愛了年青的達味。

4:14中,要築起欄柵保護自己的希伯來原文就是gader,即Bat-gader中的gader,即全句就是gader Bat-gader。而在希伯來文中民長一字的發音跟棍杖的也很相似。甚至Bat-gaderBeth-lehem(即白冷)也是押韻的。

厄弗辣大5:1),這是一個地方的名字,位於耶路撒冷北部,就近辣瑪(Ramah)即辣黑耳(Rachel)的墓(撒上10:2;耶31:15);這也是一個氏族的名字、厄弗辣大後裔的名字、加肋布(Caleb)的第二位妻子(編上2:18-19, 50-55,在後者中有提及名叫白冷(Bethlehem)和貝特加德爾(Bethgader))。這些人後來紮根於白冷(位於耶路撒冷南面),以及雅阿爾,或克黎雅特耶阿陵,位於耶路撒冷西面(詠132:6)。後來的傳統錯誤地認為辣黑耳的墓是位於耶路撒冷附近(創35:19;盧4:11),這地方現今仍是非常有名的以色列朝聖地。他的來歷源自亙古,遠自永遠〔更準確的該譯作:古老〕的時代:來歷一字,在希伯來原文中作複數,要表達的是達味王朝的三千年悠久歷史以及一路累積下來的承諾與希望;古老」(ancient一字不一定是指永遠,但必定是指遙遠的過去或未來(見米該亞先知書的末句;並見默51:9)。

孕婦生產5:2):類同於先知依撒意亞(7:14),米該亞也在強調未來達味王國君王的母親;在舊約時代,一國之君的母后在朝廷之上舉足輕重(列上1:11-37;列下10:13)。然而,這一節卻沒有提到嬰孩的父親,而早期基督徒就因此指這裏所指的就是童貞受孕,懷有應許的默西亞。第3節,就好詠72篇,反映出圍繞著達味王朝的奧蹟和許諾的氛圍。

他本人將是和平5:4):許多譯本嘗試把這描述的意思與新達味王來自小城白冷的意思聯繫起來,就是這代名詞當成人稱代詞來使用。反觀希伯來原文,這描述是要與緊接該項歷史事件(亞述入侵),天主將要派遣的牧者和領袖來把以民從亞述手中拯救出來,這概念相連。由此後者,本句該譯作:這〔計劃〕將是和平。基督徒傳統當然就較偏愛前者。

答唱詠:詠113:1&3, 4-6, 7-8
【答】:願上主的聖名永受讚美。(詠113:2
領:上主的僕人,請同聲讚頌,讚頌上主的名。從日出到日落,願上主的名受讚美。【答】
領:上主超越列國萬邦,祂的光榮凌駕穹蒼。誰能與上主、我們的天主相比?祂從高處俯視諸天和大地。【答】
領:祂把軟弱的人從塵埃裏救起,把窮苦的人由糞土中高舉。使他們與公卿同席,與民間的縉紳並坐。【答】

這首聖詩在呼籲上主的僕人們或朝拜者去讚美天主的名,即天主怎樣在世界上出現。這名字尤其會在聖殿的慶典中備受彰顯(1節),可是,由於天主凌駕萬物之上,這份讚美不能被局限於某一個時間空間之內(2-3節)。雅威,以色列的天主,祂的行動既在天上、又在地上。最後三節則慶祝身為審判者的雅威。要知道,聖經中判官不是為置身事外地作出不偏不倚的裁決,而是為親身糾正錯誤和釋放貧窮人。

讀經二:宗徒大事錄1:12-14
12: 那時,他們從名叫橄欖的山上,回了耶路撒冷,這山離耶路撒冷不遠,有一安息日的路程。
13: 他們進了城,就上了那座他們所居住的樓房,在那裏有伯多祿、若望、雅各伯、安德肋、斐理伯、多默、巴爾多祿茂、瑪竇、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熱誠者西滿及雅各伯的兄弟猶達。
14: 這些人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 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

宗徒大事錄,和路加福音一樣,根據文中,就是寫給德敖斐羅(名字意即:愛慕天主的人)。由此,傳統一直都認為宗徒大事錄是路加福音的續集。但時經二千年,學界對此等等的傳統見解都予以質疑。而我覺得大家讀者都要知道的是,儘管傳統一直以宗徒大事錄為寫實歷史著作,但這看法值得商榷。質疑的理由尤可見於宗徒大事錄對保祿的行實和在保祿書信中保祿對自己行實,兩者的記載相去甚遠。故此,宗徒大事錄,與其說它是史實,倒不如說它是對教會發展的神學敘述,這神學敘述當然是在一些歷史大事件的框架內發展出來,但其重點不在歷史中發生了甚麼,而是這些種種事件對我們──教會的成員──來說意義為何。這點也可見於宗徒大事錄常把教會光彩的一面描寫出來,卻忽視了初期教會的內部矛盾。

宗徒們要回去是因為被委託給他們的任務必須在耶路撒冷開展。名叫橄欖的山是位於通向伯達尼園子的路上(這就與路24:50沒有抵觸),距耶城約五弗隆(furlong,長度單位,約八分之一英里,見若瑟夫猶太古史 20:169),所以仍算是在安息日所容許的走六弗隆路的範圍之內。這處地方特別的重要,因為雅威的光榮曾經從這裏離開耶城(則11:23)──這光榮可是基督神性的一個象徵──而在末世時刻這份光榮將要重臨舊地(匝14:4;宗1:7)。

那樓房(帶定冠詞),這詞性就表達出這是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地方,或許這是當時路加團體常聚會的地方。依比法鈕(Epiphanius)說,當哈德里安(Hadrian)在主曆130年到訪耶路撒冷時曾到過一所座落在「那樓房」位置的小教堂。這裏的十二宗徒列表的順序跟路加福音中的(6:14ff)有出入,那改變可能是因為這裏是以人物的重要性排列。第14節可算是初期教會生活的總結。瑪利亞,救主之母和教會之母,都常與教會團體同在。

福音:若望福音 19:25-27
25: 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
26: 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
27: 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

被置於福音中最重要的時刻的這一幕,所盛載的當然不只是單純的母子關係,即耶穌在臨終時對祂母親所作的托寡。那麼,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事件所象徵的是甚麼?答案是多方面的。由於這一段的背景是耶穌交付祂的靈魂(30節)以及在祂肋旁流出血和水(34節),所以這裏有可能是指基督徒團體的誕生。這是耶穌備受光榮的時刻──祂被高舉──而隨著祂的死亡,祂交付了祂的靈魂。在祂下面,站著一個女人和一位門徒,文中都沒有給出他們的名字,彷彿要加強他們的象徵角色。這女人很可能是象徵慈母教會,那位心愛的門徒就很可能象徵著所有被召叫服從他們的上主的眾門徒。當在慈母教會和諸眾門徒上,再加上聖神一角,就是當下耶穌交付出來的(30節)由此祂就備受光榮(7:39),而血和水,即感恩聖事和聖洗聖事的標記,就啟示出基督徒團體。以回應開首的問題,這儘管不是百分百的答案,卻也沒有誇大,尤其是出自神學思想這麼豐盛的一位聖史的手筆。

這段福音更微妙地與創3:15的女人,以及女人的後裔和蛇的後裔為敵相互對照。若望對創世紀一書相當有興趣。打從他福音的開端,他就使用了跟創世紀開書相同的一個詞,又敘述了一個(儘管若望的神學性更豐碩)創世事件,他並呈現了耶穌與撒旦間的矛盾(12:31-3314:30),他更提及到撒旦的後裔(猶達斯和魔鬼先祖,後者見8:44)。若19:26節的女人是與創3:15的女人的對照,那麼若望就使用了所有創世紀創世故事的元素,並重構出一個再創世的故事:蛇、蛇的後裔、女人、女人的後裔,甚至樂園(garden,即公園):在耶穌被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有一個園子19:41)。事實上,耶穌受難故事不僅完結於一個園子,還開始於一個園子(18:1),而若望是唯一一個給出這開始受難故事園子的聖史。

第四部福音(即若望福音)或許是在把十架下的瑪利亞呈現成兩個角色:
1)      作為慈母教會的女性象徵:她既照顧那心愛的〔眾〕門徒,也受那心愛的〔眾〕門徒的照顧,如是者,他〔們〕成了她的子女,從而成了耶穌的弟兄姊妹。與耶穌的關係絕非是個人層面上的,這份關係構成一個團體,一個由弟兄姊妹們組成的家庭。
2)      作為一個得勝的女人:她強調出女性對救恩的貢獻。聖經中厄娃(Eva)的這個負面角色已被給予生命的萬福之后(Ave)所取代。

梁展熙

參考資料:
-          Stuhlmueller, Carroll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15: Amos, Hosea, Micah, Nahum, Zephaniah, Habakkuk.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Clifford, Richard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23: Psalms 73-150.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Flanagan, Neal M.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4: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and the Johannine Epistles.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          Fuller, Reginald C. D.D., Ph.D., L.S.S., Leonard Johnston S.T.L., L.S.S. and Conleth Kearns O.P., D.S.S. eds. A New Catholic Commentary on Holy Scripture. New York: Thomas Nelson, Inc. Publsihers, 197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