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是來臨 還是回來?

古經今讀
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是來臨 還是回來?

讀經一:巴5:1-9

        在禮儀年的三年循環中,教友理論上可在主日或重要慶日中聽到《巴路克書》的章節四次。然而,事實上,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是大部分教友在三年循環中唯一一次聽到《巴》的時候。這聽起來很奇特,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這四次中,有三次是每年的復活守夜。而在復活守夜彌撒的舊約部分讀經安排中,理論上是共有七篇的,《巴》就是其中一篇。但由於在加上書信和福音選讀之後,九篇讀經實在有可能會使禮儀過長;因此,禮規因應牧民需要,容許把當晚舊約讀經的數目由七篇減至最少三篇,而《巴》就是最常被略去的讀經之一。

            由於今天可能是不少人在禮儀中唯一聽到《巴》的時候,就容許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然後扼要地點說有關今天讀經一的章節。

***

            《巴路克書》,是一份偽託(pseudonymous)之作,借巴路克之名在巴比倫充軍流徙前期寫給在巴比倫的被充軍者的著作。在不少版本中,《耶肋米亞書信》(the Letter of Jeremiah)會附加在《巴》的最後部分,作為結尾。《思高本》的《巴》中的第六章,就是《耶肋米亞書》。至於巴路克其人,就是耶肋米亞先知的同伴、秘書,甚或助理。

一)在各信仰傳統中的認受

            從早期的聖經手抄本──梵蒂岡抄本和亞歷山大抄本──可見,《巴路克書》收在《七十賢士譯本》(古時的舊約希臘譯本)。巴也見於古時的舊約敘利亞文譯本(Syriac Peshitta)和古拉丁譯本(Vetus Latina)。教父熱羅尼莫並沒有把巴收在他的《拉丁通行本》(Latina Vulgata)中,但後來巴的古拉丁譯本被納入《通行本》中(見Adams, 2014:2-3, 8)。在《通行本》的文本傳統中,《巴》包括了《耶肋米亞書信》,是為第六章──《思高本》看來也跟隨了這做法。在希伯來文本傳統中最重要的《瑪素勒本》(即猶太信仰的經典,通稱《希伯來經典》(the Hebrew Bible))並沒有收《巴》。

            東方正統教(慣稱東正教)、羅馬公教(慣稱天主教)、埃塞俄比亞正統教,及各敘利亞基督信仰傳統,都視《巴》為正典。由於收在各古希臘聖經本文中的《巴》很可能獲早期基督徒團體採用,但卻沒有收在《希伯來經典》之中;因此,誓反新教(俗稱基督教,唯此稱誤導成份太高,不宜續用;此議題有機會將另文再議,此不贅)傳統視之為「apocrypha」(慣譯:偽經;今有譯者作:經外經典)。

二)歷史背景

        從充軍巴比倫開始,猶太人一直就如何在耶路撒冷陷落以及聖殿被毀之後朝拜天主一事上掙扎。尤有甚者,一眾司祭、兩位達味王朝的末代君王(耶苛尼雅和漆德克雅),以及許多猶太的大家族都被迫遷往巴比倫(見列下24:825:30;編下36:3-21;耶39:1-10; 52:31-33)。雖然在約五十年後,波斯攻克巴比倫,波斯王居魯士准許被充軍者回到猶大的諭令已正式地結束了猶太人的充軍時期,但似乎為數不少的猶太人卻決定留在巴比倫。事實上,他們所組成的社區一直存在,直到主曆第一個千年的盡頭為止。《巴路克書》,以及當中的《耶肋米亞書信》,看來就是對這離鄉別井的群體說話的。

三)作者

            《巴路克書》和《耶肋米亞書信》的真正作者,我們都不知道是誰。《巴》開書時提到巴路克親自在巴比倫朗讀本書的日子(見1:3),與《耶肋米亞先知書》中所提供的有關巴路克的資料不符。在《耶》中,在貫穿耶肋米亞的整個先知生涯,巴路克都與他一起,甚至在拿步高攻陷耶城之後所扶植的猶大藩王革達里雅被殺之後(見耶41:2-3),巴路克與耶肋米亞一起逃到埃及。由此可見,《巴路克書》的書名多半是偽託的。《耶肋米亞書信》同樣是偽託的。作者在書信中稱此信乃耶肋米亞先知在被充軍的猶太人出發往巴比倫之前要送給他們的。這些書信也許證明了在一些被充軍者的圈子裏,耶肋米亞一直備受尊重;直至今日。

四)內容大綱

            《巴路克書》的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

1. 導言及祈禱和朝拜的呼籲(1:1-14
1.1. 巴比倫作為敘述背景及巴路克與被充軍者的對話(1:1-9
1.2. 一封寄往耶路撒冷的信,信中要求他們為自己及巴比倫王朝的統治者祈禱(1:10-14
2. 書卷正文(1:153:8
2.1. 羞愧與罪過的宣認(1:152:10
2.2. 為得到拯救祈禱,並附以天主盟約許諾的提醒(2:11-35
2.3. 為得到天主的仁慈祈禱(3:1-8
3. 詩體(3:95:9
3.1. 一篇尊崇智慧的詩體文(3:94:4
3.2. 藉提及天主拯救和公義來鼓舞人心的一篇詩體文(4:55:9

五)《巴路克書》的末篇詩體

            從上面的大網可見,今天的讀經一本是一篇長詩的一部分,唯因篇幅所限,無法全篇通譯。但至少讓我們再仔細點看看這部分的結構:

            1) 4:5-9a:指出耶路撒冷受罰的原因
            2) 4:9b-16:耶路撒冷對她的鄰人說,天主藉充軍所帶給她的悲傷
            3) 4:17-29:耶路撒冷對她被充軍塞外的子女說話,指出懲罰不會是天主的最後行動
            4) 4:305:9:耶路撒冷告訴她的子女,要對那將救贖她的天主有信心(見4:30)。

            而我們要讀的讀經一,就在這末部分的末部分。讓我們進入正文吧!

***

1】耶路撒冷啊!脫去妳的喪袍苦服!穿上來自天主光榮的華服,直到永遠吧!
2】披上那來自天主正義的外衣!把那永遠者的光榮的冠冕放在你的頭上!
3】因為天主要向天下所有的人展示妳的光輝。
4】因為妳的名字要被天主稱為:和平[或:平安]、公義,和光榮、敬神。
5】耶路撒冷啊!起來!站在高處!向東方望!看啊!妳的子女從太陽落下到升起[的地方]聚集起來,因上主記起[他們]而歡躍。
6】他們曾從妳那裏被敵人徒步帶走,但天主要帶他們回來,以光榮載著[*1],猶如在御座一樣。
7】因為天主已命令了要夷平高山古丘,把山谷填成平地,為使以色列能藉天主的光榮安穩地行走。
8】因為天主的命令,林木和香樹已為以色列遮陰。
9】因為天主將以祂光榮的光、以來自祂的仁慈[或:慈悲]和公義,喜樂地帶領以色列。

[*1]希臘原文「αἰρομένους μετὰ δόξης」(lit. [they are] carried/taken up with glory)。葡譯本《Difusora Bíblica》甚至把此句的喻義直接譯出來:em triunfo

            在呼籲過要耶路撒冷遺民對天主重拾信心之後,巴路克要耶路撒冷向東望(見依40:1-5; 43:14-21),那就是進入應許之地的常見取道。她要脫去哀服,穿上正義(見依52:1)。她要起來準備迎接她的子女,因為天主已使他們的必經之路平坦不已了(見依40:4-5)。

***

            也許,在將臨期內,除了靜待小耶穌來臨和期待耶穌的再來之外,對我們本身來說,更有意義的是,在過去我們因為自己的過失而失去了些甚麼呢?耶穌的來臨和再來,有否替我們找去我們所失去的呢?特別是因為奔波勞碌而日漸失去了的自己?

            願上主祝福你、守護你,願上主使祂的臉光照你,施恩於你,願上主仰起臉眷顧你,賜你平安!(戶6:24-26

梁展熙

參考書目:

  • Adams, Sean A. Baruch and the Epistle of Jeremiah. Septuagint Commentaries. BRILL, 2014.
  • Koehler, Ludwig, Walter Baumgartner, M. E. J. Richardson, and Johann Jakob Stamm. 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9.
  • Redditt, Paul L. “Baruch, Book of.” In The Lexham Bible Dictionary. Edited by John D. Barry et al. Bellingham, WA: Lexham Press, 2012–2015.
載於《信訊雙週刊》第282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