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 主日訊息

前言: 由本主日起, 這裏將會為大家準備主日讀經的淺析, 希望大家在主日參與禮儀時, 更能明瞭經文的箇中意思. 此外, 此欄目亦將會在信訊中重刊, 以方便那些未能上網的讀者.

另外, 本欄目所用的是思高聖經譯本. 要留意, 澳門教區的主日經集中的讀經並非思高版本, 乃由羅啟瑞神父躬譯的. 我本想使用澳門教區版本, 但在引其他章節時頗為不便, 故唯用思高版本. 此外, 個人認為, 還是羅神父譯的較好.

------------------------------

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讀經一: 達12:1-3
答唱詠: 詠16: 5, 8, 9-10, 11
讀經二: 希10: 11-14, 18
福音: 谷13:24-32

這主日是常年期的第卅三主日, 由於下個主日就是整個禮儀年的結束, 這主日的讀經所圍繞的主題都與末世有關的. 達尼爾先知書, 乃舊約成書最後的一卷, 於主前167年. 由於當時猶太人受希臘王國國王安提約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phanes)蹂躪, 對猶太人百般羞辱, 他取下耶路撒冷時殺了八千人, 另外俘了八千人, 把聖殿改成朝拜奧林匹克神宙斯的廟宇, 又企圖把猶太人希臘化, 把割損禮定為非法行為, 且規定要用豬來作全燔祭. 達尼爾先知書並非先知書, 而是默示作品. 此類作品多用符號圖象來寫成, 且多在民族, 團體等群體受壓迫時寫成的. 用符號圖象, 是因為當權者, 因常是外邦人, 不容易明白圖象符號所隱含的真實意思, 但讀者一看就明白. 然而, 作為二千多年後的讀者, 就當然不能解讀箇中奧妙, 情況有點像今天諷刺時弊的文章作品, 你猜猜把這些作品給一百年的人看, 他們會不會懂" O嘴"有甚麼意思. 無論如何, 達尼爾先知書就是在這麼的一個歷史背景下被寫成的.

第一節"那時保佑你國家子民的偉大護守天使彌額爾必要起來"(思高版): 這就對應了我的個人意見. 思高版於此譯漏了"הַשַּׂר"(希伯來文"e·shr", 王子, 或總領的意思), 本來無傷大雅, 但此處不然. 這"王子"的概念跟我們基督信仰有關"παρουσία"(希臘文"parousia", [基督的]再來)息息相關. 因為這個字的本意, 就是王子的來訪(visitation of the prince). 所以, 我們期待耶穌的再來, 就是要好像古人期待王子來訪一樣, 戰戰兢兢, 唯恐招呼不周, 人頭不保的小心態度. 第二節"許多長眠於塵土中的人,要醒起來": 在聖經中, 常把死去的人說成"睡眠"了. 還記得百夫長的女兒, 她斷了氣以後, 耶穌說她睡著了, 於是旁人都笑耶穌, 耶穌本意就在於此. 此外, 更重要的是, 這裏是整本聖經第一處提到人死後要復活的, 所以說, 復活於猶太信仰, 是後起的觀念. 整段讀經一, 無論是將要起來的彌額爾, 天主要對死後要復活的人賞善罰惡, 智者天上發光, 義人如星閃耀等, 作者想要的, 就是給讀者一個希望, 畢竟, 在逆境中, 人最需要, 就是希望.

既然主題是世末, 以此角度, 答唱詠中有一句最值得玩味: "因為你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10節). 容觀來說, 公審判之日故是世末; 但就個人來說, 我死亡的日子, 不也是世末嗎? 人會恐懼死亡, 多數人不是因為那痛楚, 而是死去不知去向的彷徨. 畢竟, 人最害怕的, 就是不知何去何從的那份彷徨. 但若你在生時能夠堅定地說出: "你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 那麼, 你就不會再害怕死亡, 至少沒以往那麼害怕死亡. 說到這裏, 我想起了宗徒信經: "祂下降陰府, 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 基督祂真的下到了陰府, 祂也真的從那裏出來了, 祂真的已戰勝了死亡, 我何所懼! 再者, 有說祂下到那裏, 是為把一切亡魂都拯救出來. 你還害怕你會被遺棄在陰府嗎?!

究竟懷有希望跟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 要解答就要借用致希伯來人書11章1節: "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 你若想要到銀行借貸, 要的就是擔保, 就算是政府教青局的大學生免費貸款, 也同樣需要擔保. 所以, 要希望, 先要信德, 因為信德就是希望之事的擔保. 反過來, 沒有信德, 就無須談論希望.

在看讀經二之前, 讓我們先了解一件事. 在古時, 就實行其身份司職是的姿勢而言, 司祭常是站著, 而君王常是坐著. 有了這個觀念, 再讀"但是基督只奉獻了一次贖罪的犧牲,以後便永遠坐在天主右邊"(12節), 就說明了基督, 既是司祭, 亦是君王. 這主日的讀經二是接著上週的, 主題都是要比較舊約的司祭職與新約(基督)的司祭職, 論點當然是基督的司祭職遠高於舊約的. 原因有六:
1. 新約的祭祀, 祭品是一個人, 並非無理性的動物. 希10:4道: "因為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斷不能除免罪過。為此基督一進入世界便說:『犧牲與素祭,已非你所要,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
2. 基督同時是司祭, 亦是祭品.
3. 新約的祭獻, 不如舊約的祭獻, 是一次性, 無須重獻. 見希9:25-26: "衪無須再三奉獻自己,好像大司祭每年應帶著不是自己的血進入聖殿一樣,否則,從創世以來,衪就必須多次受苦受難了;可是現今,在今世的末期,只出現了一次 ,以自己作犧牲,除滅了罪過。"
4. 這祭獻是獻於天上聖所的. 見希9:24: "因為基督並非進入了一座人手所造,為實體模型的聖殿,而是進入了上天本境,今後出現在天主面前,為我們轉求。"(按: 此於又見錯譯, 此句的聖殿希臘原文作"ἅγια", 即"至聖", 此處用作名詞性實詞(substantive), 學界多譯"至聖所"; 此外, 希臘原文中沒有與"轉求"有同等意思的字, 此為多譯).
5. 這祭獻發自祭品(即耶穌基督)的自由意志, 非如舊約的牲畜祭品. 見希10:9: "後邊他說:『看,我已來到,為承行你的旨意;』"
6. 這祭獻的有效期直到永遠, 無需如舊約的贖罪祭般年年奉獻. 見希10:14: "因為衪只藉一次奉獻,就永遠使被聖化的人得以成全".

馬爾谷福音第十三章, 也是該部福音中著名的默示作品. 而在這主日的福音中, 毫不意外地, 耶穌講到世界末日來臨時的異象. 有屬天的異象: "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要從天上墜下,天上的萬象也要動搖。那時,人要看見人子帶著大威能和光榮乘雲降來"(24-26節). 聖史筆下的這些異象, 並非無中生有, 可見於依13:10, 則32:7, 岳2:10. 天主在創世時以六天來安排的宇宙秩序, 無然崩解. 然後, 人子從天上的雲彩降來. 天地的新秩序乍現. 接著, 有地上的異象, "你們應由無花果樹取個比喻:幾時它的枝條已經發嫩,生出葉子,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28節). 要明白這一句的意思, 就先要知道, 在猶太思想中, 無花果樹代表的是天主的祝福. 所以, 在早前讀到第十一章, 耶穌見到沒有結果的無花果樹, 儘管聖史明明白白的寫了因季節不合, 耶穌仍詛咒了無花果樹, 因為不結果的祝福之樹, 就顯示出那裏沒有祝福, 那麼祝福之樹, 砍掉也罷. 根據聖史所寫, 無花果樹現為禿樹, 故亦暗指末世之日, 實是祝福之日, 概因天主要完結此塵世, 全地也要往見天主聖容. 然後, 耶穌說: "天地要過去,但是我的話決不會過去"(31節). 這句意思明顯, 物質世界定必消逝, 唯聖言長存. 這正是基督徒面對世界末日的必要態度. 及後的一段(33-34節), 無非就是要告誡我們"要醒悟".

世界末日, 無論它是多麼的恐怖, 它總有一天要來. 這也是基督信仰核心的一環, 因為在那一天, 我們要為我們的所作所為交賬. 但奈可當代的人, 尤其是基督信徒, 把生命活得就如沒有世界末日一樣. 教會選擇把世界末日的主題放在選經上, 也許就是要提醒我們, 這世代真的有個世界末日, 在那天我們人人都要交賬. 或許有罪性的人, 就只有這樣, 才肯好好的活自己的生命.

梁展熙
學術資料來源: Arnold Monera教授, 新約釋經學博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