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經今讀
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
依撒意亞 召叫神視?
讀經一:依6:1-2a,3-8
一個人的人生感召,是相當重要的,是他起步人生的動力,是他在困難挫折時回望然後重拾信心的時刻。無獨有偶,禮儀在上主日讓我們讀過耶肋米亞先知的先知職務感召之後,在這主日則讓我們經驗一下另一位重要的先知──依撒意亞──的一次感召。
由於這類感召經驗這麼重要,除了禮儀所跳選的數節之外,我們會稍稍看看整個感召過程,讓我們更能理解依撒意亞先知往後的職務。
***
在進入這一章之前,我們先要處理的問題有二。其一:究竟《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六章所描述的,是否依撒意亞的「先知職感召」?有不少學者如此認為(如見Childs, 2001:51-54)。他們的理據是,首先,如此強烈的經驗,沒理由在開始他先知職務的感召之後才發生。其次,依氏這次經驗是如此全面,包括了他的畏懼和罪過承認,以及天主潔淨他的罪咎,應該在他職務開始發生,而不是後來的經驗才對。第三,交託給依氏的訊息,性質是如此大致性的,體現了他所有後來的訊息。
有另一些學者則抱持不同看法(如見Brueggemann, 1998:58-59)。他們認為,假若《依》第六章真是描寫依氏的感召的話,編修者理應置之於第一章。而《依》第六章中所描寫的依氏宣講結果──聽而不明,看而不知,在往後兩章發生在敘利亞-厄弗辣因戰爭的期間充份體現。他們推論第六章是因此而置於第七章之前。至於依氏的深層回應,他們則反駁,即使在他的起始感召之後,依氏仍是個罪人的事實,根本不令人意外。因此,他們的結論是,這次經驗,純粹是上主委派依氏去履行一項任務,而不是一份職務。
由於兩派理由都未絕對充份,我個人未有結論。至於取哪方說法,請看倌自行定斷。
***
第二個問題是:依撒意亞的神視,是否發生在撒羅滿所建的聖殿?事實上,希伯來語「hêḵāl」(6:1;下譯:殿宇),既可解「聖殿」(temple),又可解「宮殿」(palace)。那麼,這裏所指的,是前者還是後者?
在神視中,依撒意亞看見上主坐在御座上。當然,御座──統治者的座位──不會在聖殿中出現,而是在皇宮之中。在該神視中,上主君臨天下般坐在御座之中,旁有「色辣芬」(seraphim)侍奉左右。假設事發地點是聖殿的話,上主會坐在哪裏?只有可能是最神聖的地方,即「至聖所」(Holy of Holies;見上圖中的1)。但依氏怎會在那裏?只有司祭長才可走過帳幔,進入至聖所,而且只可以一年一次(見肋16:15-17)。事實上,烏齊雅王人生的最後十一年都身患癩病,就是因為他進入了聖殿並企圖侵佔司祭職務(見編下26:16-21)。因此,依氏怎會在那裏!
是故,不少學者的結論是,依撒意亞所見到的,是天主的天上宮殿。祂的天兵神將旁坐兩側,祂的光榮向四方照耀。這樣來解讀依氏的神視──有「色辣芬」在御座四周飛舞、讚美上主的對唱、門檻因呼聲而震動、整所殿宇充滿煙霞──更莊嚴肅穆:在天地王者面前,天搖地動。
***
依撒意亞的神視(6:1-8)
神視由四部分組成:依撒意亞看見上主的光榮;依氏宣認他自己的不潔;依氏得到天主的潔淨;依氏回應天主的呼召。
***
1-4節:依撒意亞看見上主的光榮
【1】在烏齊雅王駕崩的那一年,我看見我主正就坐於高高在上的御座。他的袍擺鋪滿整座殿宇[*1]。【2】「色辣芬」[複數][*2]站在祂上面[*3],六翼成對[*4],各有六翼成對[*5]。牠用兩[翼]遮掩牠的面,用兩[翼]來遮掩牠的雙腳,用兩[翼]來飛行。【3】各人向彼此高呼,說:神聖的、神聖的、神聖的[是]萬軍的[*6]上主。祂的光榮充滿整個大地。【4】因為呼聲迴盪,眾門檻的轉軸[=門鉸]都震動。那殿房[*7]滿佈煙霧。
[*1]希伯來名詞「hêḵāl」,既可解「聖殿」(temple),又可解「宮殿」(palace),相信意思包括整個建築物群;為廣含兩義,取譯「殿宇」。
[*2]希伯來複數名詞「śǝrāp̄îm」,單數作「śārāp̄」。詳見下文。
[*3]希伯來前置詞(介詞)「mimmaʿal」(lit. from above = [idiomatic] above)。「左右」,之說,大概是來自古希臘語譯本《七十賢士本》「κύκλῳ αὐτοῦ」(音:kuklōi autou;英:around him)。
[*4]上譯按現在各猶太-基督信仰傳承都認受的文本(textus receptus;指瑪素勒本MT),重複「六翼成對」一句。唯現存最古老的完整《依》手抄本1QIsaa卻沒有重複此句。從古代西方已見的語言現象來解釋,學界認為是「haplography」(=寫漏一次),即本來同一語言單元是重複兩次,但在漫長複抄過程中有以為重複了而事實卻並未重複的現象(如見Watts, 2005:102 n. 2b)。
[*5]希伯來詞組「šēš kǝnāp̄ayim」=「šēš」(six;六)+「kǝnāp̄ayim」([a] pair of wings;雙翼)。字義直譯本作「六對翼」。但從2節下來看,意思該是2+2+2=「six wings in pair」,故譯「六翼成對」。
[*6]希伯來名詞複數「ṣǝḇāʾôt」(lit. armies, hosts);本義(之一)作「軍隊、兵馬」。定語「萬」沿用慣譯,以強調其複數程度。
[*7]希伯來名詞「bayit」(lit. house),房舍,相當指建築物的一個單元。為表達出原文這裏用詞與第1節的「hêḵāl」不同,故譯「殿房」。
依撒意亞的神視,是發生「在烏齊雅王駕崩的那一年」。因此,這神視對依撒意亞(以及南國猶大?)來說,是亂世中的一顆定心丸。畢竟,無論繼烏齊雅王之位的是誰也好,天主仍然穩坐在天廷御座之上。
在這四節神視中,「我看見我主」一句就是中心,其餘的都不過是注釋而已。雖然在文字的層次,「高高在上」是形容御座的位置,但也同樣可用來形容上主本身。上主的袍擺同樣突顯出上主的偉大。那袍擺佈滿整間殿房。如此壯觀的袍擺就顯示出穿著者的地位。
至於「色辣芬」(śārāp̄)一字,來自希伯來語動詞「ś-r-p̄」,本義「燃燒」(to burn)。由此看來,此字意之所指,是那些侍奉上主的有翼物體的光耀奪目、火光熊熊的外表。牠們之所以有此外表,可能是因為牠們反映出他們所服侍的那位的耀眼面容。
這裏,是《聖經》唯一一處提到六翼色辣芬之處;而別處提到的色辣芬,則與這裏所描繪的有點距離。只是在依本身,就已有另外兩處提到色辣芬,分別是14:29的「飛龍」和30:6的「火蛇飛行」(均《思高》譯)。但查希伯來文本,兩者原文中是相同的詞組「śārāp̄ mǝʿôp̄ēp̄」(lit. flying seraph [or saraph]),即「會飛的[或正在飛的]色辣芬」。但根據14:29的描述,「śārāp̄ mǝʿôp̄ēp̄」(會飛的色辣芬)大概是蛇型物體。戶21:6和申8:15的「火蛇」(《思高》譯),實際上就是「hannǝḥāšîm haśśǝrāp̄îm」(lit. the snakes/serpents the seraphim/seraphs),「蛇、色辣芬」。上主在戶21:8命令梅瑟:「你做一條火蛇,懸在木竿上……」中的「火蛇」(《思高》譯),原文甚至只用了「śārāp̄」(seraph/saraph;色辣芬)一字。根據列下18:4,及至希則克雅王在位之時,聖殿中還置有那銅蛇像[即銅色辣芬像]。有鑑於此,學者認為,依撒意亞沒可能不知道那『銅蛇』也是叫「色辣芬」的。因此,他們推斷,依氏是刻意讓「色辣芬」成為天兵天將的一份子。
Slab with Six-Winged Goddess。The Walters Art Gallery, Baltimore。 |
撇除字源不談,根據考古發現,符合《依》中描述的六翼神祗也的確曾在古近東地域的文化中出現。如在今天敘利亞北部的哈拉夫遺址(Tell Halaf),即主前第十世紀時亞述帝國稱之為古扎納(Guzana)後來被亞述攻取的城邦,考古學家發現到一位雙手執蛇的六翼女神(如圖)。聖經學界猜測此六翼女神與色辣芬的由來有一定關聯。但詳情未明。
如果依撒意亞對周圍地區的宗教文化有一定認識的話,那麼依氏把色辣芬納入上主天廷之中的舉動,就更有意義。無論此色辣芬在古近東宗教思想發展史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牠既然最後在耶路撒冷聖殿中找到安身之所,就必須融入到雅威信仰之中。牠甚至可能成為天兵天將的代表。
回到《依》第六章中的色辣芬。牠們遮掩面容,是為免直接看見天主的光榮。另外,由於在《舊約》中「[雙]腳」(希伯來:raglayim;英:[a pair of] feet)常用作男性生殖器官的委婉詞,有些學者認為這裏的情況相同。當然,也有學者不同意這解讀。畢竟,在古時,以衣物覆蓋整個身體(包括整雙手、整雙腿)是莊重的表現,尤其在覲見君王的時候。
那些色辣芬們發聲宣告天主的神聖。隨著牠們的高呼三聖,殿宇也震動起來。把形容詞「神聖的」(holy)重覆三次,是構成最高級(superlative)──最神聖的──的做法之一。
***
5節:依撒意亞承認己罪
【5】我便說:我慘了!因為我要被毀滅了;因為我是個雙唇不潔之人,我又正生活在雙唇不潔的民族之中;因為我雙眼目睹那王、萬軍的上主。
看見天主光榮帶來兩重結果。一方面,這樣就揭示了天主光榮的深度;另一方面,這樣又顯露出依撒意亞的不潔的深度。依氏不單承認自己是個雙唇不潔的人,更明白自己活在一個有著同樣罪咎的民族之中。唇舌塑造說話,而說話則顯示出一個人的心思念慮。無論是依氏自己,抑或是他的民族,都沒資格站在這位無比神聖的天主面前。
***
6-7節:依撒意亞得到上主潔淨
【6】那些「色辣芬」之一往我這裏飛來,手中有一塊餘火未燼的煤炭[*8],[那是]牠用鉗子在祭壇上拿起來的。【7】牠觸碰我的口,牠便說:「看啊!這已觸碰在你雙唇上。你的過犯[*9]已離開了,你的罪過已得寬恕了」。
正當依撒意亞覺得無助之際,上主的差使馬上行動。牠往依撒意亞那裏飛過去,手中持有剛從祭台上取得的火炭。由於依氏的神視不大可能在聖殿中發生,而是在天主的天廷之中,因此該祭台的具體情況不詳。
第七節一開始時說:「牠觸碰我的口」。然後那色辣芬解釋道:「這已觸碰在你雙唇上」。究竟是甚麼觸碰到依氏的唇呢?是炭?是鉗?還是手?文中其實沒有交代細節,也許是為了讓我們專心旁觀這莊嚴時刻。要推敲這細節,我們還是要查原文。原文中的「這」(zę̄)屬陽性(masc.),但火炭(riṣpâ)和手(yād)卻是陰性(fem.)。那麼,這「這」所指的,大概只可能是「鉗」(melqaḥaym;陽性)。但誠如有學者所言(Beyer, 2007:64),在這裏我們也許不必分得這麼清楚。
然後,那色辣芬指出他行動的意義:「你的過犯已離開了,你的罪過已得寬恕了」。透過祂自己侍者的行動,天主已淨除了依撒意亞的不潔。值得留意的是,那色辣芬對猶大的罪隻字不提,而只提到依氏的。天主的人民尚未覺察到他們需要天主的淨除。只有在巴比倫充軍結束時,猶大才得到天主的復興(見40:2)。
***
8節:依撒意亞回應上主的呼喚
【8】我便聽到我主的聲音,說:「我可派遣誰呢?誰會為我們走[一趟?]呢?」我便說:「看啊!我[在這裏]。派遣我吧!」
已然潔淨的依撒意亞,不再受不潔的阻擋,已經可以回應上主。這節特別值得留意的是,在依氏尚未知道任務的內容時,已上前自薦。那麼,天主要他去宣佈的訊息,是甚麼呢?就請各位讀者去翻翻聖經,繼續看下去!
願上主祝福你、守護你,願上主使祂的臉光照你,施恩於你,願上主仰起臉眷顧你,賜你平安!(戶6:24-26)
梁展熙
參考書目:
- Beyer, Bryan E. Encountering the Book of Isaiah: A Historical and Theological Survey. Encountering Biblical Studies.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07.
- Brueggemann, Walter. Isaiah 1–39. Westminster Bible Companion.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1998.
- Childs, Brevard S. Isaiah: A Commentary. The Old Testament Library.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1.
- Koehler, Ludwig, Walter Baumgartner, M. E. J. Richardson, and Johann Jakob Stamm. 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9.
- Watts, John D. W. Isaiah 1–33. Revised Edition.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24.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Inc, 2005.
插圖:
一)撒羅滿聖殿重構圖。©Logos 2008.
二)Slab with Six-Winged Goddess。The Walters Art Gallery, Baltimore。
原載於:《信訊雙週刊》第285期
原載於:《信訊雙週刊》第28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