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一: 依9:1-3, 5-6
1: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光輝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身上。
2: 你加強了他們的快樂,擴大了他們的歡喜;他們在你面前歡樂,有如人收割時的歡樂,又如分贓[按: 這翻譯更準確的用字該是: 戰利品]時的愉快;
3: 因為你折斷了他們所負的重軛、他們肩上的橫木,以及壓迫他們者的短棍,有如在米德楊那天一樣;
5: 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著王權,他的名子要稱為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
6: 他的王權是偉大的,達味的御座和他王國的平安是無限的,他將以正義與公平對王國加以鞏固與保持,從今時直到永遠:萬軍上主的熱誠必要完成這事。
"依撒意亞先知書"的成書過程逾數世紀, 而這過程由公元前第八世紀開始, 不晚於公元前第二世紀完成. 整部"依撒意亞先知書"可約略被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39章, 主要記載公元前第八世紀的事; 第二部分, 第40-54或55章, 成書不早於公元前第六世紀, 因當中主要記載有關於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覆亡, 大部分猶太民族被徙置於巴比倫的事件; 最後, 第三部分, 第55或56-66章, 則成書於更晚期, 當中主要記載公元前538年, 一些猶太人從巴比倫大流徙中回流國土後的事. 這三部分常被分別稱為"第一依撒意亞", "第二依撒意亞"和"第三依撒意亞". 而很明顯, 這晚上的讀經一, 是選自"第一依撒意亞".
第3節所提到的"重軛", "橫木", "短棍", 是亞述帝國對以色列民的壓迫的象徵. 而"在米德楊那天", 就是暗指一個猶太傳統, 戰爭的勝利是來自雅威的, (民7:15-25). 第5節的"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 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 這本該是指希則克雅, 儘管在時間上並不完全配合; 而亦因為他並不符合這裏, 和在厄瑪奴耳神諭(7: 10-17)所表達的期望, 依撒意亞稍後(11:1-9)把他的期望放諸更遙遠的將來. 有學者認為這裏所指的不是誕生, 而是加冕. "神奇的謀士", 這一名號指出這新生王無需顧問, 就好像那些把阿哈次王引離正道的顧問們一樣. 字義上, 這名號和及後在28:29中所形容的雅威相當相似. 而"強有力的天主", 在10:21中依撒意亞將再度這樣形容雅威. "永遠之父", 這裏"父"是在形容祂統治的方式. 最後一個稱號"和平之王", 是猶太教和早期基督信仰都給予默西亞的一個稱號. 而第6節中的"正義與公平", 這實是一個統治者所必須維持的. 第6節中所提到的"平安", 就是這新生王的統治的結果(5節), 是給達味所許下的諾言(參見撒下7:16), 以及維持達味御座的果斷和公義的德行.
為理解以色列對默西亞所懷有的希望, 這一段落至關重要. 這段落隨從皇室神諭的模式, 可能不是在慶祝一位王者的誕生, 猶如大家所想的, 而是在慶祝一位王者的登基大典, 在他即位的那一天, 被稱為由雅威所生的"兒子"(詠2:7). 無論在這篇讀經, 或者在一些皇室聖詠, 我們都可找到類似的主題(如, 詠2, 21, 72, 89, 110, 132). 在猶大思想中, 君主的神學基礎就是與達味所立的永恆之約(如: 撒下7, 23:1-7; 詠89); 於每位新君主即位時, 天主對達味的許諾都會被再次重申. 一位能把理想中的王國實現的王者的來臨的強烈渴望由此而生. 這裏所指的是理想的達味後裔, 而非阿哈次. 讀經原文所取用的時式是完成式, 這是每每於新王即位時所讀神諭所用的時式. 放諸今天, 這可被稱為"預言性完成式", 以肯定一些希望的事定必會發生. 在黑暗中有光輝照耀; 有如於收成節般的喜悅, 有如勝利者在分戰利品. 壓迫者的重軛被折斷, 有如在基德紅(或米德揚)那天(民6-8), 戰場上的血腥畫面一掃而空. 因為一位新的達味後裔今天即位, 有如雅威的"兒子". 於他登極時, 他領受了許多受給君王的名號. 他將坐在達味的寶座上, 以公義治理達味的王國. 這王國將沒有終結; 雅威將要照顧這王國. 準確來說, 這並不直接指向基督, 而是一位要來拯救他民族的偉大好君王. 可是, 基督徒當然有權把他解讀為基督, 反正除耶穌外, 我們也找不到另一位比祂更貼切的配合這段描寫的君王了.
答唱詠: 詠96:1-2; 2-3; 11-12; 13
【答】:今天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路2:11)
領:請眾齊向上主歌唱新歌;普世大地,請向上主謳歌!請向上主歌唱,讚美他的聖名。
領:一日復一日,宣揚他的救恩。請在列邦中,傳述他的光榮。請在萬民中,宣揚他的奇功。
領:願諸天歡樂;願大地踴躍!海洋及其中的一切,要踴躍歡騰。原野及其中的一切,都要舞蹈;森林中的一切樹木,也各顯歡樂。
領:在上主面前歡樂,因為他已駕臨,統治大地乾坤;他要以正義審判普世,以他的忠信治理天下萬民。
聖詠第96篇乃一首喜樂的聖詩. 當中指出, 地上列國萬邦都要明認雅威的王權. 這篇簡短而富生命力的聖詠與聖詠第98篇相似, 也懷著聖詠第29和93篇的迴響, 而且幾乎就是編上16:23-33, 記述在達味統治下約櫃回耶京的一段.
四節的答唱詠非常顯淺, 就是全地各式各樣的受造物都以喜慶歡騰來回應答句. 而這答句也將在福音中再度出現.
這晚上的答唱詠重句將會在福音中再度出現, 故此句就會連同福音一同解讀.
讀經二: 鐸2:11-14
11: 的確,天主救眾人的恩寵已經出現,
12: 教導我們棄絕不虔敬的生活,和世俗的貪慾,有節制,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
13: 期待所希望的幸福,和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
14: 衪為我們捨棄了自己,是為救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洗淨我們,使我們能成為衪的選民,叫我們熱心行善。
根據弟鐸書的作者(按: 連同弟茂德前後書, 三封書信合稱"牧民書信", 新約釋經學家和研究保祿的專家都認為並非出自保祿之手, 而是托名給保祿的), 我們這些身為基督徒的人, 靠著在基督內天主的救贖德能, 我們能於現在及將來深具德行的於現世生活. 無論希臘文化(見11-12節)或是[先於牧民書信的]聖經眾書卷均對這封書信的措詞用字有深遠的影響. 在第11節中, "天主救眾人的恩寵已經出現", 此處"天主的恩寵"被擬人化了. 在牧民書信的其他地方, 也是"基督"祂出現 (2:13; 弟前6:14; 弟後1:10, 4:1, 8); 是故祂成了"天主救眾人的恩寵"於歷史中的實現. 這"救眾人的恩寵"不單是為一些人, 而是為"所有人" (見3:2, 8; 弟前 2:1, 4; 4:10). 第12節中的"救導我們", 指出天主為信者完成了希臘--羅馬社會珍而重之的事, 真正的教育. 這是可反抗不虔誠, 那相反虔誠/忠誠的惡行, 並促進一個完整的善行生活. 而在第13節中, "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光榮的顯現", 牧民書信視基督為隸屬於天主, 且授了祂, 那天主於過去及將來的彰顯者, 跟天主同樣的名號. 於此祂接受了天主這名字. 而讀經的最後一節, 即第14節, 實是作者以刻板的言辭, 要求信友就基督的救世工程作出具道德倫理的回應. "是為救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 洗淨我們, 使我們能成為衪的選民", 這是在聖經中天主所作出的承諾(則37:23; 詠130:8; 出19:5), 透過基督的自我奉獻得以完成.
作者於本章的前10節都是在給予基督徒實用的指示, 而給出他這些指示的主旨: 基督徒生活是建基於在基督身上彰顯的救恩, 就像在哥2:6-3:4中所寫的一樣.
福音: 路:2:1-14
1: 那時,凱撒奧古斯都出了一道上諭,叫天下的人都要登記:
2: 這是在季黎諾作敘利亞總督時,初次行的登記。
3: 於是,眾人各去本城登記。
4: 若瑟因為是達味家族的人,也從加里肋亞納匝肋城,上猶大名叫白冷的達味城去,
5: 好同自己已懷孕的聘妻瑪利亞去登記。
6: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她分娩的日期滿了,
7: 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裏,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
8: 在那區有些牧人露宿,守夜看守羊群。
9: 有上主的一個天使站在他們身邊,上主的光耀環照著他們,他們便非常害怕。
10: 天使向他們說:「不要害怕! 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
11: 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
12: 這是給你們的記號:你們將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裏。」
13: 忽有一大隊天軍,同那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
14: 「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羅馬帝國的全民登記, 根據史料記載有三次, 分別於公元前28年, 公元前8年和公元14年; 然而除了新約外, 有關是次在凱撒奧古斯都統治下的全民登記並無其他史料支持. 凱撒奧古斯都在位於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 他的統治標誌著一個和平的時代, 史稱"奧古斯丁的和平" (Pax Augustus), 使得平民百姓都以他為世界的主宰和救世者. 至於第2節中提到的"季黎諾"(Quirinius), 乃當時奧古斯都為平定作亂的作戰專員/大使. 因此當時他是敘利亞的軍事總督, 至於民事行政權則落在凡勒斯(Varus)手中. 季黎諾在歷史上有兩次機會跟當地的行玫權力機關有聯繫, 分別於公元前6-4年及公元6-9年. 在今晚福音的第7節中提到耶穌是"頭胎男兒", 這一詞並沒有確切指出瑪利亞及後有沒有子嗣, 但這一詞卻指出這嬰兒完全屬於天主(戶3:11-13). 至於"襁褓", 當時是常用來包裹嬰兒以保溫暖並使之舒適的. 於第8節中提到牧人是"露宿"的, "露宿"一詞並未能確切指出耶穌誕生的季節. 而在第11節中, 聖史給了聖嬰三個名號, 分別是"救世者", "主", "默西亞". 而"主"這一名號, 希臘文作"Krios", 在舊約中是等同天主神聖且個人化的名字, "雅威"的另一等同稱號.
在季黎諾的統治下所舉行的全民普查, 仍然引起學界的廣泛討論. 由於季黎諾直到公元六年在擔任敘利亞總督(兼管軍事和民事); 接著他就平定了加里肋亞人猶達的造反 (宗5:37). 若耶穌是誕生於猶太王黑落德的統治下(路1:5), 那麼接著的幾年就根本沒有任何全民普查. 在眾多就這一歷史時間問題所提出的解答當中, 最令人滿意的是, 路加把一些就近耶穌誕生的鬆散歷史事件拼湊在一起, 使他的讀者能約略明白此事的歷史背景, 但路加沒有意圖給出絕對準確的時間背景. 在路加寫書時, 即耶穌誕生的七十至八十年後, 這件在七, 八十年前發生在猶太人地區的事件的準確時間對羅馬帝國的希臘人(路加的讀者)而言, 重要性不大. 但在耶穌誕生時, 巴勒斯坦是敘利亞省的一部分的這個事實, 對在安提約基雅--在路加時期乃基督徒福傳的根據地--的路加的讀者而言, 會多一份熟悉.
瑪利亞誕下了她的"頭胎男兒". 這並不是好像一些較早期的教父們所注釋的, 說她及後產有其他子女. "頭胎男兒", 如上段所述, 乃根據梅瑟法律(申21:15-17)的一個具法律效力的身份. 基督信仰把耶穌理解為"眾兄弟中的首生者"(羅8:29). 襁褓和馬槽展示出耶穌誕生的貧窮和謙卑, 但這包裹也隱約地提示出祂的王者身份. 這裏也隱藏了耶穌的誕生和撒羅滿王的誕生的對應關係: "我在襁褓中, 受了母親的撫育和照顧. 沒有一位君王, 另有不同的誕生"(智7:4-5).
這位謙卑的王者的誕生首先被報給卑微的人. 牧人們通常是貧窮的, 且某程度上是被遺棄的人, 被那些"廣受尊重的人"認為是無知的, 污穢的, 和不守法律的. 就好像那些廣為人厭惡的稅吏一樣, 這些被遺棄的人已經準備好接受福音. 天主使者的出現照亮了天空(申33:2); 就好像天使向瑪利亞報喜時一樣, 那裏充滿著惶恐和安撫. 救恩的訊息正正是透過這些卑微的人傳遍整個以色列. 而"默西亞"和"主"等主提充斥在初期教會的傳道中(宗2:36); 儘管這些名號在此處--福音的前言中--已出現, 但要直到主的復活和聖神的傾注時, 這些名號才能完滿的被理解.
天使們宣告和平就是天主的恩寵. 而奧古斯都則因為能在一整個世紀的公民衝突後, 於公元前29年建立和平而被尊重. 但這和平的羅馬帝國(Pax Romana)只是靠著軍事力量所打造的表面和諧. 真正的和平將透過耶穌而來臨(若14:27). 牧人們"急忙的"趕到白冷, 渴望(一如瑪利亞: 路1:39)回應救恩喜訊. 牧人們傳述這事所帶的震驚將伴隨著耶穌的化工及早期的福音傳道者(5:26; 8:56; 宗8:13). 有時這份驚喜並未能作出甚麼, 除了為那些在聽了牧人們述說後就讚美光榮天主的人以外. 而瑪利亞, 作為天主的話的理想接受人和基督徒祈禱(在耶穌以後)的典範, 則把天主的話默存心中, 反覆思量.
梁展熙
參考資料:
Coogan, Michael D., Marc Z. Bretter, Carol A. Newsom, Pheme Perkins, ed., The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 Augmented Third Edition: with the Apocryphal/Deuterocanonical Books: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Brown, Raymond E. S.S., Joseph A. Fitzmyer S.J. and Roland E. Murray, O.Carm., eds. The New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Avon, Great Britain: The Bath Press, 1990.
Fuller, Reginald C. D.D., Ph.D., L.S.S., Leonard Johnston S.T.L., L.S.S. and Conleth Kearns O.P., D.S.S. eds. A New Catholic Commentary on Holy Scripture. New York: Thomas Nelson, Inc. Publsihers, 1975.
Black, Matthew D.D., D.Litt., D. Theol., F.B.A. and H. H. Rowley D.D., B.Litt., Theol.D., F.B.A. Peake's Commentary on the Bible. Hong Kong: Thomas Nelson and Sons Ltd, 1976.
Kodell, Jerome.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3: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