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一: 米5:1-4
1: 厄弗辣大白冷!你在猶大群邑中雖是最小的,但是將由你從我生出一位統治以色列的人,他的來歷源自亙古,遠自永遠的時代。
2: 因此,上主必將遺棄他們,直到孕婦生產之時,那時他弟兄中的遺民必將歸來,與以色列子民團聚。
3: 他必卓然屹立,以上主的能力及上主他們的天主之名的權威,牧放自己的羊群。他們將獲得安居,因為他必大有權勢,直達地極。
4a: 他本人將是和平! 4b:當亞述人侵入我們地域,蹂躪我們領土時,必有七個牧者,八個人民首領奮起對抗。
米該亞先知, 他名字的意思是: "誰好像雅威?", 活於公元前第八世紀, 而接他的手繼續當先知工作的就是納鴻 (見米7:18-19和鴻1:1-3). 米該亞作先知工作的時候約於約堂, 阿哈次, 希則克雅為猶太王的時代, 約公元前759-687年. 那可是動亂的年代, 世時情況載於列下16-19章.
這篇讀經是要給予以色列人一個希望, 因為撒瑪黎雅, 當時充滿各種罪惡的城市, 將被亞述攻陷. 而在耶路撒冷, 同樣的罪惡也橫行無忌. 先知是在擔心耶路撒冷會否遭受同一命運. 故此, 讀經一指出, 一位新的達味將要起來, 但他不是由耶路撒冷來的, 而是由白冷, 達味出生之地而來的. 他要在這假想的時代統治以色列. 新約把這首詩歌中的新達味解讀為耶穌(瑪2:6; 參見若7:40-43).
第1節中提到耶路撒冷, 她是位於耶路撒冷南部9公里的城市. 而厄弗辣大, 是猶大族的一個行政地區, 而白冷村就是位於這個行政地區內. "源自亙古"一詞也見於亞毛斯先知書(9:11), 指"來自達味"的意思. 第2節就講述了新君王的誕生, 而與米該亞同時代的, 耶路撒冷的依撒意亞(又稱 "第一依撒意亞"), 也有寫到這位假想的君王的誕生(7:14, 9:6).
而在第4b節中, 就講到以色列不會缺失領袖 (對比同書第2-3章). 而"七...八...", 此兩數目是足夠的意思 (見亞1:3n).
答唱詠: 詠80:2-3, 15-16, 18-19.
【答】:天主,求你復興我們;請顯示你的慈顏,好拯救我們。(詠80:4)
領:以色列的牧養者,懇求你留心細聽。坐於革魯賓之上者,求你大顯光榮。求你發顯你的威能,快來作我們的救星!
領:萬軍的天主,求你領我們回去,求你從高天之上,垂視而憐恤!求你常看顧這葡萄樹,和你右手種植的園圃,保護你所培養的小樹。
領:願你右手扶持你右邊的人,並扶助你所堅固的子民!從此,我們再不願意離開你;請賜我們生存,為能傳揚你的名。
聖詠第80篇實是為祈求以色列能擺脫外邦敵人的禱辭, 是整個以色列為北國的覆亡(公元前 722年)的哀歌. 當中讀者會發現, 第4, 8, 和 20節都是重句. 這首聖詠本是由領唱者頌唱, 由全體答重句的.
而今天答唱詠的重句, 便是這篇聖詠的重句. 天主的慈顏, 就是一張滿帶笑容, 充滿光彩的面容, 表達出天主的仁慈 (參見戶6:25). 在答唱詠第一節中, "坐於革魯賓之上者", 這是對雅威的稱號, 來自以色列的早期歷史, 當祂與以色列民一起遷移時只在帳幕內(撒下7:6), 坐在約櫃的革魯賓的塑像上(撒上4:4; 撒下6:2; 依37:16). 在答唱詠的第二節中最後一詞"小樹", 本字字義為"兒子", 而學界對其翻譯並不那麼肯定, 並對其字義, 給出三個可能性: i. 就是禮文中的"小樹"; ii. 是以色列 (參見 出4:22 '以色列是我的兒子'). iii. 阿拉美文聖經譯本把這字譯作'受傅的君王'; iv. 有些版本更省去了這一句. 而答唱詠的第三節, "你右邊的人", 常是指君王(詠110:1), 而這裏就以比喻的方式指以色列. "我們再不願意離開你", 以色列承認曾離開天主, 但現在就願意皈依.
讀經二: 希10:5-10
5: 為此基督一進入世界便說:『犧牲與素祭,已非你所要,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
6: 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你所喜,
7: 於是我說:看,我已來到!關於我,書卷上已有記載:天主!我來為承行你的旨意。 』
8: 前邊說:『祭物和素祭,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你所要,已非你所喜;』這一切都是按照法律所奉獻的;
9: 後邊他說:『看,我已來到,為承行你的旨意;』由此可見,祂廢除了那先前的,為要成立那以後的。
10: 我們就是因這旨意,藉耶穌基督的身體,一次而為永遠的祭獻,得到了聖化。
致希伯來人書的10:1-18, 討論的都是舊祭與新祭. 作者總結了基督的祭獻與以色列祭禮的比較. 我們可在聖經中找到以色列祭禮有限制與在聖子內所說的話的意義. 第5-9節是要證明以動物作犧牲的祭禮沒可能消除罪惡, 可見詠40:7-9, 釋經學者常把基督視為該段聖詠的說話者. 而至於第8節的舊約出處眾多: 撒前15:22; 詠50:8-15; 依:1:10-17; 耶7:21-26; 歐6:6. 而第10節中所談到的"聖化", 指的是在禮儀中, 我們透過基督的血得到潔淨, 更臻完美 (10:29).
在第5-7節中, 我們可找到詠40:7-9的說話, 用以談論聖子的"道成肉身". 讀經中的引述完全依據"七十賢士譯本". 而在舊約的馬索拉版本(Masoretic Text, 大約主後七世紀時,猶太眾拉比發明了將希伯來經文用點記加注母音之注音系統,這些加注母音的經文就是「馬所拉本」)中, 該篇聖詠的第7b節是這樣的: "祢為我挖開的耳朵" (意即: 聆聽及服從天主的旨意). 大部分的"七十賢士譯本"的手稿都有以希伯來文的這麼一句: "祢為我預備了的一個身體". 這篇聖詠的主旨是天主喜歡服從勝於祭獻; 這不是要全盤的否認禮儀, 卻指出相對地, 服從的重要性高於禮儀. 由於耶穌的服從藉祂的願意獻身(即祂自己)至死而表現出來, "七十賢士譯本"中的第7b節是特別為此而寫成的, 程度至深以致有學者認為是"七十賢士譯本"反過來引用"致希伯來人書"的. 第8節中的"祭物和素祭, 全燔祭和贖罪祭", 該是涵蓋了四大祭禮: 即和平祭(祭物), 穀物祭 (素祭), 全燔祭和贖罪祭. 贖罪祭包括"特殊贖罪祭" (參見肋5:6-7, 而在馬索拉版本中, 這兩名稱可互相交換使用). "這一切都是按照法律所奉獻的", 這一句是為第9節的"廢先立後"作預備. 第9節: "後邊他說: "看, 我已來到, 為承行你的旨意;" 由此可見, 祂廢除了那先前的, 為要成立那以後的":天主喜愛服從勝於祭獻, 可見於祂廢除了舊約的祭禮並以耶穌的自我犧牲取而代之. 第10節的"我們就是因這旨意, ..., 得到了聖化", 這旨意就是天主的旨意, 由基督奉行, 就是祂把這天主"預備了"給祂的身體獻於死亡. 耶穌肉體的奉獻與祂聖血的傾流意義相同; 兩者都各自表達出基督的完全自我奉獻.
福音: 路1:39-45
39: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
40: 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
41: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
42: 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妳是蒙祝福的,妳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
43: 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
44: 看,妳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
45: 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這段福音, 是"路加福音"中"聖母往見聖婦依撒伯爾"的前半部分, 而四福音中, 也只有這部福音對此事有所記載. 在"路加福音"中, "聖母往見聖婦依撒伯爾"的下半部分就是出自聖母口中的"聖母讚主曲".
天主奠定耶穌為救恩史的最末部分的意義, 在神學上豐富得聖史路加要將之作兩度闡釋, 分別在1:39-45 和 1:46-56. 在39節中, "急速往山區去", 路加在第39-56節中, 並沒有於探訪她那年老有孕的表親依撒伯爾中強調她的仁愛和社會性考慮(social concern)的意圖. 若路加想要於此把瑪利亞描寫成愛德的模範, 他斷不會寫下第56節, 於依撒伯爾有孕九個月, 快將臨盆產子的時候離她而去. 再者, 在二千年前的以色列地區, 一位十四歲的猶太貞女獨自走四天的旅程也不足為信. 更確切地說, 路加寫"聖母往見聖婦依撒伯爾"一段, 更富文學和神學意味. 他把兩位準母親(1:25和1:36)放在一起, 致使兩人都在他們的生命中主動的讚美上主, 以及把若翰呈現為瑪利亞的兒子的"先驅". 路加把瑪利亞從若翰誕生的一幕中移去, 目的是為了兩個誕生故事都有各屬的主角: 匝加利亞, 依撒伯爾和若翰; 若瑟, 瑪利亞和耶穌. 在第41節中的"歡躍": 厄撒烏和雅各伯在黎貝加腹內的"互相衝突"(創25:22) 跟若翰在依撒伯爾腹中的歡躍, 具有文學上的平衡關係: 這動作預兆出將來兩人的關係. 這段福音的字裏行間, 尤其是第44節, 清楚表明若翰透過這歡躍的動作, 認出他的上主, 耶穌. 透過聖神的恩寵, 依撒伯爾有權去解讀若翰歡躍的意義. 而依撒伯爾在第42節起對聖母所講的話, 使我們憶起雅厄耳(Joel, 女性. 民5:24)和友弟德(Judith, 女性; 友13:18)所作的解救她們民族的行動, 依撒伯爾讚揚瑪利亞, 瑪利亞所作的解救行動就是把締造和平者帶到世上來 (2:14). 在第43節中, 依撒伯爾口中的"吾主": 依撒伯爾在解讀若翰, 而若翰在依撒伯爾腹中歡躍, 是因為瑪利亞懷著他們的上主. 在第44節中, 依撒伯爾提到"歡喜": 若翰的歡喜實是對天主在耶穌內實踐的諾言的適當回應. 在這段福音的最後一節中, 依撒伯爾讚美瑪利亞"是有福的", 因為瑪利亞, 實是信眾的模範(見1:38), 而她是因為她對天主信實的這麼一份信任而被依撒伯爾所讚美.
匝加利亞曾獲許諾, 他的兒子將要充滿聖神(1:15). 從耶穌靠聖神而受孕的一刻起, 聖神也在眾人身上成為活躍的. 若翰在耶穌的臨在中領受了聖神; 然後依撒伯爾也充滿了聖神, 及後匝加利亞和西默盎. 這預兆了耶穌將來的光榮, 就是祂將要向眾人傾注聖神(宗2:33). 依撒伯爾的問題: "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 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 使我們憶起, 當約櫃從培肋舍特人上被搶回來時, 達味王所說的話: "上主的約櫃如何能進入我那裏?"(撒下6:9). 約櫃象徵雅威, 以色列的天主的臨在, 而瑪利亞探訪依撒伯爾, 則靠著主耶穌的臨在, 聖化了依撒伯爾的家.
梁展熙
參考資料:
Coogan, Michael D., ed., The New Oxford Annotated Bible: Augmented Third Edition: with the Apocryphal/Deuterocanonical Books: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Brown, Raymond E. S.S., Joseph A. Fitzmyer S.J. and Roland E. Murray, O.Carm., eds. The New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Avon, Great Britain: The Bath Press, 1990.
Stuhlmueller, Carroll.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15: Amos, Hosea, Micah, Nahum, Zephaniah, Habakkuk. Bandra, Mumbai: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Clifford, Richard J.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Old Testament-23: Psalms 73-150. Bandra, Mumbai: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Kodell, Jerome.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3: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MacRae, George 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10: Hebrews. Bandra: St. Paul Press Training School, 20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