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五旬節
2010年5月23日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2:1-11
1 五旬節日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
2 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
3 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
4 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
5 那時,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的猶太人。
6 這聲音一響,就聚來了許多人,都倉皇失措,因為人人都聽見他們說自己的方言。
7 他們驚訝奇怪地說:「看,這些說話的不都是加里肋亞人嗎?
8 怎麼我們每人聽見他們說我們出生地的方言呢?
9 我們中有帕提雅人、瑪待人、厄藍人和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及卡帕多細雅、本都並亞細亞、
10 夫黎基雅和旁非里雅、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人,以及僑居的羅馬人、
11 猶太人和歸依猶太教的人、克里特人和阿剌伯人,怎麼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天主的奇事呢?」
12 眾人都驚訝猶豫,彼此說:「這是什麼事?」
13 另有些人卻譏笑說:「他們喝醉了酒!」
2:1-13 在五旬節發生的聖神降臨
期待已久的聖父許諾實現的日子終於要來臨(見1:4-5, 8)。這個團體現在聚在一起,據推測是在祈禱(1:14),在猶太節日──五旬節的那一天。在五旬節,猶太朝聖者來到耶路撒冷去慶祝天主透過在西乃山上給他們法律而使他們成為祂的民族。從舊約的早期開始,猶太人已把風和聖神聯想在一起。而無論火和聖神都曾被若翰洗者在路3:16所預言(在宗1:5和11:16重提)。比他更大的一位將要「以聖神和火洗你們」。在《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錄》中都有很強烈的模式,就是較早前所作的一個預言要成真。
當所有人都被聖神所充滿時,他們就說了各種語言,或說了聖神給予他們的語言(如在10:46和19:6)。無論「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2:4)還是在宗2:16-18所作的闡釋,看來都要描寫富傳教使命色彩的先知恩賜。若成為傳教士就能獲得可多種語言來說天主的話的能力,這是多麼有幫助啊!在這裏,路加看來不是在想有關那些在格前12-14章中以及今天普遍在神恩復興祈禱小組中的「先知話之恩」。
保祿所形容的那些語言,他其實要說的不是人類語言,而是一種無需語言或精神上的理解而向天主的祈禱的一種方式(格前14:2, 9, 14-19)。他說若不屬該團體的人聽到的話,會以為那團體都是患精神病的(格前14:23),大概是因為在格林多城的「語言」聽起來都好像無條理般胡言亂語一樣。甚至在宗2:12-15,就宗徒們看似醉酒的指責都指出他們看來好像在胡言亂語。或者路加所聽的有關五旬節的描述就以他們的講話為胡言亂語。無論如何,在《宗徒大事錄》第二章的路加版本是在把巴貝耳塔的懲罰反轉。在創11:1-9,在巴貝耳塔原本說同一種語言的人變成不能再互相明白,因為所操的語言變得不一樣。而在五旬節,就算操不同語言的人都能明白宗徒們所說的一切。
就宗徒們作了此公開講道而沒被那殺害了耶穌的當權者所即時報復,而對此敘述作當場的否定。那些當權者稍後就會騷擾伯多祿在聖殿的講道(宗4:1-3),但那些當權者可能並未就這次事件作準備。若果沒有這些公開講道的話,初期教會很可能沒有像歷史中般擴展得那麼快。
答唱詠:詠104:1,24,29-30,31,34
【答】:上主,請你噓氣,使大地更新。(參閱詠104:30)
或「亞肋路亞」
領:我的靈魂,請頌讚上主!上主、我的天主,你偉大無比。上主,你的化工,何其繁浩,你創造的萬物,充滿大地。【答】
領:你若停止牠們的呼吸,牠們就要死去,歸於原來的灰土。你一噓氣,萬物化生;你使大地,更新復興。【答】
領:願上主的光榮,永世無窮;願上主喜愛自己的化工!願我的祈禱蒙上主喜悅;我將常在上主內歡樂。【答】
聖詠第一百零四篇
這首聖詩讚美天主,祂輕易而巧妙地使太初黑夜和暴戾的大水成為一個到處都生氣勃勃的世界。這篇聖詠的形成與《創世紀》第一章相同,一個黑暗如水般的混沌(創1:1-2)在第一天接受了光,而在第二天就是乾地。那兩股勢力,黑夜和大水,那曾使人類團體無可能長存的事物並未被徹底殲滅;它們反而成為天主創造的其中一部分。
在1-4節中,作者指出上主的宮殿、隨員,以及祂自己,因著其光芒,反映出天主統領諸天世界。在這智慧與德能面前,聖詠作者賦以讚嘆(24節)。就算是廣闊無垠的大海,可知世界的奧秘盡頭,是在天主的權能之下。而在那裏天主也放置一隻生物,水中巨獸(鱷魚),好使牠能享受生命(25-26節)。天主的世界並不是那些自然神論哲學家的時鐘一樣,上了發條(即上了鏈)然後就置之不理,隨之根據機械原理運行;反之,每受造物都在每時每刻舉目於天主,以獲取生命的延續。天主的神,或是天主的噓氣,是生命的必需品,好像在《創世紀》第二至三章和則37:1-14所述的一樣(27-30節)。
對地上一切元素的掌控就展現出上主的光榮──這首宗教歌曲的主題(31-34節)。而唯一能使天主的光榮變得模糊的就是人類的罪過。聖詠作者祈求罪人不再玷污上主的化工(35節)。
讀經二: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12:3-7,12-13
1. 弟兄們,至論神恩的事,我切願你們明瞭。
2. 你們記得:當你們還是外教人的時候,好像著了迷,常被勾引到那些不會出聲的偶像前。
3. 為此,我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受天主聖神感動的會說:「耶穌是可詛咒的;」除非受聖神感動,也沒有一個能說:「耶穌是主」的。
4. 神恩雖有區別,郤是同一的聖神所賜;
5. 職份雖有區別,郤是同一的主所賜;
6. 功效雖有區別,郤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
7. 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
8. 這人從聖神蒙受了智慧的言語,另一人郤由同一聖神蒙受了知識的言語;
9. 有人在同一聖神內蒙受了信心, 另有人在同一聖神內郤蒙受了治病的奇恩;
10. 有的能行奇蹟,有的能說先知話,有的能辨別神恩,有的能說各種語言,有的能解釋語言,
11. 可是,這一切都是這唯一而同一的聖神所行的,隨衪的心願,個別分配與人。
12. 就如身體只是一個,郤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
13. 因為我們眾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
14. 原來身體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有許多
15. 如果腳說:「我既然不是手,便不屬於身體;」它並不因此就不屬於身體。
16. 如果耳說:「我既然不是眼,便不屬於身體;」它並不因此不屬於身體。
17. 若全身是眼,哪裡有聽覺﹖若全身是聽覺,哪裡有嗅覺﹖
18. 但如今天主卻按自己的意思, 把肢體個個都安排在身體上了。
19. 假使全都是一個肢體,哪裡還算身體呢﹖
20. 但如今肢體雖多,身體卻是一個。
21. 眼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同樣,頭也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們。」
22. 不但如此,而且那些似乎是身體上比較軟弱的肢體,卻更為重要,
23. 並且那些我們以為是身體上比較欠尊貴的肢體,我們就越發加上尊貴的裝飾,我們不端雅的肢體,就越發顯得端雅。
24. 至於我們端雅的肢體,就無需裝飾了。 天主這樣配置了身體,對那缺欠的,賜以加倍的尊貴,
25. 免得在身體內發生分裂,反使各肢體彼此互相關照。
26. 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 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 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
27. 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
28. 天主在教會內所設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有治病奇恩的、救助人的、治理人的、說各種語言的。
29. 眾人豈能都作宗徒?豈能都做先知?豈能都做教師?豈能都行異能?
30. 豈能都有治病的奇恩?豈能都說各種語言?豈能都解釋語言?
31. 你們該熱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在把一條更高超的道路指給你們。
12:1-11 聖神的恩寵
當格林多人還是異教徒時,他們是很容易被各種謬誤的思想所迷惑。基於心理上的衝動,他們寧願聽從那些口啞不能言的偶像也不聽從天主的啟示。保祿講的就是好像厄里亞所反對的那些偶像(見列上18:21-40)。再一次,保祿理所當然地認為他的讀者已對舊約有相當的認識(見格前10:1-13)。
明顯地,格林多人們有著一種思想的傾向,就是凡具說服力的講者或集體的思想衝動(即閃過腦海的念頭)就是賦有聖神德能的啟示。也許這就能解釋,格林多人在鐵嘴銀牙的阿頗羅和口才稍遜的保祿之間,會讚揚阿頗羅而漠視保祿(見格前2:1; 3:5; 4:6;格後10:1-2; 9-10;宗18:24)。然而,保祿堅持,所有的基督徒宣講,重點不在口才,而是基督的王權。沒有任何「詛咒耶穌」(12:3)的人可受到聖神的感動。保祿可能是指那些分裂團體的人。保祿也可能是指那些變了節的,不能保持他們在基督內的信仰而回到猶太教甚或異教的人。那時,儘管基督信仰和猶太教間的敵意日深,一些基督徒仍然繼續在猶太會堂中作崇拜,而當中譴責基督及祂的跟隨者的說話逐漸增多,更愈趨刻薄。這對那些把猶太教視為自己的根的早期基督徒來說,明顯地是不可容忍的。保祿強調,「宣告耶穌是主」這個行動必須透過聖神,而且這宣講必不可是帶來分裂的。這給予信仰之恩的同一聖神,同時給予所有其他恩寵。聖神為各種各樣的恩寵作出美妙的整合。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對基督還是對教會,若果信德不足的話,神恩都可能帶來分裂。神恩可能導致嫉妒、驕傲、自大、排外等。聖神要求教會使用這些神恩來達致團結合一。
同樣地,提供所需服務的牧職人員的才能有時會誘惑人去崇拜他們。但由於所有基督徒都承認同一個主,他們必須明認所有牧職人員都從屬一個主。所有人都藉同一個天主而達致團結和諧,祂就是所有存在的泉源和終向。聖神的每一種表現(即每一種神恩),為的不是要頌揚管有該份神恩的人,而是為全人的好處。在12:7的「公益」的概念,是保祿對團體如身體的闡述(12:12-31,即緊接這段聖經段落的下一段)的前奏。
保祿在12:8-10中給出了神恩的多樣性,而他在12:11重申所有神恩都是同一的聖神的彰顯。列表的中各種神恩並不盡錄。相似而不盡相同的列表在保祿書信的其他地方也出現(12:28-30;羅12:6-8;弗4:11)。保祿當然不是說信德只是為有神恩的人。所有成義的人都有共同的信仰。但為某些人來說,這信德是未見之事的可見證明(見希11:1)。為其他人來說,主要的標記就是他們醫治身體和心靈疾病的能力。有些人甚至有能力行神奇的事。這列表的本意並不是要就各項神恩的價值作出評價。「說先知話」,保祿在其他地方曾說過這一神恩較「說各種語言」更有價值(14:1-3),在這裏保祿就僅僅將之列為同一聖神的不同彰顯而已。各種神恩都被分發出去,不是依照個人功績,而是聖神的意願。
12:12-31 教會如身體的比喻
格林多人多讚揚神恩,但對身體的尊重卻不足。作為他矯正之書的一部分,聖保祿把聖神形容為使所有人成為一體的團結力量。他以身體作比喻,以作此教導。根據保祿,萬事萬物都要在基督的光照下被重新評核。因此,即使是「有所欠缺的」身體(見12:24-25),也可提供用以形容聖神工作的最恰當形象。保祿借用了當時非常流行斯多噶哲學中的有關身體的概念。斯多噶學派把國家視為一個整體,一個有許多成員的身體。保祿強有力地使用了這概念以應用於格林多團體的感恩祭獻(見11:17-34)。這身體代表出團體的團結性和多樣性。身體需要各成員的多樣性,就如各成員要依靠其他成員的合作才可像身體的一部分般發揮作用。這份相互關係在經文中以象徵的方式表達出來。
保祿也以這種方法來表達他就基督的教導。保祿從未在他書信中的任何一處明確寫出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但他的而且確把這形象應用到他的收信團體上。透過聖洗聖事,信眾與基督一同參與了死亡和復活。透過感恩聖事,信眾們相互都加入到祂的身體之中。由此,透過這些聖事,所有把人區分開來的不同自然差別都被消除淨盡。聖神使我們能超越所有種族或國籍的差別(「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見13節)和社會層面上的差別(「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見13節)。迦3:28就再加上不同性別的團結一致。
這身體並非成員中的任何一個,而是眾多的成員合作如一。每位信友都是基督身體的一個成員;而信友的身體也被稱為聖神的殿宇(見格前6:19)。這身體,教會,聚集各成員並使結合為一。每一部分都組合成為一個身體。各成員間的差別反而促成了他們的結合。人不能成為別人,人也不能擁用別人的才能。若一個成員受苦,其他的也一同受苦,其他所有的成員也會本能地為受苦的成員提供補給。同樣地,若一個成員受到表彰,其他成員都雀躍不已,因為他們都一同分享這份榮耀。
格林多人出於自然的重視思想和精神的事物高於物質事物。然而他們明白到思想能影響身體,且反之亦然。就整個的人而言,那些「較不重要」或「較不光彩」的成員透過那些較光彩的成員中獲得了應有的身份。換言之,就如我們的思考管理我們的熱情(passion)致使在我們內不會有矛盾,同樣,聖神使身體內較光彩和較不光彩的成員和諧地走在一起。由此,舉例如,「軟弱的」和「堅強的」得到和解(見格前8:7-13; 10:23-30)。
基督的身體,教會,就是這樣。在同一身體內,每個基督徒都在與其他基督徒的關係中找到新身份。天主賦予教會的神恩眾多,由宗徒職份到說多種語言的都有。文中,宗徒職份似被列於首位,然而保祿卻視之為「最後一等」(格前4:9)。是對天主智慧的那份接受,那份世人認為是愚妄的智慧(4:10),使他們成為宗徒的。他們的功能,尤如保祿所述,是由見到復活的主而來的(9:1; 15:8-10)。宗徒的工作是要宣講福音、組織基督徒團體(9:2)、使地方教會與那更大的教會保持和諧,尤其是耶路撒冷的權威(見迦2:1-10)。「宗徒們」,並不是「那十二位」的同義詞。把「宗徒」一字帶到基督徒世界的保祿,也不用此字來形容曾跟隨過地上耶穌的人。宗徒們的使命是來自天主的,而非他們所屬的團體的願望所能支配的。
列表中宗徒之後的,是先知。這裏保祿對先知的描寫有別於在14:1-5中的。然後是教師,即那些解釋福音背後的意義又能堅強信德的人。我們不清楚,就保祿的思想而言,是否已有一個真正的聖統制度。然而,作為對格林多人──那些相信「說各種語言」是至關重要的人──的矯正之書,保祿最後才列舉這份恩寵。他所要強調的是要發揮作用的有許多不同的職務,而當中無須競爭。每個人都有一份恩寵,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著同一份恩寵。更奪目耀眼的恩寵不一定就是更好的。更好的恩寵就是更能服務團體的那一份。所以,保祿這樣總結,仰慕更好的那位恩寵,而最好的就是愛德。
繼抒詠
領:天主聖神,求你降臨!從至高天庭,放射光明。
答:貧者慈父,求你降臨!恩寵施主,求你降臨!靈性真光,求你降臨!
領:你是大慰人心的聖神,你是最受歡迎的嘉賓,你是人生逆旅的舒適庇蔭!
答:世途苦困,你是憩息;熱浪迫人,你是清風;慈愛無比,撫慰傷痛!
領:至聖至福真光,求你照耀信眾,身心明達聰敏。
答:若非聖神助佑,世人一無所有,滿身邪惡哀愁。
領:求你滌盡塵世的罪愆,滋潤苦渴的心田,驅除病魔的死纏。
答:求主馴服兇悍,溫暖冷酷,引領浪子抵福岸。
領:求主恩賜善信,七恩不淺,愛火長燃。
答:並賜善功厚賞,苦海安渡,天福永享。
我們現在對繼抒詠(Sequentia)非常陌生,可是在脫利騰大公會議之前,許多瞻禮有著自己的繼抒詠[1]。而現在,禮儀中保留的繼抒詠已少之又少,只剩下復活主日和五旬節主日的兩篇。而今天的這篇,其拉丁原文是著名的「Veni Sancte Spiritus」,中文作「天主聖神,求你降臨!」。這篇繼抒詠又名「黃金繼抒詠」[2],常被認為是出自第十三世紀的教宗依諾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或坎特伯雷總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斯德望.郎頓(Stephen Langton)等。
在看過眾多禮儀中譯本後,還是覺得澳門譯的最好,詩意洋溢。留意拉丁原文,每節首兩句末押韻,然後每節末韻皆相同:「-ium」。現附拉中對照:
Veni, Sancte Spiritus, et emitte caelitus lucis tuae radium. Veni, pater pauperum, veni, dator munerum veni, lumen cordium. Consolator optime, dulcis hospes animae, dulce refrigerium. In labore requies, in aestu temperies in fletu solatium. O lux beatissima, reple cordis intima tuorum fidelium. Sine tuo numine, nihil est in homine, nihil est innoxium. Lava quod est sordidum, riga quod est aridum, sana quod est saucium. Flecte quod est rigidum, fove quod est frigidum, rege quod est devium. Da tuis fidelibus, in te confidentibus, sacrum septenarium. Da virtutis meritum, da salutis exitum, da perenne gaudium, Amen, Alleluia. | 天主聖神,求你降臨! 從至高天庭, 放射光明。 貧者慈父,求你降臨! 恩寵施主,求你降臨! 靈性真光,求你降臨! 你是大慰人心的聖神, 你是最受歡迎的嘉賓, 你是人生逆旅的舒適庇蔭! 世途苦困,你是憩息; 熱浪迫人,你是清風; 慈愛無比,撫慰傷痛! 至聖至福真光, 求你照耀信眾, 身心明達聰敏。 若非聖神助佑, 世人一無所有, 滿身邪惡哀愁。 求你滌盡塵世的罪愆, 滋潤苦渴的心田, 驅除病魔的死纏。 求主馴服兇悍, 溫暖冷酷, 引領浪子抵福岸。 求主恩賜善信, 七恩不淺, 愛火長燃。 並賜善功厚賞, 苦海安渡, 天福永享。 亞孟。亞肋路亞。 |
由於句末是亞肋路亞,故常接福音前歡呼,進入宣讀福音的部分。
福音:若望福音20:19-23
19 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20 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
22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23 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
瑪利亞瑪加利大把復活的消息帶給門徒們(對觀福音指出她要面對不信任)。現在,在星期日晚上,耶穌自己穿過緊閉的門(留意復活之後星期日的重要性)。若望沒有記載到指責或驚慌,只有記載了耶穌賜予預許了的平安和喜樂。(在《若望福音》和《路加福音》的這復活後的記載,是我們得知耶穌的手足都曾被釘於十字架上的重要來源。按:因當時「釘」十字架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只縛在十字架上,二是真的用釘釘於十字架上)。耶穌現在正式派遣他們,並以祂曾說過的方式祝聖了他們。祂向他們噓氣,就如天主曾向亞當噓氣(同一個希臘文動詞)一樣以把生命之神放進他內:耶穌是在以聖神再度創造他們。
我們常常認為聖神是在五旬節被賜下來的,但那是為引領教會在世界中的傳教使命的正式和公開的降臨。就若望來說,本身就是不可見的聖神的恩寵,從耶穌的光榮──祂的回歸聖父──中溢流出來。一份真實的聖神的恩賜是在復活當天的晚上發生,這事被第二屆君士坦丁大公會議所清晰描寫。這是一份與罪過的寬恕有關係的恩寵。在路加福音中的相對的經文就指出,伴隨皈依和洗禮而來的就是罪過的寬赦;而在脫利騰大公會議則把在洗禮後所犯的罪過的,透過修和聖事而得的赦免也包括在內。
梁展熙
譯自:
- Bergant, D., Karris, R. J. The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 Based on the New American Bible With Revised New Testament.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1989), S. 777, 1039, 1124, 1125.
- Raymond E. Brown, The Gospel and Epistles of St John: A Concise Commentary. (Mumbai: St Paul, 2008), 129-130.
參考:
1. David Hiley, Western Plainchant : A Handbook (OUP, 1993), II.22, pp.172-195
2. Liber Usualis, pp. 880-81. Solesmes 196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