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主日訊息 -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讀經一: 耶33: 14-16
答唱詠: 詠25:1(重句), 4-5, 8-9, 10, 14.
讀經二: 得前3:12-4:2
福 音: 路21:25-28, 34-36

讀經經文請按: http://catholic-dlc.org.hk/frame3.htm

在這主日, 我們進入了新的禮儀周期, 丙年. 將臨期(Advent), 所指的當然是上主的再來. 所以, 這個四星期, 更準確的說, 是四主日的將臨期是讓我們好好準備自己, 迎接主的再來的時期. 教會呼召我們悔改, 改變自己, 好使我們能在祂的誕辰, 祂與我們現在的共處, 以及祂在末世的再來時, 真正地, 堪當地慶祝祂的再來. 所以, 在整個將臨期中, 我們必定要留意讀經給我們的, 有關如何改變我們自己的教導.

這主日的讀經一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 耶肋米亞是在流徙時期的先知. 而對於那些相信天主不會把他們送到敵人手中的以色列民 / 猶太人 來說, 流徙可算是一大打擊. 在第14節中, 提到天主祂會親自實現祂的許諾, 並不假手於人. 當中分別提到"以色列家"和"猶大家", 指的實是全以色列國, 即北國和南國. 在接下來的第15節, 就明確的闡釋了那許諾: "由達味出生一枝正義的苗芽". 這苗芽是達味的後裔, 他會"執行公道和正義". 甚麼是公道和正義, 就是符合天主旨意的事. 而這篇讀經最末的一節, 就描寫出許諾實現後的結果: "猶大必獲救, 耶路撒冷必享安寧".

答唱詠, 是信友在聽畢讀經一後, 對其所作的回應. 詠25被分類一首個人哀歌, 但又可說是一首信德之詩. 在第4-5節中, 聖詠作者明認到上主是教師, 是嚮導, 是救主, 可見他實是一位好的神學家. 而在第8-9節中, 作者進一步強週上主是教師和嚮導的身份, 並指出上主愛罪人(迷途者)和謙卑的人. 第10節則指出, 只要實行上主的話的人, 就能經驗到上主的仁慈和不朽的愛. 最後, 在第14節中, 作者指出, 只有敬畏上主的人, 上主才會親近他, 作他的朋友; 而祂的盟約, 就是給我們在世者為人的指示.

讀經二的這篇讀經, 是禮儀學家特別為將臨期而選的, 因為這篇讀經所指向的, 就是基督的再來. 在3:12, 聖保祿先許了一個願:
  • 愛的量: 增長滿溢
  • 愛的幅度: 對眾人
聖保祿在接著的一節, 3:13中解釋了愛要增長的原因:
  • 堅固他們的心
  • 在聖德上無可指摘
而在4:1中, 聖保祿就講解了作為基督徒讀者, 我們該如何準備上主的再來:
  • 行事為中悅天主
  • 還要更向前邁進; 而這一點跟保祿在讀經開首所作的許願同出一轍
而在讀經的最後一節中, 保祿宗徒指出了基督徒已得知到誡命是甚麼了, 故並無藉口推三搪四.

今週的福音再次提到末日的景象. 第25節, 就列舉了末日時, 天地的異象, 而接著的第26節, 就描寫了人的反應, 緊接的第27節, 就繪出人子再來時的外表. 到了第28節, 耶穌卻要信徒們"挺起身來, 抬起頭". 值得留意的是福音所描寫的, 在末日眾人(不信者)的反應, 是恐欋; 而福音卻要求信徒們在末日時要挺身抬頭. 甚麼是挺身抬頭, 就是"不要害怕, 要勇敢"的動作. 而為甚麼末日時信友無須害怕? 答案在同一節: "因為你們的救援近了".

對, 末日來臨時, 我們的救援就近了. 但我們該如何作準備? 讀經二告訴了我們該作些甚麼, 而福音則告誡我們不要作些甚麼, 包括: "宴飲, 沉醉, 為人生牽掛所拖累"(34節), 因為凡此種種, 都會蒙蔽我們的心. 在同一節中, 福音作者還告訴我們, 這一天的來臨非常突然, 所以我們該無時無刻都做好準備. 而且, 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因為第35節這樣說: "那日子有如羅網, 臨於全地面的一切居民", 無人倖免. 職是之故, 作者在接下來的一節中勸勉大家要"時時醒寤祈禱", 為的就是"能逃脫即將發生的這一切事,並能立於人子之前".

將臨期是要我們準備上主來臨的時期, 祂的三個來臨: 聖誕, 到我們中間, 及末世再來. 第一篇讀經要求我們相信上主的許諾. 對上主的這麼一份信任, 就把我們就與祂, 與我們自身的未來聯繫起來. 我們要記著, 上主是守信的上主, 祂決不食言. 而第二篇讀經則要我們為耶穌的第二次來臨(即末世再來)作好準備, 就是要愛, 愛得滿溢, 且是對眾人的愛, 大愛, 不是揀擇的愛. 此外, 我們還要在聖德上無可指責, 就是要揭力躲避罪惡. 尤須留意的是, 在聖德上, 不是在事功上. 太著重外在事功, 而忽略內在聖德, 就很容易成了瑪爾大. 而且, 有些人會以為多作外在事功, 就可完全不理會內在聖德, 這實是大錯特錯. 人看外表, 主看內心. 最後, 福音邀請我們要時時醒寤祈禱. 我們要努力作這一切, 為的就是能在那一天, 立於人子面前.

梁展熙
學術資料來源: Arnold Monera 教授, 新約釋經學博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