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 - [慶節讀經釋義] - (丙年)耶穌建定聖體

慶節讀經釋義
紀念耶穌建定聖體彌撒
2010年4月1日

讀經一:出谷紀 12:1-8,11-14
1. 上主在埃及國訓示梅瑟和亞郎說:「
2. 你們要以本月為你們的正月,為你們算是一年的首月。
3. 你們應訓示以色列會眾,本月十日,他們每人照家族準備一隻羔羊,一家一隻。
4. 若是小家庭,吃不了一隻,家長應和附近的鄰居按照人數共同預備,並照每人的飯量估計當吃的羔羊。
5. 羔羊應是一歲無殘疾的公羊,要由綿羊或山羊中挑選。
6. 把這羔羊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體會眾便將牠宰殺。
7. 各家都應取些血塗在吃羔羊的房屋的兩門框和門楣上。
8. 在那一夜要吃肉;肉要用火烤了,同無酵餅及苦菜一起吃。
9. 肉切不可吃生的或水煮的,只許吃火烤的。頭、腿和五臟都應吃盡。
10. 一點也不許留到早晨;若是早晨還有剩下的,都要用火燒掉。
11. 你們應這樣吃:束著腰,腳上穿著鞋,手裏拿著棍杖,急速快吃:這是向上主守的逾越節。
12. 這一夜我要走遍埃及全國,將埃及國一切首生,無論是人是牲畜都要殺死,對於埃及的眾神,我也要嚴加懲罰:我是上主。
13. 這血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當作你們的記號:我打擊埃及國的時候,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毀滅的災禍不落在你們身上。
14. 這一天將是你們的紀念日,要當作上主的節日來慶祝;你們要世世代代過這節日,作為永遠的法規。
15. 你們應一連七天吃無酵餅。第一天務要從你們家內將酵子除去,因為從第一天直到第七天,凡吃有酵之物的人,都應從以色列中剷除。
16. 第一天和第七天應召開聖會;這兩天一切勞工都不可作,只准你們準備每人吃的東西。
17. 你們應守無酵節,因為這一天我領你們的軍旅出離了埃及國,所以你們要世世代代守這一天,作為永遠的法規。
18. 從正月十四日晚起,到二十一日晚為止,你們應吃無酵餅。
19. 七天內,在你們的家內不准有酵子,因為凡吃了有酵之物的,不論他是外方人或是本地人,都應從以色列會眾內剷除。
20. 任何有酵之物,不准你們吃;在你們所居住之處,都應吃無酵餅。」

出12:1-20 ── 逾越儀式
在這儀式禮節指示的部分中,祭司典(P source)把在古近東在半遊牧民族之間流傳已久的一個節日作出了詳細的敘述。這是一個由這些牧人所作的祭獻,是為當部落出發尋找新牧放地時他們羊群不會受到危害。這是春天的時候,而事實上對羊群的生命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時刻。這是年幼的綿羊和山羊出生的時節。有關這節日的遠古指引是:沒有司祭、沒有聖所、沒有祭台。

其他的細節也跟這牧羊的背景相配合。祭牲是被燒而非水煮(9節),因為部落中只有極少數的煮食器皿。也許這就解釋了為甚麼骨頭不可打斷(9, 46節)。時間是春天首個滿月的前一個黃昏(6節)。時間上,這也與牧人們在一個月最光明的一個晚上回到營地的時間不謀而合。無酵餅(8節)是這些牧人日常食用的餅糧,而苦菜(8節)是沙漠中的植物,也被這些牧人用作香料的。他們的穿著打扮也適合這背景:「束著腰,腳上穿著鞋,手裏拿著棍杖,…」(11節)。塗血禮(7節)是為驅邪而作的,也就是說,在帳幕的竿子上塗上血是為希望部落中人,尤其是部落中將要出生的年幼成員可遠避一切危險。這危險被人格化為「毀滅者」(23節)。於是,血就避免了祂打擊人類和牲畜。

就是這塗血禮在第十災和逾越節(Passover)之間建立起聯繫。「毀滅者」一字現從以色列歷史中出現,並受制於之而衍生出新詮釋。雅威將走遍埃及地域,打擊人類和牲畜的首生(12節)。但當雅威看到住所上的血時,毀滅者將不被批准對之進行打擊。相反,雅威將會越過去(pass over)(13節)。

儘管「逾越」一字的詞源還很不清楚,這一字的意思為以色列來說就再清楚不過。「去逾越」(動詞;to pass over)意即「去免除、去保護、去拯救」(to spare, protect, deliver)。所以,以色列人所曾作的,就是以她自己與雅威的關係來詮釋這些半遊牧牧人的古代節日。為以色列來說,他們要尋找的不再是暫時性的牧放地,而是那片永恆的牧放地──應許之地。因著其改變的焦點,這古代節日有助於詮釋以色列命運的改變。這些牧人們,現在是一個在急趕著的民族(11節)。

答唱詠:詠116:12-13, 15-16, 17-18
【答】:我們就是藉那祝福之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參閱格前10:16)
領:我應該要怎樣報謝上主,感謝他賜給我的一切恩佑?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爵,我要呼籲上主的名號。【答】
領:上主的聖者們的去世,在上主的眼中,十分珍貴。我的上主!我是你的僕役,是你婢女的兒子;你解除了我的鎖鍊。【答】
領:我要向上主獻上讚美之祭,我要呼號上主的名字。我要在眾百姓面前,向上主還我的誓願。【答】

在這一篇結構鬆散的感恩聖詠中,聖詠作者以在聖殿內的誓言和祭獻來回應天主把他從死亡的魔掌中的拯救。然而,聖詠主要想作的讚美,則表現於對天主仁慈的生動描寫和對公眾宣講上主對貧窮人呼號的關注。在上主眼中,令人再痛心疾首不過的,是信者的死亡(17節)。就只有對拯救者上主的經驗才可使一個人能夠開口說:「我是祢的僕人」(16節)。

讀經二: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1:23-26
23. 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了:主耶穌在衪被交付的那一夜,拿起餅來;
24. 祝謝了,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的,你們應這樣行,為記念我。」
25. 晚餐後,又同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次喝,應這樣行,為記念我。」
26. 的確,直到主再來,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你們就是宣告主的死亡。

27. 為此,無論誰,若不相稱地吃主的餅,或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體和主血的罪人。

11:23-27 建立〔聖體聖事〕的傳統
沒有提及到格林多人們忽略了依字面地舉行主的晚餐,保祿在他的禮儀總論中嵌入了建立感恩祭的敘述。為了要強調,保祿在這敘述中重複了「你們應這樣行,為記念我」,第一次在舉餅,第二次在舉杯時。對耶穌的記念,即基督徒在他們的禮儀中宣告了祂的自我奉獻和祂的死亡,是對格林多團體內部的派系鬥爭的解藥。耶穌的生活與死亡,不只是一段回憶。在那些承認祂為主的人當中,祂的生活與死亡更可達致團體。

保祿以利用接受和傳遞基督徒傳統(見15:1-3)來開始他的聖事建立敘述。「從主所領受的」一句,不一定指這傳統是保祿在首次神視中見到耶穌的啟示的一部分,即路加記載曾發生於大馬士革的那件事件。這傳統是福音的核心部分。就算這敘述是藉基督徒團體傳達而來的,這敘述的權威,就好像禁止離婚的話(見7:10)一樣,是來自上主的。

保祿鮮有提及耶穌的在世生活的。但這耶穌行動的敘述,具體地發生於祂死前的一晚,因著其獨特性,是尤其重要的。就耶穌的跟隨者而言,被出賣的角度,即屬對觀敘述的一部分的(見谷14:17-31及其相對的敘述),在保祿的敘述中也被強調起來。出賣和人性軟弱為建立感恩祭的敘述(見11:17-22和27-32)提供了脈絡,於其中保祿描述了在格林多團體中有關紀念性慶典的濫用。同樣地,福音報告了門徒們在最後晚餐是的出賣與否認。而尤其是路加,強調了門徒們的不斷誤會,他們就算在感恩祭的時刻,仍互相爭論在天國中誰最大(見路22:24-30)。

耶穌取用了普通日常的麵餅並為之感恩。在它被擘開之後,祂把這麵餅和祂的身體視為同一物。而在與那更原始的馬爾谷敘述一較之下,就可看出保祿的敘述中有一句「為你們」。加上這一句是為強調感恩慶典既永恆而又實在的重要性。無論何時,當信友在分享這個餅和這杯酒時,他們就憶起上主要他們這樣作以紀念祂的那道命令。這樣做的話,隨著他們在等待祂光榮地再來的同時,他們也憶起祂的死亡。時間上的三幕,過去(原本的最後晚餐和耶穌的死亡)、現在(團體當下的慶典),和將來(耶穌的再來;parousia),在這行動中結合為一。任何人不堪當地進行這行動,即從這些角度中把一些分開去,就犯下了不實踐上主命令的罪行。

福音:若望福音 13:1-15
1. 在逾越節慶日前,耶穌知道他離此世歸父的時辰已到,他既然愛了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2. 正吃晚餐的時候 ──魔鬼已使依斯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決意出賣耶穌──
3. 耶穌因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他手中,也知道自己是從天主來的,又要往天主那裡去,
4. 就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
5. 然後把水倒在盆裏,開始洗門徒的腳, 用束著的手巾擦乾。
6. 及至來到西滿伯多祿跟前,伯多祿對他說:「主!你給我腳嗎?」
7. 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現在還不明白,以後你會明白。」
8. 伯多祿對他說:「不,你永遠不可給我洗腳!」耶穌回答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
9. 西滿伯多祿遂說:「主!不但我的腳,而且連手帶頭,都給我洗罷!」
10. 耶穌向他說:「沐浴過的人,已全身清潔,只需洗腳就夠了。你們原是潔淨的,但不都是。」
11. 原來,耶穌知道誰要出賣他,為此說:你們不都是潔淨的。
12. 及至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穿上外衣,又去坐下,對他們說:「你們明白我給你們所做的嗎?
13. 你們稱我「師傅」、「主子」,說得正對:我原來是。
14. 若我為主子,為師傅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
15. 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
16.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也沒有奉使的大過派遣他的。
17. 你們既知道了這些事,如果實行,便是有福的。
18. 我不是說你們全體,我認識我所揀選的;但經上所記載的必須應驗:『吃過我飯的人,也舉腳踢我。』
19. 就在現在,事未發生以前,我告訴你們,好叫事發生以後,你們相信我就是那一位。
20.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接待我所派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派遣我來的。 」

21. 耶穌說了這些話,心神煩亂,就明明地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中有一個要出賣我。」
22. 門徒便互相觀望,猜疑他說的是誰。
23. 他門徒中有一個是耶穌所愛的,他那時斜倚在耶穌的懷裏,
24. 西滿伯多祿就向他示意說:「你問他說的是誰?」
25. 那位就緊靠在耶穌的胸膛上,問他說:「主!是誰?」
26. 耶穌答覆說:「我蘸這片餅遞給誰,誰就是。」耶穌就蘸了一片餅,遞給依斯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
27. 隨著那片餅,撒殫進入了他的心,於是耶穌對他說:「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罷!」
28. 同席的人誰也沒有明白耶穌為什麼向他說了這話。
29. 不過,有人因為猶達斯掌管錢囊,以為耶穌是給他說:「你去買我們過節所需要的」,或者,要他給窮人施捨一些東西。
30. 猶達斯一吃了那一片餅,就立時出去了;那時,正是黑夜。

13:1-30耶穌為門徒洗腳
在若望福音中,我們再度接近逾越節。但這次將是耶穌自己的從此世逾越歸父的逾越節(1, 3節)。在這富戲劇性的畫面中,耶穌──聖父的僕役,成了人類的僕役。祂的時辰已到,而且祂愛祂的朋友「到底」(to the end;1節),這是一個若望著作的雙關語,語義既包括時間性,亦包括度量性。耶穌作了僕役的工作(參見路22:27);所以,祂的門徒們也必須彼此服務。我們全部人都被召叫,去洗彼此的腳。這一切都再也清楚不過,而且宣告這思想的是耶穌,這事實更可掃除一切可能的懷疑(12-17節)。

然而,6-10節卻很混淆。它們似乎有著不同的主旨。耶穌所作的事,要直到將來才可被明白參透(7節)。伯多祿拒絕了耶穌,就如他在谷8:32中拒絕了耶穌僕役般的死亡一樣;是次洗腳,或更好說,是次被洗腳,是多麼的重要,重要得若沒有這洗腳的話門徒們在耶穌內就沒有參與的一份了(8節)。這一段,讀起來不像一幀純粹基督徒服務的模範這麼簡單,並使得許多評注者相信這僕役般的洗腳也是耶穌僕役般的死亡的象徵。再者,8節中洗腳的絕對本質提醒了我們有關洗禮的教導。

這些線索都告訴我們,這裏的神學特別豐富,儘管又有點模糊。
(a) 耶穌僕役般的洗腳是祂僕役般的死亡的象徵。
(b) 參與這救恩的死亡是要透過洗禮,否則「在我內你將沒有產業」(等同「你就與我無分」;8節),並且透過洗禮,我們成為「全身清潔」的,並且無須再洗(10節)。脈絡從被象徵的救恩死亡轉到聖事的準備。
(c) 這一切,都指向僕役的倫理道德角色,即我們必須彼此相關地生活(12-17節)。為藉受洗而進入耶穌的救恩死亡,我們必須度祂的僕役般的生活。「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15節)。這是所有基督徒的先知-行動的描述,尤其是在教會內擁有權力的(如伯多祿)。這必須在天主子民面前,在一個人的膝上方可完成的。伯多祿對基督的僕役角色的困難──多個世紀以來教會當局和普通基督徒都感受過這困難過百萬次──提醒我們他在谷8:32-33所面對的同樣困難。

有一位門徒是不潔淨的。在這「時辰」,在這最後矛盾的開始,他否認了在耶穌內有他的一份,他拒絕相信那位「我就是」(19節;按:這是在出3:14中雅威向梅瑟所啟示的祂的名字)。他也逾越了(pass over),但就越到了撒殫的勢力之中(2, 27節)。依斯加略人猶達斯,是與上主「同枱食飯」(18節,引詠41:9)的人,他現在將要拋棄世界之光。隨著他從光明踰越到黑暗之中,聖史莊重而哀傷地寫道:「那時,正是黑夜」(30節)。

這份對猶達斯的堅持似乎指出了首批基督徒所感受到的一個問題,或許,在他們中要擲毫(按:即擲錢幣以公字定對錯)以作決定。究竟猶達斯的出賣行動就耶穌的智慧和知識說了些甚麼?究竟真正的默西亞有沒有可能作出此等不適合甚至致命的決定?早期教會是多麼強烈地感受到這些問題,致使四部福音都把特別的注意力放在猶達斯身上,甚至連宗1:15-26也不例外。若望堅持,耶穌清楚知道有關出賣的事,而且這事與天主的拯救計劃不謀而合。

23節是若望福音首次稱那位沒有名字的門徒為:「耶穌所愛的」。儘管整部福音都沒有給出他的名字,但他的功能很是重要。斜倚在耶穌的懷裏──就如1:18所描述:聖言在聖父的懷裏──他成了耶穌與伯多祿之間的仲介;在福音中,他後來的出現都與伯多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梁展熙

譯自:
- Bergant, D., Karris, R. J. The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 : Based on the New American Bible With Revised New Testament.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1989), S. 91, 779, 1003, 1122.

沒有留言: